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污水地下渗滤系统脱氮关键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5 21:45
【摘要】:作为一类无动力、自适应的污水生态处理技术,地下渗滤系统对污水中主要污染指标均具有良好的去除能力,但对氮的脱除效率尚需提高。本文围绕影响地下渗滤系统脱氮过程的主要问题,以调控系统内氧化还原环境和优化脱氮过程营养比为目标,重点研究了地下渗滤系统的基质组配方法、基质脱氮微生物结构特征和基质氮还原酶活性变化规律,形成了提高系统脱氮效率的工艺方法,通过工程连续运行,验证了上述方法的可靠性,最终建立了地下渗滤系统脱氮的关键技术。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首先,构建了一套模拟污水地下渗滤过程的连续实验系统,通过布、散水和集水单元的结构优化,柱体连接方式优化以及采用薄层粘土覆盖内侧壁的方法,解决了以往研究中存在的水力学过程非均匀、基质充填过程中局部塌陷、渗透系数发散和水流线路边界短路的问题。 随后,设计了一种用于提高污水地下渗滤系统脱氮效率的生物基质。与常规基质草甸棕壤相比,生物基质的孔隙度、渗透性和有机质含量均大幅提高,基质内的微生物生境条件优越,氨化、硝化和反硝化微生物群落丰富。通过条件优化实验,获得了可促进地下渗滤系统脱氮效率的基质层组配方法。分析了地下渗滤系统中脱氮微生物群落结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氨化细菌的数量受基质层深度和内部温度的影响较小,随着基质层深度增加,硝化细菌数量减少,反硝化细菌数量增加,两者数量都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少。地下渗滤系统中典型氮还原酶活性变化规律的实验结果表明:脲酶活性分布主要受基质深度、进水氨氮浓度及环境温度影响,与总氮去除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硝酸盐还原酶(NAR)活性随基质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受环境温度和进水水质的影响较小,与氨氮和总氮去除率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沿基质垂直深度上NIR的活性大小次序为:40cm处20cm处60cm处80cm处100cm处,且随环境温度升高活性增强,在60-100cm区域内,NIR活性与系统总氮去除率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进而,初步建立了描述地下渗滤系统微生物脱氮过程的动力学模型。模型指出:地下渗滤系统硝化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NE=N0e-0.4812t,温度按照kT=0.2218×1.035(T-20)的关系影响硝化速率;反硝化过程中出水硝态氮浓度与水力停留时间(HRT)之间呈负指数关系,可描述为y=16.3475e-0.2548t,碳源是影响反硝化动力学常数的主要因子,在地下渗滤系统基质层适当深度补加原污水,可提高反硝化速率 同时,研究了有助于地下渗滤系统脱氮过程的运行参数调控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湿干比降低,基质渗透率和氧化还原电位(ORP)提高,含水率和比容积降低,氨化细菌数量变化不明显,硝化细菌数量提高,反硝化细菌数量减少;启动期适宜的湿干比为1:3,稳定运行时适宜的湿干比为1:1;随着进水水力负荷和污染负荷增加,系统ORP下降,适宜的表面水力负荷为0.065~0.081m3/m2·d,进水BOD负荷不宜大于16.8g BOD/m2·d;采用在散水管(垂直深度55cm)以下10cm处补加原污水的方式,控制补加比例为1:1,总氮去除率可从51.6%提高到68.1%。 最后,通过工程连续运行,以氨氮和总氮去除率为评价标准,验证了前述研究结论。结果表明:系统稳定后,氨氮、总氮的平均去除率达到87.7%和70.1%(出水平均浓度为2.3和6.9mg/L),COD、BOD5和TP平均去除率也分别达到84.8、91.7和85.1%(出水平均浓度分别为19.7、5.7和0.3mg/L),出水水质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18921-2002)标准。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X7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建,黄霞,魏杰,胡洪营,施汉昌;地下渗滤污水处理系统的氮磷去除机理[J];中国环境科学;2002年05期

2 杨现斌,龚跃法,苏瑞强;制药污水深度处理试验研究[J];齐鲁药事;2005年06期

3 刘晓峰;贾忠华;罗纨;王庆永;张永锋;;黄土地区地下渗滤系统脱氮除磷效果试验研究[J];人民黄河;2008年11期

4 黄丽华;张卫民;;地下渗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进展[J];江苏环境科技;2008年S1期

5 李英华;王书文;孙铁珩;邹轶;贾宏宇;;浮动生物床/地下渗滤联合工艺处理校园污水的设计与管理[J];环境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6 张建,黄霞,刘超翔,施汉昌,胡洪营,钱易;地下渗滤处理村镇生活污水的中试[J];环境科学;2002年06期

7 周乾兴;污水处理新技术研究[J];中国工程咨询;2003年06期

8 郑向勇;严立;王崇;孔海南;;地下渗滤污水处理系统的工艺类型[J];中国给水排水;2006年06期

9 王绍春;费忠民;张维佳;;地下渗滤系统处理园林景观水的实验研究[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2007年03期

10 严清;孙连鹏;;固定化菌藻系统及对污水中氮磷营养盐的净化效果[J];生态环境学报;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保平;郑艳侠;赵旭阳;;西柏坡村镇水环境现状与治理对策[A];第六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1年

2 袁林江;杨凯;;分散型生活污水的低耗高效脱氮除磷[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3 范举红;刘锐;李昌湖;李荧;陈吕军;;同步脱氮除磷工程系统中DO浓度控制探讨[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4 李建民;傅海霞;李烨;杜义鹏;董志英;;城市污水土地处理利用技术[A];2011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年会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5 高贵和;孟凡刚;周忠波;王源;黄国城;;沙星类抗生素对MBR脱氮除磷性能及其功能菌群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6 周开锡;;几种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的工艺比较[A];四川省水污染控制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李方敏;于广超;高绣纺;;污染物不同浓度对倾斜土槽污水净化的影响[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8 陈光;张颖;郝延强;;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张向怡;秦立娟;;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研究进展[A];中国精细化工协会第二届水处理化学品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金建华;刘建广;王仰仁;孙书洪;;膜生物反应器运行特性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2008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黄亮斌;氧化沟+微滤膜污水净化节省投资1/3[N];中国环境报;2004年

2 刘洋;为有源头活水来[N];中国信息报;2009年

3 记者徐洁净;市污水净化公司蝉联“省先进”[N];平顶山日报;2009年

4 广州中环万代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桂琪;柔性复合污水净化技术在印染废水中的应用[N];中国环境报;2004年

5 李永玺 本报记者 徐凯;小城市污水净化新招 沼气池[N];四川日报;2004年

6 记者 宋馨 通讯员 李恺;外国专家应聘来我市治污[N];周口日报;2006年

7 朱珠;污水净化有了新技术[N];人民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文斌邋王敏;问渠哪得清如许[N];常德日报;2008年

9 张开虎 李春;东海利用湿地植物过滤污水[N];农民日报;2010年

10 通讯员 陈志强;浦东农村污水净化惠及13.3万人[N];东方城乡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英华;污水地下渗滤系统脱氮关键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2 肖晶晶;固定化脱氮菌群处理含氮污水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3 夏岚;卡鲁塞尔氧化沟同步脱氮除磷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4 修海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氮循环微生物效应及生态模型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5 杨新萍;污水处理中脱氮功能微生物特性及固定化应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6 吴昌永;A~2/O工艺脱氮除磷及其优化控制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吴昌永;A~2/O工艺脱氮除磷及其优化控制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张园;螺旋升流式SUFR-UCT系统脱氮除磷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9 姜欣欣;基于A/O/A运行模式的SBR工艺脱氮除磷效能及其微生物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10 刘少武;基于CAST工艺的低碳氮比城市污水高效脱氮调控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洪翩翩;地下渗滤系统处理地表水中五价砷的试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2 戴强;改良型快速渗滤系统处理农村分散生活污水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2年

3 刘晓峰;西安地区地下渗滤系统试验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4 张永锋;黄土区地下渗滤系统试验与模拟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5 颜胜华;固定化小球藻脱氮除磷对比研究以及重金属和各种营养盐对其生长的影响[D];武汉纺织大学;2010年

6 钱文敏;改进型地下渗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初步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7 王蕴杰;胞内碳源对A~2/O工艺脱氮除磷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8 王建华;A~2O-BAF工艺强化同时脱氮除磷[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9 唐致文;A~2/O工艺处理系统脱氮除磷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0 翟英华;倒置A~2/O工艺处理河道水脱氮除磷效果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431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7431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c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