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有机氯农药生物降解及污染底泥修复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5 14:20
【摘要】:有机氯农药(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OCPs)是一类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氯代污染物,具有高毒性、高生物富集性和难以生物降解等特点。OCPs污染点处理技术的研究一直是环境科学技术领域的热点。微生物修复技术和活性炭固定技术被认为是有很好应用前景的处理技术。 本论文首先考察了实验室前期筛选的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高效降解菌株Enterobacter sp. LY402对十四种OCPs的降解能力,包括α-六六六(α-HCH)、β-六六六(β-HCH)、γ-六六六(γ-HCH)、δ-六六六(δ-HCH)、六氯苯(HCB)、p,p'-滴滴伊(p,p'-DDE)、o,p’-滴滴涕(o,p'-DDT)、p,p'-滴滴滴(p,p'-DDD)、p,p'-滴滴涕(p,p'-DDT)、艾氏剂(Aldrin)、七氯(Heptachlor)、狄氏剂(Dieldrin)、α-氯丹(α-Chlordane)和β-氯丹(β-Chlordane),评价了该菌株对水体中持久性有机氯代污染物的降解普适性;详细研究了LY402对环戊二烯结构的Dieldrin和氯代苯结构的滴滴涕类农药(DDTs)的降解特性。进一步以Dieldrin和DDTs为研究对象,尝试利用可回收的高性能吸附剂活性炭纤维毡(ACFF)提取模拟污染水体沉积物中的Dieldrin和DDTs,耦合化学方法降解ACFF吸附的OCPs,探讨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并系统研究了相关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如下: (1)研究了Enterobacter sp. LY402休眠细胞体系对十四种OCPs的好氧降解能力。结果表明LY402在30℃对浓度为2.8 m/L的OCPs的7 d总降解率达到了72.2%,该菌株对除β-HCH和δ-HCH外的十二种OCPs均表现出较强的降解能力。在OCPs混合物中,氯代环戊二烯类OCPs的降解先后顺序如下:HeptachlorAldrinβ-Chlordaneα-Chlo-rdaneDieldrin;氯代苯及其衍生物类OCPs的降解先后顺序如下:p,p'-DDDp,p'-DDE HCBp,p'-DDTα-HCHγ-HCHo,p'-DDT。与氯代环己烷结构的HCH类农药相比,环戊二烯和苯环结构的OCPs更容易被LY402降解,这可能与OCPs的结构和毒性抑制作用有关。考察了LY402对不同浓度的OCPs的降解能力。发现4.2 mg/L、7 mg/L和14 mg/LOCPs的8 d总降解率分别达到了72%、61.3%和46.7%,说明该菌株对较高浓度的OCPs仍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 (2)Enterobacter sp. LY402对Dieldrin和DDTs的好氧降解特性研究表明,Dieldrin和p,p'-DDT的生物降解的最佳条件是30℃-40℃,pH值为7左右的中性条件。考察了农药的表观浓度对其生物降解的影响,发现LY402对0.5 mg/L、2 mg/L、5 mg/L和10mg/L的Dieldrin的7 d降解率分别达到94.8%、83%、40.4%和34.5%,对0.5 mg/L、2 mg/L、5 mg/L和8 mg/L的p,p'-DDT的5 d降解率分别达到95.1%、64.5%、57.7%和55.5%。此外,LY402对1 mg/L、5 mg/L、15 mg/L和30 mg/L的DDTs的10 d总降解率分别为88%、57.3%、39%和13.3%,高浓度的DDTs对生物降解表现出抑制作用。考察了外源营养物质的添加对农药生物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酵母提取物和蛋白胨均能够明显促进Dieldrin和DDTs的生物降解。LY402降解Dieldrin的过程中出现明显的脱氯现象。p,p'-DDT的降解过程中GC-ECD检测到未知代谢产物的累积,其生成量过低无法被GC-MS鉴定。 (3)研究了ACFF对液相体系中Dieldrin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ACFF能够有效吸附去除水体中的Dieldrin。pH值为6左右的条件有利于Dieldrin的吸附;ACFF对Dieldrin的动态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Dieldrin的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 (4)研究了ACFF对模拟污染沉积物中DDTs的动态吸附规律,证明ACFF对取自不同河流的三种沉积物中的DDTs均有一定的吸附提取效果。ACFF介导的DDTs解吸附过程可以分为快速和慢速两个阶段,0.02 g(2%,W/W) ACFF对老化7 d的HR、LR和QR沉积物中8mg/kg∑DDT的332 h去除率分别达到41%、28.9%和6.7%。考察了ACFF吸附提取沉积物中DDTs的影响因素,发现污染沉积物老化时间的延长、污染物疏水性的增强、沉积物的有机碳含量的提高、污染物初始浓度的减小都会使DDTs的去除率有所降低。通过增大ACFF的加入量或间断更换ACFF的方式能够明显提高DDTs的去除率。 (5)研究了ACFF吸附的OCPs的Fenton氧化处理法,发现Fenton反应仅进行1.5h时,吸附态的Dieldrin、p,p'-DDE、o,p'-DDT、p,p'-DDD和p,p'-DDT均有明显降解,其总降解率达到60.6%,有望实现对ACFF的再生利用。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PCBs高效降解菌株Enterobacter sp. LY402对多种OCPs具有较强的生物降解能力。ACFF是一种理想的吸附材料,可以有效提取污染水体和沉积物中的Dieldrin和DDTs, Fenton氧化法能够快速有效降解吸附在ACFF表面的DDTs和Dieldrin,这种耦合方法在修复OCPs污染水体沉积物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X5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宏才,臧道华,张群;噐蛄中有机氯农药和重金属残留量的研究[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95年03期

2 张家麟,肖白曼,王家伟,李占胜,刘秀梅,李艳;毛细管气相色谱快速测定肉、鱼、蛋类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研究[J];肉品卫生;1995年09期

3 康跃惠,麦碧娴,盛国英,傅家谟;珠江三角洲河口及邻近海区沉积物中含氯有机污染物的分布特征[J];中国环境科学;2000年03期

4 ;键合担体用于水中有机氯农药的测定[J];环境科学;1981年04期

5 蔡士悦;日本爱媛地区人体脂肪组织中多氯联苯和有机氯农药的聚积水平[J];环境与健康杂志;1985年01期

6 曹学丽,姚渭溪;用正相高效液相色谱与气相色谱相结合分离多氯联苯和有机氯农药的方法研究[J];色谱;1994年06期

7 季萍;库存粮食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调查[J];山东食品科技;2001年10期

8 何光好;我国农药污染的现状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上半月刊);2005年06期

9 张玉敏;曹志强;;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与对策[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年04期

10 周涯鸿;;用电子捕获、玻璃毛细管色谱仪分析环境试样中的有机氯农药及相应的化合物[J];浙江化工;197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付允;孙玉川;毛海红;沈立成;贾亚男;;地下河流域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汪雨;支辛辛;张玲金;谢文明;;固相膜萃取测定水中的有机氯农药[A];2005年全国有机质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3 胡国成;许振成;许木启;戴家银;麦碧娴;彭晓武;郭庶;刘芸;郑海;;白洋淀草鱼组织中有机氯农药和多溴联苯醚分布特征[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1暨第六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侯如燕;卞红正;宛晓春;;茶叶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检测方法[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安徽食品安全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吴宏丽;贾宏亮;周蕾;杨萌;李一凡;;太湖流域有机氯农药(HCH、DDT)的生产、使用、残留状况及分析[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7暨第二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向明;居力;周守毅;戴军升;沈燕军;;上海市干沉降中有机氯农药现状初步研究[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1暨第六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许华;曹红;蔡雪凤;林立;;茶叶中有机氯农药的质谱确证分析[A];2004年全国有机质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8 马继臻;;长江口及其毗邻海域贝类体内有机氯农药的残留水平及其变化趋势[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9 赵龙;侯红;周友亚;李发生;;海河干流及河口区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特征[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环境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10 洪云;王红光;;母乳中有机氯农药及苯并芘含量[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东明;秸秆生物降解技术[N];朝阳日报;2008年

2 ;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全面使用[N];消费日报;2008年

3 滕立军 王高升 曹敏 郭玉花 计宏伟 邵文泉;淀粉-聚乙烯[N];中国包装报;2005年

4 夏璐怡;新型纸电池:可随意弯曲能生物降解[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5 苏小芳 李敬华;生物降解PVA膜填补国内空白[N];福建日报;2010年

6 钱兰;中科金龙实现二氧化碳制塑产业化[N];泰州日报;2008年

7 大龙;全球第一款玉米塑料瓶装水上市[N];中国包装报;2007年

8 ;生物降解的植物纤维包装材料及其制法[N];中国包装报;2005年

9 京都;生物降解食品包装材料[N];中国包装报;2004年

10 周统建;农林废弃物生物降解制备低聚木糖技术[N];中国绿色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波;有机氯农药生物降解及污染底泥修复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梁泉峰;生物降解菌株Delftia tsuruhatensis AD9中染色体编码的苯胺代谢基因簇的克隆和功能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3 李玉瑛;土—水系统石油污染物挥发和生物降解过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4 刘红玉;表面活性剂对水生植物的损伤及生物降解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1年

5 梁生康;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对石油烃污染物生物降解影响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6 石成春;有机磷农药曲霉生物降解特性及其动力学的研究[D];福州大学;2005年

7 夏文香;海水—沙滩界面石油污染与净化过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8 毛丽华;石油污染土壤生物通风堆肥修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9 张洪波;Liotta生物瓣膜对体内环境适应性的相关分析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10 李烨;不同厌氧环境中四氯乙烯生物降解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秀珍;百菌清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2 周进亭;水环境固相物质典型组分对有机氯农药的吸附特征[D];吉林大学;2011年

3 韩媛媛;东乐膏指纹图谱研究和中药及其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测定[D];河北大学;2004年

4 赵仕兰;有机氯化合物的分析及其在莱州湾海域的分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5 耿存珍;青岛地区土壤和大气颗粒物中含氯有机物污染物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6 李雪峰;生物转盘处理有机废水的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6年

7 周燕洁;高效复合菌降解氯代苯胺类化合物的特性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8 任春艳;产微生物表面活性剂菌株的筛选、性能及其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9 许超男;己酰化壳聚糖的合成及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肖华花;二苯胺基二硫代磷酸生物降解特性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699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7699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f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