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光谱多元动态校正模型研究及其在废液COD监测中的应用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O657.3;X832
【图文】:
图 1.1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检测物质成分流程图Fig.1.1 The flow chart of detecting material composition using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由图 1.1 可知,化学计量学方法是近红外光谱分析中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谱的预处理、特征信号提取以及建立多元定量校正模型等。在近红外技术与多元回归建模相结合的应用中,一般认为 PLS 方法是一种能力强的模型校正方法,可以建立全波长光谱和待测量的多校正模型[17]。随 PLS 方法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通过使用特定方法筛选特征波长或波长范围获得更好的定量校正模型[18]。一方面,波长选择可以简化模型,更重要的是除无关或非线性特征后,校正模型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因此,研究波长选,对于简化校正模型、提高模型的预测能力和增强模型的稳定性,均具有实际技术意义。目前,在多元校正分析中,波长选择的主流方法包括间隔二乘法(interval PLS,iPLS)[22]、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s,GA)[23,24分析法、无信息变量的消除法(UVE)[19-21],以及相关系数法、逐步回归统的特征筛选算法。这些方法针对不同对象都有成功的应用案例[25-32]。
图 1.2 动态演化模型Fig.1.2 Evolution model如果废液监测依然按校正模型初始参数运行,基于早期废液数据的校正模型,预测新废液样本的准确性将无法得到保证。因此,要想实现废液在线分析校正模型的自适应性,需要不断的更新校正模型,在最佳校正模型的基础上对废液成分含量进行预测,达到校正模型自学习的目的。主流的 RPLS 是通过计算最小化测量误差平方和,以及最小化估计误差方差阵,来更新模型。在解决偏最小二乘每一次接收到新测量值时,面对全局更新的问题,不该忽略了模型内部变化。上述问题,必然会影响到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废液在线分析校正模型的有效性与适应性,成为近红外光谱在线定量分析面临的共性技术难题,也是制约基于近红外光谱在线分析技术工程应用推广的瓶颈。为此,本研究在总结、分析国内外相关成果基础上,提出以下技术突破的研究方向:①特征相似性测度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将原始光谱投影到正交的主成分子空间,再利用虚假最近邻点法进行光谱特征选取。
重庆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程中的测量噪声协方差;最后建立废液近红外光谱与待测指标之间的线化模型,使模型具有自主校正(学习)的功能,实现近红外光谱技术绿检测废液 COD 含量。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文以机械蒸汽压缩技术(Mechanical Vapour Recompression,MVR)净弃钻井液样本为研究对象,以增强废液近红外光谱动态校正模型的稳定实现废液 COD 的近红外光谱在线准确检测。技术路线框图如图 1.3 所合偏最小二乘法、虚假最近邻点法,进行光谱波长选取;②采用衰减记试,根据样本光谱和 COD 化验值进行实时估计,得到准确测量噪声估后的波长变量由 Kalman filter 结合 PLS 方法构建成多元动态校正模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明月;;我国固相萃取技术及其在水质检测中的应用进展[J];职业与健康;2015年17期
2 吴兆娜;丁香乾;宫会丽;董梅;王梅勋;;基于强影响度的近红外奇异样本识别算法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5年07期
3 梁波;徐金球;关杰;郭耀广;苏瑞景;;生物法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进展[J];化工环保;2015年03期
4 黄旭锋;闫海阔;姚林江;王林;;吹扫捕集-快速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水中54种挥发性有机物[J];环境工程学报;2015年04期
5 王志刚;;涪陵页岩气勘探开发重大突破与启示[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5年01期
6 王冲敏;齐从温;刘晓瑜;;废弃钻井液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4年22期
7 刘伟;赵众;袁洪福;宋春风;李效玉;;光谱多元分析校正集和验证集样本分布优选方法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4年04期
8 王勇;鄢捷年;吴江;李志勇;徐生江;韦火云;;环境敏感区废弃钻井液无害化处理新技术[J];石油钻探技术;2014年02期
9 徐冰;王星;Dhaene Tom;史新元;Couckuyt Ivo;白雁;乔延江;;基于遗传算法的多目标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在近红外多组分定量分析中的应用[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4年03期
10 刘燕德;施宇;蔡丽君;周延睿;;基于CARS算法的脐橙可溶性固形物近红外在线检测[J];农业机械学报;2013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廖礼;张兴国;李跃明;张菀乔;蒋西平;;废弃钻井液处理技术现状及综合措施[A];环保钻井液技术及废弃钻井液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2 苏秀纯;李洪俊;刘河;;国内废弃钻井液处理技术发展状况分析[A];环保钻井液技术及废弃钻井液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范伟;基于分子光谱的多元校正模型优化与转移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代雷雷;基于紫外光谱的水质有机物污染异常检测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2 于真真;钻井废弃泥浆无害化处理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王忠德;惰性粒子流化床干燥钻井废泥浆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868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786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