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陆地生态系统潜在水分利用效率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8 13:57
【摘要】:水分利用效率(WUE)定义为总初级生产力(GPP)与蒸散发(ET)的比值,它是联系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水循环的关键指标。通过耦合水汽压差(VPD)对WUE的非线性影响,本论文提出并验证了陆地生态系统潜在水分利用效率(uWUE)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陆地生态系统蒸散发分离的新方法——uWUE方法,并将其应用于黑河流域的3个典型生态系统。基于4个陆地生态系统模型,分析了uWUE对20世纪全球环境变化的响应特征。将基于植物气孔的碳水交换过程与最优化气孔导度模型相结合,理论推导得到uWUE(=GPP·VPD~(0.5)/ET)模型。在日内半小时尺度上,证明uWUE模型相比IWUE(=GPP·VPD/ET)或WUE(=GPP/ET)模型更稳定。建立GPP-ET-VPD日内滞后模型,进一步验证了GPP·VPD~(0.5)与ET的强相关关系。在日尺度上,证明日平均VPD可以替代日有效VPD,保证uWUE模型升尺度的稳定性。日尺度GPP·VPD~(0.5)与ET之间(r=0.85)的线性相关系数比GPP·VPD与ET之间(r=0.81)更高。基于uWUE与IWUE模型模拟日尺度GPP,发现uWUE模型(r=0.81)的模拟效果显著好于IWUE模型(r=0.59)。提出潜在uWUE(uWUEp=GPP·VPD~(0.5)/T)和表观uWUE(uWUEa=GPP·VPD~(0.5)/ET)的概念,采用uWUEa与uWUEp的比值估算生态系统蒸腾比(T/ET)。在单一植被类型的站点,uWUEp保持相对稳定,且站点uWUEp与叶片尺度uWUE基本一致。对于落叶植被,T/ET与植被覆盖度之间呈现强线性相关关系。uWUE方法为生态系统蒸散发分离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新途径,将进一步推动全球通量观测在蒸散发分离方面的应用。将uWUE方法应用于黑河流域的3个典型生态系统,并与传统的蒸散发分离方法进行对比。在生长高峰期,采用uWUE方法估算日尺度T/ET与稳定同位素及蒸渗仪/涡动相关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uWUE方法与茎流计方法估算的蒸腾具有一致的季节及日内变化过程。此外,采用uWUE方法能避免尺度不匹配问题,且能有效捕捉植被变化及灌溉等因素对T/ET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一个综合归因分析方法,采用4个陆地生态系统模型,分析了1901-2010年间全球环境变化因子的趋势和年际变异性对陆地生态系统uWUEa变化的贡献。发现大气CO_2浓度的增长趋势对uWUEa的趋势起决定作用,而气候的年际变异性是决定uWUEa年际变异性的主要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X171.1
【图文】: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框架


第 1 章 绪论腾比与植被指数的线性相关关系,揭示了植被覆盖度的季节变化对生态系统比的控制作用。第 5 章对比分析了黑河流域上、中、下游三种典型的气候及植被条件下UE 与蒸腾比的年际及季节变化特征。将 uWUE 方法与稳定同位素、蒸渗仪流计等方法对比,一方面验证了 uWUE 方法分离蒸散发的有效性,另一方面示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uWUE方法相比这些传统方法的优越性。第 6 章采用生态系统模型的手段,分析了气候变化、大气 CO2浓度升高地利用变化以及氮沉降等全球变化因素对 uWUE 多年变化趋势及年际变异性献。同时,从植物生理变化和冠层结构变化的角度,分析了大气 CO2浓度升生态系统 uWUE的影响机理。第 7 章对本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包括论文的主要结论和创新点,研存在的不足之处及对后续研究的展望。

正弦曲线,站点,滞后期,滞后模型


2.2 US-Ne1 站点(a)GPP,(b)VPD,(c)GPP VPD,(d)GPP VPD0别与 ET 的日内相关关系(2002 年 6 月 24 日)。从 GPP、ET 和 VPD 日内滞后关系的角度出发,建立三者的日内滞从而分析 VPD 对于消除 GPP 与 ET 之间滞后期的作用。本研究中,曲线模拟 GPP、ET 和 VPD 的日内变化过程(Zhang et al., 2014)。之间的滞后期,建立滞后模型如下: = 0 (2 0) (2- = 0sin2 ( 1) 0(2- = 0sin2 ( 2) 0(2- 0 02, 1 2 0 04,ET0、GPP0、VPD0分别表示三者日内过程的峰值,T0为正弦曲线

日平均,分布特征,比值,类型


植被类型日有效 VPD 与日平均 VPD 的比值 λ 的分布特征。模型(k=0.5);(b)IWUE 模型(k=1)。 2006 年 US-Goo 站点日有效 VPD 与日平均 VPD 的线性相关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刘翠红;戴红武;胡艳清;任文涛;;蒸渗仪的研究与应用现状[J];农机化研究;2014年08期

2 周沙;黄跃飞;王光谦;;黑河流域中游地区生态环境变化特征及驱动力[J];中国环境科学;2014年03期

3 龙秋波;贾绍凤;;茎流计发展及应用综述[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2年04期

4 陈新芳;居为民;陈镜明;任立良;;陆地生态系统碳水循环的相互作用及其模拟[J];生态学杂志;2009年08期

5 赵风华;于贵瑞;;陆地生态系统碳—水耦合机制初探[J];地理科学进展;2008年01期

6 于贵瑞;伏玉玲;孙晓敏;温学发;张雷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的研究进展及其发展思路[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6年S1期

7 唐登银,程维新,洪嘉琏;我国蒸发研究的概况与展望[J];地理研究;1984年03期



本文编号:27466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7466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5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