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造纸脱墨污泥制造纤维板及除臭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4 08:16
【摘要】: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曾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卓著贡献。目前,我国造纸工业的纸及纸板产量、总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二位。然而,造纸工业的发展带来的造纸污泥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本研究涉及利用造纸厂污泥制造纤维板技术,这种技术解决了造纸行业产生的大量污泥的处理问题,使废料得以再生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也为生产人造板开辟了广泛的原料来源,具有保护生态环境、节约使用木材的双重意义。通过研究了造纸污泥基础性质、脲醛树脂胶(UF)和酚醛树脂胶(PF)在造纸污泥纤维板上的应用、木纤维和玻璃纤维增强造纸污泥纤维板研究、造纸污泥及纤维板的除臭初步研究,得到以下研究结果: 利用光学显微镜、电感耦合等离子直读光谱仪、元素分析仪、同步热分析仪、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分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手段和技术研究了造纸污泥基础性质有: (1)测得湿污泥含水率为72.70%;有机物含量为49.85%;pH值为6.6;干污泥纤维含量为34.09%;大部分(约77%)纤维的长度在0.20 mm以下;测试了污泥灰分中铜离子等重金属离子含量;湿污泥C、H、N、S元素分别为9.93%、1.44%、0.35%、0.39%。 (2)研究了湿污泥、热干燥污泥、冷冻干燥污泥的同步热分析,发现造纸污泥的热解可以粗略分为水分析出、有机物析出、矿物质分解和残留灰分4个阶段,但这4个阶段也不是截然分开的。 (3)扫描电镜湿观察污泥和干污泥中细菌及其形态,主要杆状菌和球状菌,烘干污泥中存有细菌尸体。红外光谱分析污泥中可能存在的基团,并推测可能存在的物质,主要存在-OH等基团,可能含有高岭土等物质。 (4)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湿污泥与干污泥乙酸乙脂提取物的化学组成及含量,湿污泥中主要有正十六烷酸和十八烷酸,干污泥中主要有正十六烷酸、2-甲氧基-N-[2-[1-(4-溴苯)-5-四唑基]乙烯基]-苯胺。 正交实验法研究脲醛树脂胶(UF)和酚醛树脂胶(PF)在纯污泥纤维板应用: (1)脲醛树脂胶应用于10~20目粉污泥纤维板,MOR、MOE、IB、IBb、TS的平均值分别为:6.53 MPa、1.40 GPa、2.21 MPa、1.10 MPa、5.61%。工艺参数对材料MOR和MOE影响顺序从大到小依次为:密度、施胶量、温度和时间;工艺参数对材料MOR和MOE均有非常显著影响,但时间对MOE仅在а=0.1水平下显著。工艺参数对材料IB影响顺序从大到小依次为:密度、施胶量、温度和时间。各个因素对材料IB影响均非常显著。工艺参数对材料IBb影响顺序从大到小依次为:密度、温度、施胶量和时间。除时间外,工艺参数对材料IBb影响均非常显著。工艺参数对材料TS影响顺序从大到小依次为:密度、温度、施胶量和时间。密度、温度、施胶量对材料TS影响均非常显著;时间材料TS影响显著。各指标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决定系数均大于0.80,说明拟合得非常好;显著性水平均为0.01说明因子水平取值合理。 (2)脲醛树脂胶应用于不分级粉污泥纤维板,MOR、MOE、IB、IBb、TS的平均值分别为:8.21 MPa、1.57 GPa、2.25 MPa、1.14 MPa、5.54%。工艺参数对材料MOR、MOE和TS影响顺序从大到小依次为:密度、施胶量、温度和时间。工艺参数对材料IB和IBb影响顺序从大到小依次为:密度、温度、施胶量和时间。密度、施胶量和温度对材料各指标影响非常显著,但时间几乎没有影响。MOR、MOE、IBb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决定系数均大于0.80,说明拟和得很好;而IB和TS拟和效果不佳,但显著性水平均为0.01。 (3)酚醛树脂胶应用于分级粉污泥纤维板,MOR、MOE、IBb、TS的平均值分别为:6.53 MPa、1.40 GPa、1.10 MPa、、5.61%。工艺参数对材料MOR、MOE和IBb影响顺序从大到小依次为:施胶量、粒度、温度和时间。施胶量、粒度对材料MOR影响非常显著,但温度和时间影响很小。施胶量、粒度和温度对材料MOE和IBb影响非常显著,但时间影响很小。对材料TS影响顺序从大到小依次为:施胶量、粒度、时间和温度。施胶量对材料TS影响非常显著,粒度影响显著,但时间和温度影响很小。MOR回归方程拟和得很好;其他的较差,但显著性水平均为0.01。 (4)利用同步热分析(TG-DSC)研究发现,脲醛树脂胶与干污泥热反应不明显,酚醛树脂胶与干污泥热反应相对明显。 使用木纤维、玻璃纤维布、玻璃纤维丝增强污泥纤维板研究: (1)使用木材纤维增强污泥纤维板研究,发现木材纤维置于污泥纤维板上下表面的效果好于木材纤维混和加入污泥纤维板。工艺参数对材料各项性能影响显著,回归方程拟和良好。木纤维量增加,材料的各项性能增加,在分层条件下木纤维达到50%及以上条件下,各项力学性能才达到国家标准。 (2)使用玻璃纤维布增强污泥纤维板研究,发现随着偶联剂的加入各项性能均有所提高,但超过1.0%,增加不明显。偶联剂加入大于1.0%,各项力学性能才达到国家标准。工艺参数对材料各项性能影响显著,回归方程拟和不佳。 (3)使用玻璃纤维丝增强污泥纤维板研究,发现随着偶联剂的加入量增加,玻璃纤维长度的增加,材料各项性能均有所提高。纤维长度达到4 cm,偶联剂施胶量达到1.0%及以上时候,材料各项力学性能才达到国家标准。所有工艺参数对材料性能影响均为非常显著,回归方程拟和良好。 玻璃纤维增强污泥纤维板复合机理研究,红外光谱分析发现偶联剂改善玻璃纤维表面极性,使得玻璃纤维与酚醛树脂胶接近产生共价连接。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偶联剂能增加玻璃纤维表面粗糙度,由于酚醛树脂对玻璃纤维表面是润湿的,因此进一步改善了玻璃纤维表面的润湿性,有利于胶合。 造纸污泥及污泥纤维板脱臭初步研究: (1)使用《空气质量氨的测定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研究污泥中氨气释放规律,处理剂影响。烘干后污泥比未烘干的释放氨气更多。处理剂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 NaClO、KMnO4、H2O2、CuSO4。 (2)使用《水质硫化物的测定碘量法》,对本研究硫化氢释放量的测试效果不佳。使用《居住区大气中硫化氢卫生检验标准方法亚甲蓝分光光度法》研究污泥中硫化氢释放规律,处理剂影响。烘干后污泥比未烘干的释放硫化氢更多。处理剂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 CuSO4、NaClO、KMnO4、H2O2。 (3)利用活性炭吸附法研究污泥纤维板的失重,在18周内是不断失重;失重速度前3周较为明显,后面的减少较为平稳,总的来说一直都在减少,但18周内一直没有到零。从放置的第3周开始,臭味明显减少,但有一种发酸的味道,从第5周开始,酸味也少,污泥纤维板的气味降低,保持到18周。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X703
【图文】:

曲线,造纸污泥,曲线,阶段


图 2-2 湿造纸污泥 TG-DSC 曲线Fig.2-2 Curve of TG-DSC for wet paper sludge从图 2-2 可以看出,造纸污泥的热解可以粗略分为 4 个阶段,这 4 个阶段也不是截然分开的:(1)水分析出阶段:温度范围大约为室温~200 ℃,污泥损失质量 61.81%,主要是由于污泥中约占 72%的水分的蒸发,因此这阶段表现为样品的吸热,吸热量为 1267J/g。(2)有机物质析出阶段:温度范围大约为 200~450 ℃,污泥损失质量 9.88%,主要是由于湿污泥中约占 15%的有机物的分解,因此这阶段表现为样品的放热,放热量为 2881.7 J/g。(3)矿物质的分解阶段:温度范围大约为 450~850 ℃,污泥损失质量 61.81%,

曲线,造纸污泥,曲线,污泥


36图 2-3 热干燥造纸污泥 TG-DSC 曲线Fig.2-3 Curve of TG-DSC for heat dry paper sludge从图 2-3 可以看出,造纸污泥的热解可以粗略分为 4 个阶段:(1)水分析出阶段:温度范围大约为室温~250 ℃,污泥损失质量 9.61%,主要是由于污泥中残留水分和操作过程中重新吸收水分的蒸发,因此这阶段开始表现为样品的吸热,然后,是有机物分解的放热。(2)有机物质析出阶段:温度范围大约为 250~700 ℃,污泥损失质量 40.73%,

曲线,造纸污泥,冷冻干燥,污泥


主要是由于干污泥中约占 49.85%的有机物的分解,因此这阶段表现为样品的放热。(3)矿物质的分解阶段:温度范围大约为 700~850 ℃,污泥损失质量 9. 18%,主要是由于湿污泥中部分矿机物的分解,因此这阶段表现为样品的急剧吸热。(4)残留灰分阶段:温度范围大约为 850~1000 ℃,这一阶段污泥中主要的是无机灰分,因此质量稳定,最终污泥残余质量为 40.55%。2.8.4 冷冻干燥污泥同步热分析为了减少热干燥过程中污泥有机物的分解和挥发。取少量污泥在烘箱真空冷冻干燥机,超过 7 h 后,不关机,污泥随用随取。取干污泥 4.76 mg 置于同步热分析仪,测试温度为室温(约 10 ℃)~1000 ℃;升温速度 20 ℃/min,保护气为氮气。TG-DSC 曲线见图 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传贵;江泽慧;刘贤淼;费本华;;造纸污泥制造纤维板研究[J];中国造纸;2009年06期

2 刘贤淼;江泽慧;王春鹏;费本华;;基于活性炭吸附的造纸污泥纤维板除臭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4期

3 张安龙;潘美玲;;造纸污泥的基础性质及资源化利用[J];纸和造纸;2011年01期

4 潘美玲;张安龙;;造纸污泥性质的研究[J];湖南造纸;2011年01期

5 程飞;;用造纸污泥生产的无胶黏剂纤维板的性质[J];国际造纸;2010年06期

6 ;外国专利5项[J];林业科技开发;1988年01期

7 ;纤维板防水添加剂[J];技术与市场;2007年03期

8 曾庭华,严建华,蒋旭光,池涌,岑可法;造纸污泥的流化床焚烧技术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1999年03期

9 孙昕,赵长遂,陈晓平,顾利锋,杨立国,张中林,朱皑强;造纸污泥与煤循环流化床混烧试验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国内造纸期刊题录(摘录)[J];造纸信息;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发国;王挺;沃迪;王培录;;造纸污泥、中段水的综合利用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2 周冠武;曹远林;段新芳;陶毅;曹永建;赵保路;;不同处理条件与金属离子对漆酶氧化木纤维自由基反应影响[A];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任供娥;马岩;汤晓华;;木纤维激光加工工艺理论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4 王德汉;彭俊杰;戴苗;廖宗文;;造纸污泥堆肥对玉米增产和改土的效果[A];第七次“土壤与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1年

5 姜维娜;曹文静;杨星;李杰;周晓燕;徐莉;;SiO_2溶胶改性木纤维及纤维板尺寸稳定性初探[A];2010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沈清江;秦梦华;徐清华;牟洪燕;;造纸污泥的回收利用[A];山东造纸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施庆珊;梁文涛;疏秀林;赵京斌;李诚斌;麦行;林小平;冯静;李良秋;欧阳友生;陈仪本;;高温微生物腐熟剂对造纸污泥高温堆肥腐熟进程的影响[A];第十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严小雄;李小兰;王金龙;;新型聚酰亚胺覆铜板的研制[A];第八届全国绝缘材料与绝缘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利用造纸污泥生产有机-无机复混肥[A];中国造纸工业循环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傅建军;刘新宇;孙中文;;木材旋切板料平直机的设计[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宗双 蒲钊胜 记者 陈念;西部最大纤维板生产基地在我市建成投产[N];成都日报;2005年

2 苏杉;我国去年胶合板纤维板出口增长快速[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董俊;更好 更稳 更实[N];中国建材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张红;人造板产业市场前景广阔[N];中国建材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董俊;悠远笛声响起 旗舰顺利起航[N];中国建材报;2006年

6 记者 魏鹏;河北(邱县)威利邦纤维板项目投产[N];邯郸日报;2008年

7 志远;2.5亿元纤维板项目落户新洲[N];中国建材报;2010年

8 郭萌;我国人造板进口量减少 出口量大幅增加[N];中国建材报;2005年

9 孟昭蕾 李海霞;俄木材加工业潜力不凡[N];远东经贸导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张巍巍;废弃纤维板“来”电了[N];科技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贤淼;造纸脱墨污泥制造纤维板及除臭初步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8年

2 杨春梅;微米木纤维切削功耗计算理论及MFHB形成机理[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3 关鑫;基于漆酶介体体系活化木纤维制备木质纤维板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4 马星民;大口径活塞泵对典型黏稠物料吸入特性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5 战丽;微米木纤维形成MFB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6 郭文静;木纤维/聚乳酸生物质复合材料复合因子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8年

7 金春德;无胶人造板制造工艺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8 阿伦;微米木纤维形成MLFB微观构成理论及工艺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9 胡福田;高性能聚四氟乙烯覆铜板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5年

10 田勇;覆铜板用聚苯醚/环氧树脂体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庞敏;造纸污泥制造中密度纤维板工艺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8年

2 江丹;造纸污泥同步糖化发酵产乙醇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旭晖;造纸污泥单独糖化和酒精发酵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超;造纸污泥掺入链条炉混烧处置技术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5 王明生;造纸污泥发酵产乙醇的菌群驯化与过程优化[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6 张凝;造纸污泥及其混煤燃烧与酸性气体排放特性的试验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7 白冰;柴油车炭化微米木纤维过滤芯排气捕集机理与实验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8 杨春梅;微米木纤维的形成机理及模拟加工[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9 周冠武;漆酶活化木材产生自由基的影响因素及应用酶法制备纤维板的初步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6年

10 陈彦;膨化纤维制缓冲包装材料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8022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8022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6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