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厌氧烃降解产甲烷菌系的组成及其代谢产物的特征

发布时间:2020-06-13 08:43
【摘要】:石油烃厌氧降解产甲烷过程的研究对于深入认识油藏环境石油烃厌氧降解、油污染环境微生物修复以及残余油气化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目前,对于厌氧烃降解产甲烷过程的研究大多都基于实验室培养研究,对于长期培养的厌氧烃降解产甲烷菌系的组成及其变化的研究却很有限。本文利用不同来源样品(油藏产出液和含油活性污泥)成功地构建了两个厌氧烃降解产甲烷菌系,通过分子生物学和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这两个菌系的菌群组成、功能基因以及代谢产物的特征,探讨了菌系中的菌群动态变化和可能存在的代谢机制。 提出了一种由羧酸合成特定位置氘代烷烃的“两步法”,壬酸发生a位置氘代和Kolbe电解反应,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制备8,8,9,9-d4-十六烷,用作厌氧烃降解培养的底物进行代谢途径的研究。该方法也可以用于合成其它相邻两个碳原子氘代的烷烃。 以油藏产出液为基础,构建了高温厌氧烃降解产甲烷菌系。加入混合烷烃(C15-C20)在55℃富集培养749天的样品中检测到141μmol甲烷,约占理论产甲烷量的17.1%。GC-MS检测到多种可能的下游代谢产物(包括直链脂肪酸、挥发性脂肪酸和延胡索酸)存在,同时说明从烷烃到甲烷的转化并不完全。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分析表明,该厌氧烃降解产甲烷菌系的菌群结构在培养过程中发生了变化。长期加烃富集培养体系中细菌是以Firmicutes的Gelria和Moorella为主,古菌的主要类型为Crenarchaeotes以及氢营养型产甲烷菌。另外,富集培养样品中都检测到了类似于编码烷基琥珀酸合成酶α-亚基的功能基因(assA),特别在培养749天的样品中检测到一种不同类型的assA基因,说明富集培养中存在着有烃降解功能的微生物。在该加烃富集培养中可能存在的厌氧烃降解产甲烷代谢途径为:在Firmicutes和Crenarchaeotes类型厌氧菌的作用下,烷烃可能通过延胡索酸加成的方式进行初始活化,再被连续降解为脂肪酸之后,转化为甲酸、乙酸、氢气和二氧化碳,并由乙酸营养型和氢营养型产甲烷菌利用产生甲烷,产甲烷过程以二氧化碳还原途径为主。 含油活性污泥菌系中,加入混合烷烃(C15-C20)在37℃富集培养后,检测到314μmol甲烷产生,有37.3%的烷烃被消耗。分子生物学分析发现,培养过程中菌群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最终细菌的主要类型为Clostridia、Actinobacteria、Synergistaceae和Chloroflexi,古菌是以乙酸营养型产甲烷菌为主。将富集培养406天的不加烃对照分别加入十六烷、全氘代十六烷和8,8,9,9-d4-十六烷进行转接,经过660天的培养,均检测到甲烷的产生和烷烃的消耗。特别是在加入8,8,9,9-d4-十六烷的转接培养中,甲烷的产量为107μmol,约占理论产甲烷量的83.6%,这也进一步证明该菌系具有厌氧烃降解产甲烷的活性。系统发育分析显示,所有转接培养样品中都检测到assA类基因,菌群结构也都经历了一些变化,最终细菌的主要类型为Chloroflexi、Synergistaceae、Actinobacteria和Deltaproteobacteria,古菌以乙酸营养型产甲烷菌为主,但在产甲烷活性较高的加入8,8,9,9-d4-十六烷的转接培养则是以氢营养型产甲烷菌为主。在该转接培养中,烷烃可能通过延胡索酸加成的方式进行初始活化,并由大量共生发酵菌将烷烃连续厌氧转化为小分子物质(如乙酸),再由乙酸营养型和氢营养型产甲烷菌利用产生甲烷,并以二氧化碳还原产甲烷的途径为主。 通过对上述两个不同来源的厌氧烃降解产甲烷菌系的分析发现,它们的菌群组成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含油活性污泥中富含有机质,使得菌群结构更为多样。这也说明不同的样品来源、底物以及培养条件会对厌氧烃降解产甲烷菌系的菌群组成产生影响,可能也会影响整个菌系实际厌氧烃降解产甲烷的能力。本文的研究结果丰富了厌氧烃降解产甲烷微生物的多样性,增加了对于厌氧烃降解产甲烷菌群结构变化的了解,也拓展了对于功能基因等方面的认识,对厌氧烃降解产甲烷机制的研究、功能微生物的筛选和评价以及厌氧烃降解产甲烷活动的监测具有重要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X7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爱宽;秦勇;;生物成因煤层气实验研究现状与进展[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0年05期

2 师锦波,申虹,孟庆润;气相色谱法检测胆结石中厌氧菌代谢产物[J];色谱;1989年03期

3 赵慧香;裂解气相色谱法鉴定五种根管厌氧菌[J];化学世界;1990年07期

4 巴桂荣,李玉梅,苏胜涛;啤酒生产过程中厌氧菌的危害与控制[J];微生物学杂志;2000年02期

5 张波,王军厚,卞杰;啤酒厌氧菌的检测[J];中国酿造;2004年04期

6 黄忠梅;黄玲;;番茄酱中厌氧菌检测方法的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7 戈天舒;;生物制氢技术[J];舰船防化;2007年05期

8 黄灿;唐新燕;李季;彭绪亚;;牛至油对猪粪尿混合物中挥发性脂肪酸和厌氧菌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5期

9 孙培彬;景红莉;;洁霉素生产废水厌氧可生化性研究[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8年06期

10 徐春婷;;论啤酒有害菌(厌氧菌)菌种库的建立[J];啤酒科技;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素琴;张志东;顾美英;房世杰;;低温产甲烷菌的研究现状[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崔中利;王英;滕齐辉;张斌;曹慧;;淹水和旱作稻田土壤中产甲烷菌的多样性分异[A];第四次全国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刘开朗;王加启;卜登攀;李旦;赵圣国;于萍;;瘤胃甲烷调控方法评述[A];中国奶业协会年会论文集2009(上册)[C];2009年

4 何健;汪婷;梅琴;李顺鹏;;牛粪沼气发酵过程中产甲烷菌群落结构的RFLP分析[A];沼气产业化发展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5年

5 刘园园;王士长;;PCR-DGGE技术在水牛瘤胃产甲烷古菌多样性探索中的应用[A];第四届第十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动物微生态企业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汪婷;何健;赵子如;李顺鹏;;牛粪沼气发酵过程中物质转化、微生物生理群变化及产甲烷菌多样性研究[A];沼气产业化发展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5年

7 费立松;王强;钟顺隆;牛李丽;谭妮妮;李峰;张辉;邓宇;胡国全;林世萍;尹小波;;大熊猫肠道中几种厌氧菌的构成[A];四川省动物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张常忠;;甲硝唑预防干槽症的效果观察[A];职工医院医学理论与实践[C];1998年

9 胡永才;李晋红;欧才生;黄泽春;罗兰英;;特重烧伤厌氧菌脓毒症危险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10 邓晓;李勤奋;;稻鸭复合生态种养对产甲烷菌种群数量的影响[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范晓艳;linezolid可有效对抗多种厌氧菌[N];医药经济报;2003年

2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贺雄;地震之后防大疫[N];保健时报;2010年

3 王振坤;人体的肠道防线[N];家庭医生报;2006年

4 时仲省;药名引起的误会[N];中国医药报;2007年

5 衣晓峰 岳金凤;预防癌症应管好自己的嘴[N];家庭医生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戴丹;上海脐血库事件疑云[N];医药经济报;2008年

7 ;肺脓肿[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8 魏开敏;细菌性阴道病青年女性患者多[N];中国妇女报;2006年

9 济南工人医院 张乾;当心紧身裤、卫生护垫惹麻烦[N];大众卫生报;2006年

10 ;老人患肺脓肿该如何治疗[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蕾;厌氧烃降解产甲烷菌系的组成及其代谢产物的特征[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2 郭嫣秋;瘤胃产甲烷菌定量检测与微生物菌群调控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3 裴彩霞;晋南牛和山羊瘤胃产甲烷菌多样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4 成艳芬;厌氧真菌与产甲烷菌共培养系统的建立及其代谢与菌群变化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5 王新峰;绞股蓝皂甙对山羊瘤胃菌群及微生物发酵特性和甲烷产量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6 肖栋;水和乳化液对煤层产甲烷菌群活性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7 Mbadinga Serge Maurice;高温油藏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石油烃厌氧降解产甲烷体系构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8 张学彬;厌氧菌联合介入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9 许科伟;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乙酸累积的微生态机理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10 王爱宽;褐煤本源菌生气特征及其作用机理[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翠凤;猪后肠产甲烷菌群多样性及其与乙酸生成关系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2 吕映辉;提高产甲烷菌活性的应用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07年

3 赵鑫;土霉素和铜对厌氧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动态特征的影响[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4 赵银瓶;厌氧纤维素降解复合菌系群落结构及功能微生物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5 李伟;厌氧烃降解体系中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功能基因[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6 徐彦胜;mcrA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分析沼气池产甲烷菌多样性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7 张佩兰;厌氧生物除磷及其微生物种群结构特性的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8 王宇珊;低温产甲烷菌群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1年

9 李璐;厌氧序批式生物反应器去除三氯乙烷过程及菌群毒性效应[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10 左燕君;高性能陶粒制备结合厌氧菌培养应用于厌氧滤池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109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7109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b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