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北接坝山区沙化土地动态与生态工程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1 19:33
冀北接坝山区地处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具有其特有的脆弱性,是京津地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水源地,同时是影响京津地区的主要沙源地和风沙通道。由于特殊的地质地貌和自然条件,加上长期以来人类不合理的过度开垦和放牧,该地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严重威胁着京津地区生态安全和人民生产生活。研究该区域土地沙化动态规律、植被类型及演替规律,对生态工程项目实施成效进行评价,显得极为重要,同时其研究成果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研究以丰宁县小坝子乡为主要试验区,从2006到2009年,应用恢复生态学和生态工程学等研究方法,通过卫星遥感图像解译与地面判读相结合,点上试验和重点踏查相结合,系统研究了小坝子沙化土地来源、成因和变化规律,植被类型和演替规律,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生物结皮的分布特征,研究了不同工程措施对该地区生态恢复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 (1)初步探明了小坝子地区风沙运动和沙地形成的因素。即受地质地貌和气候因子的影响在小坝子和其上部坝上地区产生沙源—狭管地形、气候因子、人为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洪水加速风沙流的形成—受地形、地貌因素影响阻挡沙流,产生沉积或堆积汇。小坝子土地沙化既有本地沙,同时浑善达克沙地和坝上地区也是小坝子沙地形成的重要因素。 (2)小坝子地区沙化土地遥感解译和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中从增加耕地面积、广种薄收、毁林开荒、超载过牧的状态转变为以退耕还林还草、恢复和增加林草植被的变化,有林地、疏林地和未成林造林地、人工草地面积增加。沙化面积从迅速扩大到逐步稳定和缩减;沙化程度也由加重到逐步减轻,体现了土地利用方式对沙化的形成和变动的作用。 (3)小坝子地区植被分为寒温带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灌丛和半灌丛、草原4种植被型和15种群系。植物种类丰富,成分复杂,过渡性明显,是典型的森林—草原过渡型植被。 (4)生态工程措施可以明显的促进植被的恢复。作为对照的放牧地的植物种数、盖度、生物多样性、群落均匀度均明显的低于实施各项工程措施的地区。而且封育造林短期内对植被恢复的促进效果比沙地封育明显。 (5)在小坝子沙化地的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肥力与土壤水分含量是植被生长的限制因素。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以及土壤水分表现出较大的因子负荷量,是该区域植被恢复的主导因子。 (6)土壤生物结皮的形成和发育与其介质种类、坡向、枯落物盖度相关。生物结皮改变了沙地表面和其下的土壤机械组成、化学组成,减少了雨水向土壤中的入渗,深层土壤含水量降低,但由于生物结皮强大的持水力使表层土壤含水量明显增加。结皮下土壤温度降低,使其蒸散量低于裸沙。 (7)植被能够有效的降低风速,减少风蚀。不同下垫面平均气温观测值相差较大,其中裸沙地的温度最高;不同植被的平均温度也有明显的差异,植被具有明显的降低空气温度的作用,不同植被对降低气温的功能顺序为:人工乔木林天然灌木林人工草地天然草地。地表温度与下垫面类型和植被盖度密切相关。植被具有明显的调节土壤温度的功能,天然灌木林对土壤温度的调节功能明显高于人工乔木林、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地三种植被。水分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植物生存与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土壤含水量与植被的耗水明显相关。林间土壤含水量低于其它植被下的土壤含水量,而放牧地的土壤含水量则始终处于最高值。
【学位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X171.1
本文编号:2810170
【学位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X17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岳德鹏,刘永兵,徐伟,臧润国;北京市永定河沙地人工植被防风阻沙效益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2 李君,谭利华,邱维理,李永良;黄羊滩沙地的形成及其对北京沙尘暴天气的影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3 肖嗣荣,刘学锋,刘芳圆;河北省沙尘暴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防治对策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0年03期
4 贾宝全,慈龙骏,韩德林,杨洁泉;干旱区绿洲研究回顾与问题分析[J];地球科学进展;2000年04期
5 厉青,段怡春,王功文,赵祥,陈建平;北京及周边地区沙漠化动态监测研究[J];地学前缘;2002年01期
6 董治宝,董光荣,陈广庭;风沙物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大自然探索;1995年03期
7 孙海红,刘广,韩辉,袁春良,王丹,王艳杰;章古台地区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研究[J];防护林科技;2004年01期
8 韩辉;白雪峰;周凤艳;杨树军;孟鹏;孙海红;;彰武北部沙地不同植被覆盖下土壤水分状况研究[J];防护林科技;2006年01期
9 曾德慧,姜凤歧;从水量平衡角度探讨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合理密度[J];防护林科技;1995年01期
10 黄妙芬,周宏飞;荒漠——绿洲交界处近地面层风速和温度的铅直变化规律[J];干旱区地理;199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力;北京市重点风沙区人工植被恢复机制与生态特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101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810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