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典型近海海域甲藻孢囊分布及其与富营养化和赤潮生消关系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X55
【图文】:
并非所有甲藻都有有些生殖,但许多重要赤潮藻类都具有有性生殖生活史,能产生休眠抱囊。世界各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对甲藻生活史开展了深入的探讨,时至今日,已基本上摸清了一些常见种类的生活史(图1.1)。甲藻具有单倍体(N)和双倍体(ZN)两个世代,在水体中甲藻一般以单倍体的营养细胞 (vegetativeeell)或称为游动细胞 (motilecell)的形式存在,以二分裂 (binarydivision)进行营养细胞繁殖,但在某种条件下如环境条件的改变或生物内在节律的控制等,甲藻可进入有性生殖阶段。营养细胞分裂形成配子(gamete,N),配子结合成合子(zygote,ZN),开始形成的合子具有两根鞭毛
1970年代后,赤潮报道数量增加,但直到1980年代,有关赤潮的报道仍较为零星。随着沿岸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以及海水养殖业的迅速发展,近海环境污染及富营养化日益严峻,为赤潮的发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加之全球气候环境的变化以及温室效应,赤潮发生日趋频繁。据不完全统计,1970年代发生n起,1980年代发生75起,1990年代发生赤潮234起(俞志明,曹西华,2002),而2000一2004年5年间就发生赤潮399起,其中2003年发生次数高达119次(国家海洋局)。至2005年,中国沿海有明确时间、地点等基本信息的赤潮发生次数为775次。赤潮高发区为南海、长江口和渤海海域。我国沿海赤潮多发生在近岸海域特别是增养殖区及其邻近海域,增养殖区赤潮的频繁发生一方面与陆源污染的排放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养殖水域的自身污染密不可分。图1.2显示了近年来我国赤潮发生频率,可以发现2000年以来赤潮发生频率大幅度上升。而在我国沿海赤潮发生原因种当中,甲藻占据了主要地位(图1.3)。 00000000 40200尸46,‘
图1.3中国沿海各海域赤潮原因种类型(国家海洋局,1990一2006;伶蒙蒙,Fig.1.3ThegrouPsofalgalbloomeausativesPeeiesintheChineseseaareas在赤潮发生数量逐年上升的同时,赤潮发生规模急剧扩大,持续时间延长,危害也日趋严重。近年来,我国沿海因赤潮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上百亿战秀文,2003)。1986年12月福建省东LlJ发生了疑似裸甲藻(仰用nodiniumsp.)的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艳;黄琳;;中国渤海海域甲藻孢囊的种类多样性研究[A];中国藻类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戴鑫烽;陆斗定;王春生;夏平;黄雷;王采典;王红霞;何飘霞;;舟山港四艘商船压舱水底部泥样甲藻孢囊种群结构分析[A];中国藻类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齐雨藻;肖咏之;吕颂辉;陈菊芳;辜小莲;;大亚湾海域甲藻孢囊的生态动力学研究[A];中国藻类学会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齐雨藻;肖咏之;吕颂辉;陈菊芳;徐宁;;中国沿海甲藻孢囊的分类与分布[A];中国藻类学会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5 赵乐军;王秀朵;刘春光;颜炳魁;;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时富营养化趋势研究[A];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艳;李韶山;陈菊芳;吕颂辉;齐雨藻;;中国沿海甲藻孢囊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研究[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藻类学分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吴敏;;海淀区城市湖泊富营养化发展趋势及防治对策[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8 陈婉卿;;泉州山美水库水质分布特征与富营养化趋势[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水利生态修复理论与实践论文集[C];2004年
9 毛洪翔;胡劲松;姚小昌;;应用生物及生态技术保护水库水质问题的探讨[A];中国原水论坛专辑[C];2010年
10 田宇;王艳春;史辛欣;;再生水回用于景观用水的问题分析——以北京市陶然亭公园为例[A];2010北京园林绿化新起点[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农业清洁生产遏制蓝藻“幽灵”[N];宁波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黄穗诚邋通讯员 粤水婷 江欣;江门大沙河水库治蓝藻效果明显[N];广东建设报;2007年
3 罗涟浩;不要给水资源太多“营养”[N];宁波日报;2007年
4 李慧燕;珠江口每年“喝”污水39亿吨[N];南方日报;2006年
5 记者 马玉龙 徐晓梅;把抚仙湖列入重点贫营养湖泊保护[N];云南日报;2008年
6 记者 王琦;市区畜禽禁养见成效[N];杭州日报;2006年
7 王海坤;恶性循环何时休[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8 记者 李林德;加强海河污染治理[N];人民政协报;2008年
9 张居正;将抚仙湖作为国家重点贫营养湖泊保护[N];云南政协报;2008年
10 钟兆盈;杭州划定畜禽禁限养区[N];中国环境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朝晖;中国典型近海海域甲藻孢囊分布及其与富营养化和赤潮生消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2 李秋华;大镜山水库水质改善生态工程效果及浮游植物群落动态特征[D];暨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玲;基于小波分析的BP神经网络在西湖富营养化趋势预测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7年
2 张永跃;三峡库区重庆段水体中营养盐负荷与藻类调查分析[D];重庆大学;2006年
3 腾琳;中国沿海甲藻孢囊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4 曹宇;大亚湾甲藻孢囊形成率与PSP毒素的季节变化[D];暨南大学;2006年
5 付永虎;典型海域沉积物中浮游植物休眠体及其萌发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6 李友富;大亚湾海域环境变化的沉积记录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7 曾祯;沙坪湾水生态系统去除入湖污染物研究及水生植被恢复初步方案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葛安新;森林生态旅游产品适宜开发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9 陈海燕;波市鄞州区供水水库水源保护对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10 兰峰;三峡库区富营养化趋势分析[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923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792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