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中国煤炭工业低碳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1 15:55
【摘要】:在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倡导低碳发展的国际背景下,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兴未艾,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国际大国如何在现有的国情下更好地推进低碳经济,已然是一个不容回避的课题。中国煤炭工业作为中国主体能源煤炭的供给者,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基础地位。国民经济的低碳化转型势必对从事高碳属性的煤炭资源开采的煤炭产业利用产生重大的影响,同时煤炭产业的稳定发展直接关系到能源的有效供给,涉及到中国整个能源安全。因此,对中国煤炭工业低碳发展的研究也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 本文在产业的能源供给和企业的盈利属性两大现实需求的约束下,对中国煤炭工业的低碳发展进行研究。首先,基于低碳经济理论,从国际、国内两个维度,研究了中国煤炭工业低碳发展的背景。其次,在对中国能源进行预测的前提下,使用情景分析法,分别对中国煤炭工业温室气体排放量、中国煤炭工业温室气体减排量以及中国煤炭工业低碳经济发展潜力进行核算和预测。然后,对传统的3E模型进行适用性改进,构造了中国煤炭工业低碳发展3E模型,对煤炭企业低碳发展的三大要件——用能结构、经济效益、环境保护,三者的持续性和协调度进行评价。最后,将中国煤炭工业减排潜力的实现落于煤炭企业的实处,从战略方向、战略保障、战略核心、战略措施等四个方面,界定了中国煤炭工业低碳发展的模式。 整篇文章以研究“煤炭工业低碳发展背景——煤炭工业低碳发展现状及潜力研究——煤炭工业低碳发展模式研究”为逻辑主线,希望为我国煤炭工业低碳发展尽到绵薄之力。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426.21;X322
【图文】:

温室气体浓度,温度关系,变化趋势


-ce ;yre=-图2.1 42万年.来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变化趋势^;温度关系Figure 2.1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rend and temperature of concentrations of greenhouse gases资料来源:沃思萄克冰芯重建的各种数据气候变化的潜在影响候变化被认为是威胁世界环境、人类健康与福利和全球经济持续性的最危险的因素多数科学家们认为,地球的气候正受到不断累积的温室气体的影响。尽管还存在

资源分布,焦炭


表3.3屮国煤炭资源总量统计表(垂深2000m) Table3.3 The total coal resources in China(behind 2000m) 分区 il M mi mm ¥iF资源总量/108t 3933.06 28118.57 3783.54 19786.00 76.32 55697.49“比例/% 7.06 50.49 6.79 35.52 0.14 100资料来源:《煤炭液化技术》,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表3.4屮国已发现煤炭储《/资源葡(探明储量)统计表 Table3.4 The coal resources in China 分区 东北 华北 华南 西北 滇藏 合计资源总量/1(A 1311.69 6656.16 978.40 1223.57 ^ 10176.45~比例/% 12.89 65.41 9.6] 12.02 0.07 100资料来源:《煤炭液化技术》,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I)煤层气资源概况中国煤层气资源丰富。根据煤足气资源评价,埋深2000m以浅的煤/2气地质资源量约31 X1012m3,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大于5000X]08m3的含煤层气盆地(群)共有14个,其屮含气量在5000-]0000X108ni3之间的有川南焌北、豫西、川渝、三塘湖、徐淮等盆地,含气量大于I0000X108ni3的有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兄水盆地、准喝尔盆地、填东龄西盆地群、二连盆地、吐哈盆地、塔里木盆地、天山盆地群、海拉尔盆地。中国煤层气可采资源总量约10X10〗2m3,其中大于1000X]08m3的盆地(群)有15个。

煤炭生产,消费量,单位,产能


图3.3屮国煤炭生产量与消费量(单位:万0Figures.3 China's coal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Unit:MT)资料来源:历年屮国煤炭T.业年鉴、中国煤炭T.业统汁资料汇编通过对比供需两个方面,可以发现,屮闲煤炭供应基木可以满足|+:丨内需求,但周期性波动较为明显,尤其是在2000—2001年间,煤炭供需矛盾较为突出。进-步考察当T 的历史背景,这与上世纪末煤炭行业整体不景气,行业产能投入不足有很大关系。由于煤炭产能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宇;曹江;朱声宝;;挑战全球气候变化——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J];前沿科学;2010年01期

2 吴季松;刘斐;;国内外温室气体排放的对比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9年13期

3 姬振海;;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J];世界环境;2006年06期

4 张晴;;低碳经济模式下新兴产业发展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15期

5 林伯强;;低碳经济下的电力发展思路[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9年31期

6 曹琳;王灿;;SO_2和NO_x基准线排放因子的计算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0年01期

7 王宇;;世界走向低碳经济[J];中国金融;2009年24期

8 李宏军;黄盛初;;中国CCS的发展前景及最新行动[J];中国煤炭;2010年01期

9 吕世瑜;吴季松;;我国制定温室气体减排指标的影响因素及减排对策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0年03期

10 杜婷婷;毛锋;罗锐;;中国经济增长与CO_2排放演化探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迟本坤;低碳经济视角下新能源CDM项目的国际合作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倪外;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卜华白;面向低碳经济的中国铅锌工业发展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刘峰;煤炭行业低碳生态矿山建设模式及评价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5 郭正权;基于CGE模型的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政策模拟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6 迟远英;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中国风电产业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邢继俊;发展低碳经济的公共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石红莲;低碳经济时代中美气候与能源合作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995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7995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8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