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城市固体废弃物焚烧底灰特性表征实验及热力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0-07-14 01:06
【摘要】: 焚烧是处理城市固体废弃物的有效途径,但并不是其处理的最后阶段。由于固体废弃物焚烧比例日益提高,大量焚烧底灰的处理成为环境管理领域新的问题。因而,将底灰转化为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无任何影响的产品是其管理的社会目标。 为了进行垃圾焚烧底灰无害化、资源化管理,本文分别通过“天津和阿姆斯特丹垃圾焚烧厂现场取样”和“基本垃圾和特殊垃圾合成焚烧取样”两种方法采集不同底灰流,利用湿式物理分离实验、化学分析测试、毒性浸出测试、热力学平衡计算分别对不同粒径范围的底灰进行特性化分析,并系统地分析了焚烧垃圾特殊组分对底灰化学特性的影响,如小型电子垃圾、工业垃圾、生活淤泥、塑料垃圾。同时,对底灰再利用的资源价值潜力和相关的环境质量改善技术、政策等进行了调查分析。 结果表明:底灰适合制成颗粒材料,等级性较好;与天然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相似,具有连续的颗粒级配分布和较低比例的非塑性颗粒,其中75μm-28mm粒径的材料约占90%-95%,75μm的极细颗粒占5%左右;工程特性分析显示天津底灰具有较低压实性能且细颗粒部分包含较高浓度的未燃尽有机质,这两方面不能满足路基材料要求,但其它参数基本符合要求;底灰物理组分的质量平衡分析表明,同天津底灰相比,阿姆斯特丹底灰具有较高含量的、玻璃碎片、合成建筑材料、金属(主要是9%-13%的废铁、2.1%的有色金属)等,Cu、Pb、Cl、SO42-等元素浸出浓度严重超标。尤其阿姆斯特丹底灰中包含1.5%金属铝和1000ppm贵重金属,可作为有色金属冶炼工业新的资源。并在干式物理分离系统基础上提出湿式物理分离系统,改善了对有色金属回收效率低的问题。同时,通过不同厚度的合金铝包装和小型电子垃圾的焚烧测试发现,铝的厚度对其焚烧后在底灰中的分布有决定性影响;小型电子垃圾中的贵重金属趋向于富集在0-2mm的底灰碎片中。 电子垃圾、工业垃圾、生活淤泥、塑料垃圾在生活垃圾焚烧过程的参与,分别不同程度的提高了底灰中Cu,Zn,Pb,Mn,Mo和Cl的富集浓度和它们的毒性浸出性能,大多数重金属趋向于富集在较细底灰颗粒中。Cl和S的负载量也影响重金属在垃圾焚烧过程中的释放;垃圾的水分含量对重金属释放影响较小。实验结果与FactSage的热力学平衡计算结果基本吻合,但Pb在底灰中释放的实测浓度略高于理论模型预测值。研究结果为今后垃圾焚烧底灰的管理政策制定、资源化再利用及垃圾焚烧过程中重金属和氯释放污染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X7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凡,潘忠刚,张立斌,方建华,矫维红,杨波;垃圾在流化床中燃烧的特性[J];环境科学;2001年01期

2 张钡;李慧明;;城市固体废弃物管理规划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建材;2011年02期

3 李艳霞,王敏健,王菊思,陈同斌;城市固体废弃物堆肥化处理的影响因素[J];土壤与环境;1999年01期

4 邓明萌,范玉宏,傅平丰;选矿技术在城市固体废弃物资源化中的应用[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3年07期

5 杨丽丽;田向勤;刘昕;朱书全;舒新前;;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催化热处理[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6年06期

6 郭建钦;;苏联城市废弃物农业利用的措施[J];环境科学与管理;1988年04期

7 刘秉全;以城市固体废弃物为资源生产水泥[J];环境科学动态;1997年01期

8 张敏;;论城市固体废弃物的物流化管理[J];物流技术;2006年07期

9 郭一凡;我国城市固体废弃物排放现状及其综合整治规划初探[J];北方经贸;1997年05期

10 ;长沙市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场工程[J];宏观经济管理;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叶建军;许文年;余世孝;;一种利用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初绿化屋顶技术发明[A];建筑固废科研及其产业化进展[C];2010年

2 周才华;郝维昌;王天民;;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及综合利用[A];2004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C];2004年

3 颜斌;倪万魁;刘海松;;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场表层土壤的降雨入渗规律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刘书杰;李晔;申士富;叶力佳;王金玲;骆有发;;选矿技术在城市固体废弃物资源化中的应用[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5 周才华;郝维昌;王天民;;城市废弃物的处理及综合利用[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冯世进;陈云敏;孔宪京;;城市固体废弃物(MSW)抗剪强度特性研究[A];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杨迪;;太原市生活垃圾制取RDF技术分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8 柯瀚;陈云敏;冯世进;陈宇恩;冯世忠;;固体废弃物的压缩机理及填埋场的沉降[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9 王金营;李秋南;;城市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问题探讨[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6年

10 陈云敏;;环境土力学研究进展[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特邀报告[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推进水泥回转窑处理城市固体废弃物[N];联合时报;2009年

2 记者冯保平;城市固体废弃物变成有用资源[N];科技日报;2002年

3 记者 许泉 见习记者 周云成;私企投资环保产业[N];重庆商报;2000年

4 张楠;世行献三计帮咱管垃圾[N];中国财经报;2006年

5 记者 黄威娜;上海拟建两条“点废成金”生产线[N];团结报;2009年

6 袁乾培;长沙突出垃圾重围[N];人民日报;2006年

7 记者  刘凌 蒋吕文 通讯员  任伟;长沙公用事业引入社会资本获双赢[N];湖南日报;2006年

8 王叶林 通讯员 刘海燕 林碧霞;“吃”掉垃圾“吐”出空心砖[N];深圳商报;2006年

9 霍峰 本报通讯员  孟繁;变“废”为“肥”的自主创新[N];青岛日报;2007年

10 申迅;上海 世博园垃圾收集将实现全自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艳军;城市固体废弃物焚烧底灰特性表征实验及热力学分析[D];天津大学;2009年

2 原鹏博;城市固体废弃物大型单剪试验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柯瀚;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场的沉降、静力和动力稳定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4 冯世进;城市固体废弃物静动力强度特性及填埋场的稳定性分析[D];浙江大学;2005年

5 孙秀丽;城市固体废弃物变形及强度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6 马文超;生活垃圾焚烧过程中氯的识别方法与热行为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张敏;现代物流与可持续发展[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8 邓学晶;城市垃圾填埋场振动台模型试验与地震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9 高丽亚;垃圾填埋场沿底部衬垫界面失稳破坏及土工膜拉力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10 沈凯;垃圾焚烧炉自适应控制策略及热值监测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学慧;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底灰的性能研究及资源化利用[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赵阳;城市固体废弃物动力特性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阿戈;郑州市政府管理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4 沈磊;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场渗滤液水位及边坡稳定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5 刘骏龙;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压缩试验及填埋场沉降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刘波;煤与城市固体废弃物共热解资源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7 管仁秋;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体边坡稳定分析及工程控制措施[D];浙江大学;2010年

8 罗春鹏;垃圾热解特性研究及热解特性神经网络预测[D];浙江大学;2004年

9 马娟;城市固体废弃物卫生填埋场环境风险评价[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10 韩雷;城市生活垃圾热解产气特性研究及神经网络预测[D];浙江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542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7542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0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