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含氯废液高温氧化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7 18:10
【摘要】:氯代烃类有机溶剂被广泛用于化工等行业中,是工业危险废液的重要组成部份,如二氯甲烷、氯仿和四氯化碳等。对这些危险废液进行安全处置,防止环境污染十分重要。焚烧技术能把有害物质氧化分解为CO和H20等,焚毁率高,是处理含氯危险废液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氯对燃烧过程普遍存在抑制作用,常伴随着CO和COCl2等有害不完全燃烧产物的生成。研究氯代烃高温氧化的基本特性,了解氯对废液燃烧过程抑制作用的机理,寻找控制污染物生成的方法是必要的。 本文采用管式流动反应装置对氯在燃烧过程中的抑制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并组建了动力学反应模型,分析了氯对燃烧过程抑制作用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氯代烃的氧化过程经历了两步,第一步是较快地分解为CO和HCl;第二步是CO在氯的抑制下缓慢氧化。反应物中的碳转化为CO的比例在800℃左右达到最大值。CO的转化率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氯含量的升高而降低。氯对CO氧化的抑制作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实现:一是氯与H结合生成HCl的过程中消耗H,减少OH的生成;二是生成的HCl与OH反应,进一步降低了OH的浓度。温度升高时,通过H+O2=OH+O的速率急剧升高,促进了OH的生成,提高了OH浓度和CO的转化率,削弱了氯对CO氧化的抑制作用。提高反应温度,是促进氯代烃氧化的首选途径。 研究发现反应系统中的氯一方面可以促进甲烷等烃类物质分解,另一方面氯和CH4、CH3等含碳分子或基团反应,导致CH3Cl、CH2Cl2和COCl2等有害不完全燃烧产物的生成,抑制反应物中的碳转化为CO2。当CH4等烃类物质的浓度一定时,不完全燃烧产物的浓度随氯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CCl4等氯代烃浓度一定时,提高CH4浓度,降低Cl/H,有利于CCl4分解;但这一过程同时会增大COCl2和CH3Cl等不完全燃烧产物的生成量。温度高于950℃时,这些产物几乎完全分解。在900℃以上,提高CH4浓度,降低C1/H,促进CCl4分解的意义很小,反而会促进氯与含碳分子或基团反应生成有害不完全燃烧产物。 在含氯物质高温燃烧过程中,加入辅助燃料主要作用是提高反应温度,并提供H与氯结合生成HCl,减少Cl向其它含氯不完全燃烧产物的迁移。采用辅助燃料-氯代烃两段式燃烧,即先喷入辅助燃料再把含氯物质喷入辅助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中,可以消除氯对辅助燃料燃烧的抑制作用,减少氯与含碳分子或基团的反应。和一段式燃烧相比,CO和有机不完全燃烧产物的浓度大幅度下降,有利于控制污染物排放。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X70
【图文】:

液体喷射,余热锅炉


BAsFeo印oraoionl,‘]}雾化系统,焚烧室,急冷水箱,文}有机废液1.535比r,水溶液}24.9MW}980丘利除尘器,填充塔烟气洗涤装}13.51比,低热值废气250置,除雾器m3/min辽阳石油化纤公司l‘’11液体喷射炉,余热锅炉石化废液与焦油15灯h哈药集团〔’“]液体喷射炉抗生素生产废水0.6灯h齐鲁石化[‘7了液体喷射炉,余热锅炉丙烯睛废水6一10比E汉h舀妇傲夕〕s

实验装置示意图,炉膛,石英玻璃管,电炉


2.1.1实验系统实验在管式流动反应装置中进行,如图3.1所示。反应温度通过SKZ一4一12管式电阻炉(上海意丰电炉厂)控制,电炉总长一10cm,额定温度1200OC,实验的温度范围是7000C一1000oC。炉膛直径6cm,长IO0cm,两端有一对陶瓷纤维的堵头,以减小炉膛向外的辐射形成的轴向温差。温控仪控温精度小于士1“C,炉膛中部约40%的部分,也就是反应器主体放置的区域,温度分布是近似恒温的。反应器的主体是一根内径2。m,长35cm的石英玻璃管;入口和出口分别是一根内径02cm,长50cm的石英玻璃管。其中入口支管在炉膛外面的部分长巧cm,在炉膛内的部分长35cm;出口支管在炉膛内的部分长30cm,在炉膛外的部分长20em。如果实验中采用液态氯代烃,则溶剂经微量注射泵(浙江大学医学仪器有限公司)直接注射到炽热的石英管入口段壁面上产生蒸汽,注射泵流量调节范围是0.1ml/h一99.9ml/h。

示意图,网格,反应器,热阻


网格划分如图2.3所示,取反应器的一半为计算区域,剖面上设定对称边界,共计 276150个单元。在Flueni中选用k-。模型,模拟气体为空气,入口边界为质量流量 2.11x10一、创s(折合成标准状态下整个反应器的入口体积流量为ZL/而n),出口边界为出口压力latm,反应器壁面为辐射边界条件,外部环境温度为7O0oC。由于壁面导热热阻远小于内侧对流换热热阻,所以壁面取为无限薄,忽略壁面导热热阻,估算方法如下:(Tw,浏,一兀,。)·三丛竺~去In卢2望生)rw,in一(Tw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陈晓平,赵长遂,沈来宏,吴新,段钰锋;流化床焚烧技术在有机废液无害化处理领域的应用[J];锅炉技术;2001年09期

2 别如山,李鑫,杨励丹,周定;含氯有机废水在流化床中焚烧HCl生成与控制的实验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1年04期

3 别如山,杨励丹,鲍亦令;己二酸和己二胺生产废水在流化床中焚烧处理的问题与对策[J];化工环保;1997年05期

4 别如山,杨励丹,李季,陆慧林,郭建明,王守革;国内外有机废液的焚烧处理技术[J];化工环保;1999年03期

5 林瑜;魏敦崧;陈德珍;;高温烟气脱除HCl时CO_2的影响[J];煤气与热力;2006年03期

6 刘兰香;丙烯腈废水焚烧炉余热锅炉积灰分析及处理方法[J];齐鲁石油化工;2003年02期



本文编号:27956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7956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9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