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水产养殖业在近年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大量养殖废水的排放给周边环境造成的巨大的影响,水域环境的恶化,赤潮频发,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也遭到破坏。养殖水域的水质下降也给我国渔业经济带来了巨大损失。氨氮是水产养殖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也是最难以去除的物质。目前专门针对水产养殖废水的技术还比较少,大都是借鉴传统污水处领的方法。对于海水体系来说,海水中的盐度效应,以及养殖废水中污染结构与常见陆源污水的差异,增加了养殖废水的处理难度。目前研究较多的是泡沫分离、过滤等物理处理技术。这些物理处理设施具有造价和运行费用低等优点,但不能去除溶解性污染物,特别是对氨氮不能有效地去除。 本文针对淡水养殖和海水养殖两种废水分别系统考察了不同方法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和作用特点。根据考察的结果和处理目的的对处理方法进行了筛选。并较为深入地探讨了每种方法最佳的使用条件。在此基础上进行养殖废水氨氮处理工艺设计,并粗略地估算处理成本,简单地分析了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为水产养殖废水中氨氮的处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本论文研究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淡水养殖废水考察了不同方法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和特点,并根据废水的污染程度及处理目标设计相应的工艺组合。 (1)固定化活性污泥法对淡水养殖废水中的氨氮有很好的去除作用。通过平均设计因子实验,结果表明其中固定化活性污泥的最佳制备工艺为PVA80g/L、海藻酸钠4g/L、活性碳10 g/L、二氧化硅8g/L、碳酸钙0.5g/L、甲壳素5g/L。污泥/包埋剂为1:4,固定化颗粒粒径为3mm。最佳使用条件为固定化颗粒用量为150 g/L,停留时间4-8h是,温度25-30℃,pH值为7-9,在COD500mg/L范围内,氨氮去除率随着COD负荷升高而升高。 (2)螺旋藻经过驯化可以以氨氮为氮源生长。随着氨氮浓度的增高,对螺旋藻的抑制作用和毒性也越来越强。螺旋藻用于处理水体中的氨氮,应以浓度在50mg/L以下的水体为宜。用于处理水产养殖废水中的氨氮时使用的最佳条件为pH6-11,温度25-40℃。加入有机物能够促进螺旋藻的生长繁殖,螺旋藻的藻密度与COD负荷呈正相关。藻最佳的使用浓度为91×104个/mL。 (3)淡水养殖废水经过过滤等预处理后,要使出水的氨氮的浓度达到综合污水排放标准,经过内置固定化活性污泥的曝气池处理一定的时间即可达到要求。当停留时间为5小时的条件下,氨氮出水浓度达到我国污水综合排放二级标准(低于25mg/L),0.547元/ m3;当停留时间为6小时的条件下,氨氮出水浓度达到我国污水综合排放二级标准(低于15mg/L),水处理成本为0.656元/ m3。要使出水氨氮的浓度达到养殖回用的要求,需利用螺旋藻的吸收作用进一步处理。使用螺旋藻处理8h后,氨氮浓度低于0.5mg/L,可以满足循环养殖的要求。若螺旋藻投加密度为废水经过螺旋藻处理后藻密度可达106/ml以上,处理每m3养殖废水可获得经济效益0.34元。 2.针对海水中体系中除氮微生物较缺乏这一点,通过逐级提高海水比例的方式驯化活性污泥和螺旋藻。结合考察了不同方法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和特点,并根据废水的污染程度及处理目标设计相应的工艺组合。 (1)通过逐级提高海水比例的方式驯化活性污泥可以使之最终能够基本适应海水环境。应用于海水养殖废水的处理可以有效地去除其中的氨氮。处理的最佳条件为温度25-35℃,pH7-9,停留时间为12-16h。 (2)臭氧可用于海水养殖废水中低浓度氨氮的去除,可作为深度处理的一种手段。其反应速度快,在1h内就可以完成。缺点是处理成本较高。 (3)小球藻Chlorella pynenoidos、聚球藻Synechocoocus sp、盐藻Dunallelia salina、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可以以氨氮作为唯一氮源而生长繁殖,可以有效去除海水养殖废水中氨氮。 (4)若不计污泥池、藻塘建设、人力投入等费用。如果要达到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使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海水养殖废水的成本为0.713元/m3废水。采用螺旋藻进行深度处理36h后,氨氮浓度达到回用的要求,同时收获的藻折合经济效益约0.30元。采用臭氧进行深度处理,按作用1h计算,成本为8.415元/m3废水。
【图文】: ×3000 ×4000图 2-4 固定化颗粒剖面扫描电镜图Fig. 2-4 Electronic Scanned micrographs of t cross-section of activated sludge beads15 倍、25 倍的放大图像可以清楚显示出固定化颗粒的切面情况。固定化颗粒切面上有凹陷的小孔,这种小孔是由于在固定化过程中空气被固定在其中造成的。这种小孔有利于氧的传递,,但又由于增大了颗粒的体积,减小了颗粒的比重,使得颗粒易于膨胀、上浮。在 300 倍照片中,我们即可以看到固定化颗粒的网状结构。颗粒表面凹凸不平,像一个比表面积极大的多孔小球。纵横交错的孔洞一方面可以使细菌附着在其中,限制细菌的流失,有利于细菌的繁殖;另一方面使颗粒污泥内部微生物物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X703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马红芳;李鑫;胡洪营;于茵;巫寅虎;;栅藻LX1在水产养殖废水中的生长、脱氮除磷和油脂积累特性[J];环境科学;2012年06期
2 邹俊良;杨京平;杨虎;;水生植物-滤食性动物用于水产养殖废水净化的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徐英博;冼萍;刘亚青;邓超冰;;应用MBR对海水养殖废水进行脱氮处理的研究进展[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祝爱侠;超细电气石产品制备及对养殖水质改良效果和机理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窦立军;氨氧化细菌的分离、鉴定及amoB基因工程菌的构建[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2 陆甜;磷酸镁铵沉淀—沸石吸附法在海水养殖氨氮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袁梦冬;菌藻固定化小球对水产养殖废水脱氮除磷效果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4 姜培霞;近海富营养化水体综合生物修复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5 钱伟;生物强化反应器净化循环养殖废水的研究[D];宁波大学;2012年
6 邹俊良;生物集成系统净化水产养殖废水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7 慧敏;钝顶螺旋藻培养及其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去除[D];内蒙古大学;2013年
8 焦红卫;高效氨氮降解菌的分离、固定化与应用[D];山西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
27082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708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