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态危机已经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我国作为发展中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同样面临着如何既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又兼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自然生态的整体性公正,充分保障每个公民平等公正享有生存发展的生态权益问题。在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更加重视生态领域的公平正义,切实保障并维护公民的生态权益,在生态治理过程中倡导并贯彻落实共存共荣共享的生态公正观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目标和价值诉求。第一章主要探讨生态公正的基本内涵、主要类型、构建原则以及生态公正在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价值等生态公正的一般理论问题。第二章主要阐述生态公正的实践基础、理论渊源和思想资源。在实践基础方面,中国共产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探索和西方环境正义运动以及当代中国公民环境保护和环境维权活动为生态公正问题的研究提供了鲜活的素材和样本。在理论渊源方面,马克思主义生态公正思想是研究当代中国生态公正问题的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辩证的生态自然观从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角度阐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互动关系,是对传统公正理论的扬弃与超越,为社会主义生态公正理论的构建提供了基本原则、立场、观点和方法论指导。在思想资源方面,中国共产党的生态文明思想和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公正思想进一步丰富了生态公正的理论渊源。此外,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公正思想也为研究当代中国生态公正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示。第三章主要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视角比较系统全面地分析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生态公正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表现为人类中心主义意识主导下,人们对自然界的过度开发利用与无度索取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自然生态系统日益受到破坏,剥夺了地球上其它物种生存发展的空间和条件,加剧了生态矛盾,形成了自然生态的不公正;在人与人关系方面,由于社会财富的分配与占有的不公正,形成了个体生存差异下的群际生态不公正,包括代内不公正和代际不公正;在人与社会关系方面,由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了域际生态不公正,以及城乡二元对立社会结构背景下的城乡生态不公正问题。第四章主要分析当代中国生态公正问题产生的根源。导致当代中国生态公不正问题的原因错综复杂,主要包括城乡二元对立的社会结构的失衡、政府公共权力运行的失范、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制度供给不足、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的扭曲等。此外,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生态殖民主义长期以来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生态殖民掠夺、在全球生态治理中推卸责任、转嫁生态风险和生态矛盾,加剧了国际生态不公正,也是导致我国生态不公正问题的一个重要外部因素。第五章主要阐述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实现生态公正的路径选择:一是以新发展理念和绿色发展战略,为实现生态公正夯实根基;二是以健全法律维护公民生态权益,为实现生态公正提供法治保障;三是以生态文明制度创新,为实现生态公正提供规范和制度约束;四是以强化弱势群体生态救济,为实现生态公正营造和谐氛围;最后,以国际生态合作治理,为实现生态公正创造良好外部条件。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3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兴发;;中国的环境公正运动[J];学术界;2015年09期
2 郎廷建;;生态正义何以可能[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14年00期
3 董敬畏;;生态公平与生态文明[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4年05期
4 钱秋月;;生态正义在当代中国何以实现——兼论十五大以来党对生态理论的创新[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5 汪盛玉;;“生态正义”何以可能——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探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6 方世南;;社会正义观:生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J];阅江学刊;2014年04期
7 任铃;;马克思主义生态正义思想的多重向度及其现实关怀[J];南京社会科学;2014年05期
8 李诗凡;陈海飞;陈柯楠;;生态公平问题初探[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9 黄爱宝;;后工业社会的城乡生态公正论[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10 林安云;;论当代中国的生态问题与生态治理困境——中国向生态文明转向的必然性[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解振华;;绿色发展: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N];光明日报;2013年
2 丁冬;;一支能征善战的铁军[N];中国环境报;2008年
3 陈国裕;李玉梅;;环保工作要实现历史性转变[N];学习时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瑜;生态公正视角下的内蒙古草原碳汇[D];内蒙古大学;2012年
2 胡忠华;论马克思主义环境公平观[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岑淳;马克思主义环境正义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安徽大学;2011年
4 温海霞;基于环境公平理论对我国环境政策评析及调整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
27439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743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