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典型化工污染土壤的微修复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30 14:09
【摘要】: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及《斯德哥尔摩国际公约》的履约进程,近几年出现了一大批关闭搬迁或即将退役的化工企业。废弃的化工污染场地被开发作商用和民用,污染场地中大量有毒物质的存在严重影响着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安全,因此亟需对化工污染场地进行高效、快速的修复。 在污染场地修复工程中,热修复技术作为一种最主要的场地修复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土壤热修复技术中,由于常规加热的传热机制导致能量传递速度慢,处理效率低下;另外由于需要将土壤进行整体加热,消耗的能量较大。近年来有研究采用微波(Microwave, MW)来替代常规加热的热源,利用MW的特殊加热方式来迅速提高土壤温度,促进污染物的解吸、分解或固定化过程并实现土壤修复;同时MW加热具有选择性,直接作用于土壤中的极性污染物和水分子等吸波物质,可大大节省能量。MW技术具有对污染物的种类和性质无选择性、处理时间短等优点,对于化工场地土壤中种类繁多、毒性大、浓度高的污染物是一种非常合适的治理技术。 本文分别以制药业的抗生素、有机化工的硝基化合物和无机化工的重金属三类不同污染物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污染土壤MW修复技术的影响因素和机理,在小试研究的基础上对MW土壤修复设备进行了研究开发。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有: (1)研究了氯霉素(Chloramphenicol, CAP)污染土壤的MW修复条件及机理,结果表明:MW敏化剂对MW修复CAP污染土壤的效果依次为颗粒活性炭(GAC)铁粉水二氧化锰;GAC作MW敏化剂时,MW功率和GAC剂量对修复效率影响最大;在一定范围内,土壤修复效果随土壤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大,对于3 g土壤,CAP的去除率在辐射5 min时可达到93%,而对于0.5 g土壤,MW辐射20 min后去除率仅为80%;污染物的初始浓度对修复效果影响较小;MW辐射下CAP经历了C-C键的断裂和氧化反应,部分裂解碎片与土壤有机质发生反应,生成了新的大分子产物,但产物的浓度极低,辐射时没有脱氯过程的发生。 (2)研究了4-硝基酚(4-nitrophenol,4-NP)模拟污染土壤的MW修复条件及机理,并对实际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几种MW敏化剂中GAC的敏化效果最好,向土壤中添加一定水分可使4-NP的去除率有所提高,但提高率不足10%;MW功率越高去除效果越好,4-NP初始浓度对去除率无显著影响。加入GAC作MW敏化剂时可显著促进MW修复4-NP污染实际土壤的效果,以1 g污染土为处理对象并加入0.3 g GAC,采用700 w的MW功率辐射20 min后4-NP去除率达70%;保持土壤量和GAC剂量的比值一定,增加土壤量可以显著促进4-NP的去除率,当土壤量大于2 g时4-NP去除率达96%以上;4-NP在MW辐射下的去除无挥发作用的发生,其机理很可能为在高温下直接矿化为CO2和H2O,或者本身和分解的中间产物直接同土壤产生化学结合而被固定,因而从土壤中无法被萃取出来。 (3)研究了土壤中Cr(Ⅵ)的MW强化还原技术,结果发现:土壤有机质的存在本身会使土壤中的Cr(Ⅵ)还原,初期还原速率较快,初始浓度为100 mg·kg-1的Cr(Ⅵ)污染土壤,放置3天后Cr(Ⅵ)还原率接近70%,后期还原速率显著降低,Cr(Ⅵ)的浓度趋于平稳;当有机质含量一定时,Cr(Ⅵ)初始浓度越高,还原率越低,但实际还原量增大。以GAC作为还原剂,采用MW辐射对土壤中的Cr(Ⅵ)进行强化还原,MW辐射在1-3 min内就可将土壤中85%以上的Cr(Ⅵ)还原成Cr(Ⅲ),其中GAC的剂量是影响还原效果的重要因素,辐射时间和MW功率对Cr(Ⅵ)的还原率影响不大;Cr(Ⅵ)初始浓度对还原率无显著影响,MW辐射处理3 min对浓度范围为7.34-610.48 mg·kg-1的Cr(Ⅵ)污染土壤还原率都能达到75%以上;若仅依靠土壤有机质对Cr(Ⅵ)的还原作用,将土壤中85%的Cr(Ⅵ)还原成Cr(Ⅲ)需数十天的时间,而采用MW辐射技术仅需1-3 min就可获得同样的还原效果;对于土壤中Cr(Ⅵ)的还原,MW强化还原技术具有高效、快速的特点。 (4)在小试研究基础上,设计加工了MW原位土壤修复和MW脱氮中试设备。土壤修复中试设备对污染土壤有着较好的修复效果,对200 g初始浓度为100mg·kg-1的4-NP污染硅藻土,600W的MW功率下辐射处理50min时4-NP的去除率为68-82%,且设备运行稳定、操作方便,也无MW泄漏现象的发生,但MW敏化剂的回收和循环使用问题还需要解决。MW脱氮中试设备的日处理量为5吨,MW功率为4.8 kW,该设备对实际焦化废水的脱氮率可达74-84%;较低的环境温度和较高的废水流速会降低脱氮效率,废水的初始氨氮浓度对脱氮效果影响不大,曝气能使脱氮率增加9-10%;该设备比常规蒸氨工艺所需成本稍低。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X53
【图文】:

修复工程,场地,美国,蒸汽汽提


(6)5戈图1.2美国2002一2005年间126个场地修复工程统计对图1.1和图1.2进行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1)1982一2005年间977个场地的原位修复工程中,土壤蒸汽汽提是主流技

修复工程,场地,美国,蒸汽汽提


(6)5戈图1.2美国2002一2005年间126个场地修复工程统计对图1.1和图1.2进行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1)1982一2005年间977个场地的原位修复工程中,土壤蒸汽汽提是主流技

萃取效果,萃取剂,氢氧化钠,水溶液


称取0.59污染硅藻土,分别以含1%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含1%二氯甲烷和1%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含50%甲醇和1%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含60%甲醇和1%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作为萃取剂进行实验,结果见图3.1。由图中可以看出,不使用GAC时,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清清;邵超英;侯书雅;张琢;温晓华;何其庄;;烷基糖苷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去除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年08期

2 黄顺红;;土著微生物原位修复铬渣堆场污染土壤的条件优化[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1年07期

3 ;氧脱木素过程中加添加剂可提高木素去除率[J];纸和造纸;2011年06期

4 高妍;王增长;;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处理焦化废水的实验研究[J];中国产业;2011年04期

5 周荣稳;王秋美;刘淑英;邹志伟;徐雪梅;;光催化竹炭纤维针织物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研究[J];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11年02期

6 马艳飞;郑西来;冯雪冬;刘爱菊;吴忠东;;气相抽提法修复油污土壤的影响因素研究[J];非金属矿;2011年04期

7 灻春晓;;重金属污染土壤原位微生物修复技术及其研究进展[J];中原工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滕应;李秀芬;潘澄;马文亭;宋静;刘五星;李振高;吴龙华;陈梦舫;骆永明;;土壤及场地持久性有机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发展及应用[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1年03期

9 王敏;徐甜甜;李强;尹俊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机理与技术[J];唐山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杨浠羽;杨吉丽;王黎瑾;;改性沸石净化废水中有机物的研究[J];广州化工;2011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敏;廖柏寒;张永;;酸和盐对As污染土壤化学萃取修复研究[A];第二届重金属污染监测风险评价及修复技术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韩宝禄;周玲莉;薛南冬;李发生;;农药类POPs污染土壤周边大气污染定量估算[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1暨第六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陈学军;申哲民;句炳新;雷阳明;王文华;;模拟镉污染土壤的电动力学修复研究[A];第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4 牛佳;王继华;辛佳;李文慧;;DDT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1暨第六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慧;党志;易筱筠;杨琛;;玉米修复芘污染土壤的初步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6 刘娟;高彦征;;PAHs污染土壤的微生物基因组学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7 梁媛;曹心德;施尧;;模拟填埋状态和降雨条件下含磷材料修复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淋溶和迁移性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8 陶雪琴;党志;卢桂宁;易筱筠;;污染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微生物降解及其机理研究进展[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3年

9 张望;余刚;卓琼芳;黄俊卿;村田弘司;;CALUX法测定PCBs污染土壤的光致二恶英类活性变化[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9暨第四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揭雨成;佘玮;邢虎成;朱守晶;周精华;蒋杰;王亮;;苎麻镉胁迫响应基因表达研究[A];2010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胡顺涛;拉法基全部业务落户重庆将启动修复污染土壤项目[N];重庆日报;2009年

2 水华;沈阳投巨资“刮土疗毒”[N];中国环境报;2006年

3 记者 班健;清理污染土壤有良方[N];中国环境报;2007年

4 记者 王晓军;我市开始对污染土壤进行“治疗”[N];重庆日报;2008年

5 记者 李惠子 俞铮;我科学家利用蜈蚣草大规模修复污染土壤[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6 特约记者 陈久涛;毒害物质污染土壤 耕地质量日趋下降[N];人民政协报;2001年

7 ;日本核污染土壤运美[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8 李惠子 俞铮;中国科学家利用蜈蚣草大规模修复污染土壤[N];中国信息报;2006年

9 申吉忠邋通讯员 孙妙 陈哲;COD去除率超过90%[N];烟台日报;2008年

10 俞铮;用植物修复污染土壤[N];农资导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莉;典型化工污染土壤的微修复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林莉;典型化工污染土壤的微波修复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万金忠;有机氯杀虫剂污染土壤的化学淋洗修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于彩莲;生长调节剂强化龙葵修复镉污染土壤能力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5 高霏;二硝基二甲苯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修复实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6 张瑞福;有机磷农药长期污染土壤的微生物分子生态效应[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7 梁丽华;藻菌共生生物膜系统修复煤炭矿区污染水体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8 Sardar Alam Cheema;PAHs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9 渠光华;超高盐榨菜废水微电解—电解预处理工艺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10 黄黎;沼气制备车用燃料的实验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殷甫祥;气相抽提法(SVE)去除污染土壤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技术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2 傅海辉;多溴联苯醚(PBDEs)污染土壤热脱附实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3 张中文;茶皂素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淋洗修复的影响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4 刘宏;羟丙基-β-环糊精对土壤中多氯联苯的洗脱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5 胡滨;污染土壤再利用影响因子及模拟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6 施玮;中国多氯联苯(PCBs)清单调查方法及应用示范[D];清华大学;2005年

7 Muhammad Imran Khan;污染土壤中PAHs的生物可利用性和毒性评价[D];浙江大学;2009年

8 余震;毒死蜱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在污染土壤堆肥修复中的应用[D];湖南大学;2009年

9 刘子龙;陕西苹果主产区果园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10 彭胜巍;石油污染土壤的花卉植物修复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756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7756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3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