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铅锌矿区土壤重金属植物有效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1 16:32
   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影响重金属在土壤矿物、根土界面的迁移和形态转化,从而决定其在土壤中的归趋和生态效应。但是,目前尚未形成被一致接受的生物有效性研究方法。本文在传统的化学提取法的基础上,对铅锌矿区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概况、形态特征、重金属有效态与植物吸收重金属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而后引入原位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μ-XRF)和同步辐射X射线近边结构吸收谱(XANES)技术,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微区分布和分子形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该矿区土壤中存在重金属污染现象。矿区采样点中分别有33.87%、38.71%和75.81%的Pb、Zn、Cd的浓度高于《土壤样品环境质量标准》农业用地二级标准的2倍,重金属的健康风险依次为CdPbZnMn,应引起充分重视。(2)重金属的形态分布是影响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重要因素。铅和锰主要分布在可还原态,锌和镉主要分布在酸溶态,重金属生物有效性顺序依次为CdZnMnPb。3种化学提取法获得的重金属生物有效态浓度依次为BCR酸溶态NH_4NO_3可提取态CaCl_2可提取态,重金属的酸溶态不仅包括水溶态和离子可交换态,还包括碳酸盐结合态。(3)植物中重金属含量与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态浓度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栽培实验中,菜豆、玉米和大蒜幼苗主要与土壤中铅的酸溶态和锌、镉、锰的离子可交换态的浓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范围为0.55~0.98。而矿区采集的6种植物的器官中重金属含量主要与土壤中重金属的酸溶态浓度相关,其中甘蔗茎中Pb、Zn、Cd与土壤中酸溶态Pb、Zn、Cd浓度的相关系数高达0.99、0.85和0.98。有效态重金属浓度可有效指示重金属的植物有效性,但实验室模拟的结果与野外生长的植物的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4)突破了传统的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方法,对铅与土壤中矿物结合的微区空间分布和分子形态进行了量化。μ-XRF分析发现,土壤中铅在微米尺度下是呈非均匀分布的,在特定的微区范围内,Pb与Mn和Fe氧化物的分布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范围分别为0.39~0.87和0.38~0.69。XANES分析结果表明,Pb在土壤中主要以Pb-goethite、Pb-MnO_2的铁锰氧化物和Pb_3(PO_4)_2形式存在,并有少量的铅腐殖酸和醋酸铅形态存在。铅在土壤中形成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磷酸盐沉淀是铅主要以可还原态存在的微观机制。
【学位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X53;X173
【部分图文】:

示意图,生物有效性,土壤重金属,对植


4图 1-1 土壤重金属对植物的生物有效性示意图Fig.1-1 The concept of heavy metal bioavailability in soil for plants依据 Kim(Kim et al., 2015)、Harmsen(Harmsen, 2007)、ISO、Semple(Semple et al., 2004)、Ehlers(Ehlers et al., 2003)等人的研究改编Modified after Kim, Harmsen, ISO, Semple, Ehlers第一层,环境有效性,是土壤中有效性重金属的总量,包含了孔隙水中溶解的实际有效态重金属和吸附于土壤基质的可通过离子交换、还原、氧化等过程进入孔隙水的潜在有效态重金属。实际有效态是可供植物体或有机质直接吸收的重金属,可在几个小时或几天内从土壤基质上解脱下来(Fedotov et al., 2012)。而潜在有效态,则是通过与土壤孔隙水间的吸附和解析动态平衡,长期或在极端条件下,可以从土壤基质上解脱下来的重金属的最大量。ISO(ISO17402-2008)工作组指出土壤中有效组分的量不应该是固定组分,而应该是连续组分,因为有机体

示意图,采样点,样品,示意图


第 1 章 引言年降雨量 1200-1500 mm,属怒江流域低热河谷亚热带气候。处于滇西横断山之高黎贡山南延地带,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中的伯舒拉—高黎贡山褶皱与福贡—保山—镇康褶皱带的交汇处,著名的“三江”成矿带南段的高黎贡山—西成矿亚带南部(袁蓉等, 2016)。据研究该矿区内矿体中矿物主要为方铅矿和锌矿(李志群等,2005;袁蓉等,2016),其次为白铅矿、砷铅矿、铅铁矾、脆硫锑矿、铅矾、水锌矿、菱锌矿、异极矿、黄铜矿、铜蓝、孔雀石、硫镉矿及毒砂等自 1958 年矿山建成以来,以土法生产,矿山生产规模 10-50 t·d-1,94 年改建扩大到 250t·d-1(李志群等,2005)。选厂废水汇入灌溉渠,用于灌溉农田。长期采矿活动导致该区域 Pb、Zn、Cd 等重金属污染(Yang et al., 2016),且土壤中的含量与微生物群落具有极显著性负相关性(杨金水等, 2017)。

技术路线图,微观机制,引言,植物


技术路线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洪伟;邓一荣;刘丽丽;;青海湖典型湿地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J];山东工业技术;2017年11期

2 孟兆龙;周振;吕子琳;;黄河河口流路重金属分布及作用机理[J];中国科技信息;2017年19期

3 周若薇;;湘江水体中常见重金属离子浓度的空间分布[J];湖南教育(D版);2016年12期

4 洪继华,章申;广东南部地理景观中土壤重金属垂直分异及其地球化学分层性[J];地理研究;1988年04期

5 应卫明,章申;海南岛琼山热带土壤中重金属分布和矿物特征的关系[J];土壤学报;1988年04期

6 邱礼生;珠江口海区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模式[J];海洋通报;1989年01期

7 祝建中,胡志华;垃圾焚烧过程中影响重金属分布因素的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4年12期

8 陈超;刘汉羽;郝俊;赵丽丽;程巍;;不同种植年限香根草对煤矸石山基质中重金属分布的影响[J];煤炭学报;2016年12期

9 郭德英;;黄河三角洲重金属分布状况及分析评价[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康勤书,吴莹,张经,周俊丽,程和琴;崇明东滩湿地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污染状况[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3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邵俊娟;刘成斌;顾昱晓;傅建捷;史建波;江桂斌;;拉萨河鱼体中重金属分布特征研究[A];第十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2 王元仲;李冬梅;高云凤;;河北省优势农产品-小麦、玉米产区土壤重金属分布研究[A];首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原仪;冯桓;袁德奎;郭磊;;渤海湾重金属分布及输运机理[A];2016年全国环境力学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6年

4 宗美荣;董发勤;刘明学;侯兰杰;杨刚;魏红福;张伟;罗浪;周青;许稳;谢敬宜;罗昭培;王萍萍;张倩;;西部某铀矿采矿坑口辐射及重金属分布[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1)[C];2015年

5 张鑫;周涛发;殷汉琴;杨西飞;;铜陵矿区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A];全国环境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窦磊;马瑾;周永章;付善明;;乡镇企业密集区土壤-蔬菜系统重金属分布特性分析——以广东东莞为例[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杨曼丽;卢志明;;雾霾颗粒中重金属分布时间演化模拟[A];2014年全国环境力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8 雷莹;陆杰;;宁德市茶园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评价[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2年

9 李博;何腾兵;樊博;张皓;林昌虎;;不同种植方式太子参土壤中重金属分布的研究及评价[A];农业环境与生态安全——第五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谷蕾;;连霍高速不同运营路段路旁土壤重金属分布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晓艳;铅锌矿区土壤重金属植物有效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年

2 黄星;红树林土壤有机碳、重金属特征对红树林景观格局变化的响应[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3 钟道旭;土壤污染修复植物热处置及其重金属迁移转化规律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4 李正文;镉处理下不同水稻品种对两种土壤中铅、镉的吸收及其生育期动态[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5 胡振宇;珠江三角洲重金属排放及空间分布规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6 王昌全;成都平原城市化土壤重(类)金属演变及其环境效应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7 张鑫;安徽铜陵矿区重金属元素释放迁移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效应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8 施加春;浙北环太湖平原不同尺度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与管理信息系统构建[D];浙江大学;2006年

9 李静;重金属和氟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及健康基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路永正;自然水体多相介质中重金属的分布及迁移转化特征[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丹;陕西延川县农地土壤重金属含量与污染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年

2 李玉恬;施用石灰对雷竹林土壤重金属活性和部分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D];浙江农林大学;2018年

3 张运;新丰江水库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吸附释放规律研究[D];湖南大学;2017年

4 李丽;基于GIS的银都矿区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与污染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年

5 何凯灵;典型工业化区域(邯郸市与珠江三角洲)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17年

6 马盼军;某铀尾矿库周边土壤中核素U与重金属元素空间分布与污染评价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7年

7 梁龙云;垃圾焚烧飞灰重金属固化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8 王冠颖;茅洲河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D];山东农业大学;2017年

9 马慧;东阿拉善—西鄂尔多斯九种荒漠植物重金属分布特征[D];内蒙古大学;2017年

10 金修齐;小尺度农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来源解析及污染评价[D];昆明理工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099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8099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0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