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室内燃烧源细微颗粒物的传输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6 21:59
【摘要】: 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当今环境研究领域关注的焦点问题,不仅仅是因为人们在室内面临有害物质的更大的暴露危险,还因为室内污染有其自身的传输规律和特征。本文设计并建立了模拟实验平台,运用高性能颗粒物测试分析仪,对以蜡烛和香烟为代表的室内燃烧源产生的不同模态的细微颗粒浓度的动态变化现象进行了研究。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基础性的探索,揭示这类颗粒物的传输规律,寻求有效除尘方式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本文首先建立了缩小尺度的模拟室,目的是在量化、可控参数条件下,测量室内颗粒物的浓度、粒径分布特征及其时间序列,为分析室内环境下颗粒物的传输机理提供有效数据。实验发现,室内颗粒物的演变是一个动态过程,其粒径谱和浓度是不断变化的。在烟雾释放进入模拟室后,各粒径段内的蜡烛和香烟颗粒物的数量都随时间的推移而持续地降低。同时,颗粒物的直径有增大的趋势。它们的总数量浓度和质量都呈现近似于指数规律地衰减,香烟颗粒物的衰减率比蜡烛颗粒物小得多。室内颗粒物衰减呈现的V型曲线表明,100nm~1000nm范围内的亚微米颗粒物应当是除尘关注的重点对象,因为这些颗粒物容易由纳米级颗粒物形成,却很难沉积。 以实验数据为基础,结合气溶胶动力学理论,建立了一个带高精度粒径分辨率的室内颗粒物动力学模型。模型中包括了凝并、沉积和通风稀释机理,模型巧妙引入了代表室内特征的几个参量,如面容比、室内雷诺数和空气换气率。本文采用了三组不同粒径分布和初始浓度的实验来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此模型预测的颗粒物的粒径谱演变、数量浓度衰减和数量中位径变化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作者利用模型的模拟功能深入探讨了凝并与沉积对室内颗粒物传输的具体影响。结果发现,对于高浓度的颗粒物,凝并的影响是最大的,特别是对于100nm以内的超细微粒。相对凝并来说,当颗粒物的数量浓度比较高时,表面沉积效应的影响并不大,但当数量浓度比较低时,忽略表面沉积效应会导致预测的结果偏高。当面容比和雷诺数增大时,颗粒物的沉积加大。结合模型模拟和气溶胶动力学计算,本文还对气溶胶颗粒物在室内的传输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从而解释了前面测试中出现的不同颗粒物衰减率的本质原因,以及V型衰减曲线的形成机制。 本文进一步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技术对相邻室内之间的通风流动和颗粒物的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X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茜;温占波;李劲松;;病毒气溶胶飞沫在室内环境中传播扩散机制的研究进展[J];军事医学;2011年08期

2 彭婷婷;;浅谈室内环境污染[J];甘肃科技;2011年12期

3 胡冠丽;;浅析室内环境污染认识及防治[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年08期

4 孟一丹;;找出家中的过敏原[J];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11年09期

5 卢明;徐晔;肖学章;;室内氢气泄漏扩散的数值模拟[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年08期

6 钟应庭;;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措施浅谈[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8期

7 李希军;;如何控制全装修住宅室内污染[J];大众标准化;2007年S1期

8 何泽勇;;室内氡的污染与防治[J];大众标准化;2007年S1期

9 郑乃源;唐邈;郑浩;;八级空气撞击采样器在环境空气污染物监测领域的应用[J];北方环境;2011年07期

10 柳翰;;家具——室内环境之核心论[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牛保国;;室内环境污染分析及防治与对策[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2 高玉岩;;浅谈室内环境污染及治理[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3 马立;刘安田;;重视室内环境对生产率影响的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6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1996年

4 黄萍;刘燕敏;;分体空调的室内环境与新风[A];上海市制冷学会二○○三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刘晨曼;;色彩与现代图书馆室内环境[A];文化大省建设中的图书馆现代化——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陈远翔;修光利;徐方圆;吴来明;解玉林;张大年;;封闭式馆藏博物馆内的颗粒物污染状况比较[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魏晓真;冯原;潘学良;张历华;曲云霞;;高校学生宿舍冬季室内环境测试与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10年

8 王晴文;李振海;张才才;王芳;;上海市住宅室内化学物质污染状况的调查与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年会资料摘要集(2)[C];2004年

9 杨昌智;孙一坚;邓巧林;戴晓丽;戴小珍;张祖勋;刘光大;任莉;;长沙地区商场冬季室内环境实测与分析[A];2003年湖南省暖通空调制冷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邱坚珍;吴硕贤;;广州黄埔区青少年宫影剧院建筑声学设计[A];城市化进程中的建筑与城市物理环境:第十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新武;百奇氏室内环境治理体系趋于成熟[N];科技日报;2009年

2 许诗嘉;为健康保驾 为生命护航[N];盘锦日报;2009年

3 ;水泥对室内环境的污染会造成人呼吸道不适[N];消费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念文;让室内环境艺术成为流动空间[N];消费日报;2009年

5 记者 成燕 通讯员 刘金中;室内环境免费抽检50户[N];郑州日报;2010年

6 李妍蕊;北京装协成立室内环境治理中心[N];中华建筑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许晓东;室内环境保护奠定基本格局[N];消费日报;2009年

8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监测工作委员会、国家室内环境与室内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室内环保业“十二五”规划编制建议进行时[N];消费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金丽媛;客车室内环境亟待改善[N];中国商报;2010年

10 钟建 肖虹;百奇氏研发室内环境治理新技术[N];中国建材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在;室内燃烧源细微颗粒物的传输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2 田利伟;室内环境颗粒物浓度预测模型及污染控制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3 周林;宣威肺癌高发区室内PM_(10)的理化性质及毒理学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4 兰丽;室内环境对人员工作效率影响机理与评价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5 李瑞君;清代室内环境营造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6 张笑楠;河南地区明清会馆建筑及其室内环境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7 王友君;典型室内外环境空气污染特性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8 宋晓焱;煤矿区城市大气PM_(10)的物理化学特征和毒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9 高翔;西藏农牧区民害室内空气污染及其对策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陶燕;兰州市大气颗粒物理化特性及其对人群健康的影响[D];兰州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佳;基于技术创新理论(TRIZ)的家用空调合逸性设计[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2 顾平;传统红木文化艺术与现代室内设计[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3 李磊;室内自然景观的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4 张爱莉;室内空间意境创造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4年

5 刘蕾;室内环境下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张天英;分户计量供热邻室传热对室内供暖的影响分析[D];天津大学;2007年

7 陈晶晶;住宅中陈设艺术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8 徐慧阳;典型室内环境中超宽带信号传播特性及UWB-IR系统性能研究[D];江苏大学;2005年

9 洪广宁;室内环境下的多运动人体跟踪方法研究[D];中北大学;2006年

10 李钦;视频监视系统中的运动目标的检测和跟踪[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830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7830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0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