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生态政治理论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1 19:05
【摘要】: 现代世界物质经济的极大发展给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压力,生态环境问题以各种形式突显于世界各地,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新的灾难和危机,迫使人们开始从政治的高度寻找新矛盾的解决途径,生态政治及生态政治学应运而生。 生态政治学研究起源于西方,其理论基本沿着生态政治化——政治生态化——生态学与政治学的融合的趋势演进。生态政治理论的每一个发展趋向都对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独特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构成生态政治学的一个理论体系。 生态政治化理论体系认为生态环境问题是政治的题中应有之意,因而需要在既存的政治体系内吸纳进生态环境议题。这种生态政治理论体系立足于西方自由主义经济理念,从“浅绿”的方向看待生态环境问题,并重在从物质经济生产的角度分析生态环境问题,认为生态环境问题产生主要是由于其公共物品的特性,只要国家与政府在物质经济生产方面的政策措施得当,生态环境问题就可以避免。 政治生态化理论体系则认为,政治本身需要做符合生态的改变,才能彻底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有两种政治生态化趋向的生态政治理论体系:一种是生态主义的政治生态化;另一种是生态社会主义的政治生态化。 生态主义的政治生态化是生态政治的最激进的一种理论体系。这种理论体系是从“深绿”的方向看待生态环境问题,它包括两块理论基石:即自然生态环境本身具有有限性和“内在价值”。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现代社会生产力的极度膨胀和因此而形成的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对生态主义的两块理论基石的违背。生态主义主张用生态规则和生态智慧重新建构政治理念、政治制度、政治民主,以寻求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实现绿色社会的变革。 生态社会主义的政治生态化同样主张现存资本主义制度的彻底变革,但这种生态政治理论体系主张按生态社会主义的要求而非生态方法来变革资本主义制度。这种生态政治理论体系重新同到“浅绿”的方向上来看待生态环境问题,认为自然生态环境的有限性是一个未经检验的结论,自然的“内在价值”也是以人的理性作为判断标准的。生态社会主义认为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并不在自然生态环境的有限性上,而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生态社会主义运用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的相关理论,指出生态环境危机的深刻根源主要是资本主义追求利润的本性、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和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只有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生态社会主义社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政治是绿党的理论基础,绿党内部不同的派别持不同理论趋向的生态政治观点。生态自由主义派持生态政治化理论趋向的生态政治观点;生态原教旨主义派持生态主义的政治生态化理论趋向的生态政治观点;生态社会主义派持生态社会主义的政治生态化理论趋向的生态政治观点;生态现实主义派则持生态学和政治学融合理论趋向的生态政治观点。本文联系绿党的政治实践,分析并得出结论:绿党在政治绩效的追求中,其基本价值原则、组织原则和政策主张逐渐从体现绿党成员身份标志的激进主义转向现实主义。绿党的基本价值原则、组织原则和政策主张的现实转向从实践上证明:生态政治理论发展趋向最终将走向生态学与政治学的融合。生态学与政治学的融合是在实践中,基于有利于生态环境问题的实际解决,对生态政治化和政治生态化各理论体系的整合而形成的一种生态政治理论体系。生态政治学的这一理论趋向既有助于生态环境问题的实际解决,又迎合了绿党对政治绩效的追求。 生态环境问题在世界各地既具有共同性,又因经济、技术、政治、文化和社会等的差异而不同,因此我们需要立足于我国的国情探求生态政治对我国生态环境问题解决的可借鉴因素。从生态政治理论体系的演进可以推演出我国生态政治发展的趋向应是走向生态现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包含丰富的生态思想,并正确地指出了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深刻原因,找到了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生态社会主义特别是其中的生态马克思主义能成为生态政治的一个重要支派的就是例证。因此,我国生态政治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走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态现代化道路。
【图文】:

茸重,生态系统,基本生活资料,生态环境


映的只是普遍的规律和一般现象,人的需求并不总是严格按照这些层次发展的。张金泉在《生态需求管理与科学发展观》①中结合马斯洛关于人类需求的五层次理论,进一步将人类的生态环境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如图2在和诊的人与人人与自浪的关系中充分表理个件的香东茸重香要在茸重自浪中获峨O茸在利用自浪中往人茸重3/社会需要\在晓挤生鑫坏级中与德人共享生.乐.的.东2/安全需要、在生.系或中趋利址杏.性京生.女全的.农生理需要、在生鑫系组中获取衣t住等趁*生行布鹅的香求图2生鑫环鱿需宋的层次理论人对生态环境的需求首先必须从生态系统中获取衣食住等基本生活资料;第二,在生态系统中趋利避害,谋求生命安全;第三,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与他人共享生命的乐趣;第四,在尊重自然中获得自尊,在利用自然中被人尊重;第五,在和谐的人与人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充分表现个体的需求。其中,第一和第二层次的需求是人的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也是低层次的需求,表现为对自然强烈的依赖;第三和第四层次的需求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

物品,公共物品,私人物品,排他性


粹公共物品或混合公共物品)理论,认为这类准公共物品或者只具有非排他性,或者只具有非竞争性,而不能同时满足萨缪尔森所提出的两个条件。既具有竞争性有具有排他性的物品则属于私人物品。可以用图3②说明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区分。!}琴黔“”熊蒙群喜纂魏老辘起蛤防摄舀羲严痰排位性怪度图3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划分图中,横坐标表示物品的排他性程度由弱到强,纵坐标表示物品的使用边际成本由低到高(代表非竟争性消费的程度)。由此我们可以划分四种情况:一种是非竟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纯公①方福前:《福利经济学》,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00页。②周立:《公共物品、责任归属与发展观反思—中国农村环境保护等公共问题与一个案例》,《浙江学刊》2006年第l期。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X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明月;孙百亮;;生态政治产生的根源与发展动力探析[J];党史博采(下);2018年08期

2 王秋辉;;生态政治的理论渊源浅探[J];法制博览;2017年24期

3 刘然;刘逸夫;;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生态政治观[J];科学社会主义;2014年01期

4 李仙娥;万冬冬;;国内外生态政治理论研究现状述评[J];价值工程;2011年18期

5 郭凤宇;;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政治思想的当代价值[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1年05期

6 朱许洪;;中国特色生态政治发展之路[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张颖;周其和;;浅析生态政治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消费导刊;2008年23期

8 贺秋媚;张鑫;;生态政治对我国政治的影响[J];新学术;2008年06期

9 陈武;;试析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政治思想的当代价值[J];九江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丁卫华;;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生态政治文明建设[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刘学斌;;当代中国生态政治文明建设中的政府形象塑造[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C];2013年

2 潘德鑫;;从生态政治视域看董必武的林业思想[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一辑·下册)[C];2011年

3 马艳;王宝珠;;基于绿色发展观的生态政治经济学逻辑[A];中国经济规律研究报告(2016)[C];2016年

4 张明国;;生态文明的技术哲学视阈[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0分会场-生态文明视域中的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逸夫;浅议大学生生态政治观的养成[N];韶关日报;2019年

2 市委党校 蒋兴国;以生态政治理念为引领实现黑河流域跨省区综合治理[N];张掖日报;2017年

3 市委党校 蒋兴国;生态政治理念在黑河流域跨省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中确立和发展的路径[N];张掖日报;2017年

4 秦治来;透过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看生态政治理念[N];学习时报;2007年

5 苏州科技大学公管学院教授 王建明;生态政治与生态文化的关系[N];中国绿色时报;2007年

6 仲伟志;金光风波与生态政治[N];经济观察报;2005年

7 王连伟;从政治学角度看待生态研究[N];光明日报;2006年

8 刘晓庄 省政协副主席;从生态政治看我国的政党制度[N];光华时报;2009年

9 付金明;为这样的短评论文章点赞[N];各界导报;2014年

10 蒋京议;论生态政治社会发展观的演进[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卫国;我国生态政治构建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2 王春荣;生态政治的利益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肖显静;生态政治[D];中国人民大学;1999年

4 黄晓云;生态政治理论体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延辉;生态政治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析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梁飞;高兹生态政治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7 崔达;全球环境问题与当代国际政治[D];苏州大学;2008年

8 董辉;财富与信仰的冲突及其化解[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琬朝;我国新时代生态政治建设研究[D];长安大学;2018年

2 常克省;高兹生态政治思想及其现实启示[D];中共中央党校;2018年

3 马立志;《资本论》中的生态思想及其现实价值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8年

4 杨书坤;当代中国生态政治建设研究[D];燕山大学;2017年

5 詹梵伟;生态政治视角下的雾霾治理问题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7年

6 崔海宏;马克思生态政治观及其当代价值[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7 李艳丽;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生态政治观探析[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8 吕卫丽;国家治理的生态政治之维[D];东南大学;2016年

9 李晨;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渤海大学;2013年

10 冯国利;论道家的生态政治哲学意蕴[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083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7083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d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