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电渗析阴离子交换膜污染机理及抗污染表面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2 09:04
   电渗析技术具有浓缩倍数大、淡水回收率高、脱盐率可调等优点,在工业废水脱盐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膜污染问题尤其是有机物对阴离子交换膜污染严重,成为限制工业废水电渗析脱盐技术大规模应用的“瓶颈”问题。本论文通过考察基膜性质、有机物分子结构和浓度等对阴离子交换膜有机污染的影响,探讨代表性有机物对阴离子交换膜的污染行为及其电化学性质的变化,揭示电渗析过程中阴离子交换膜有机污染的形成机理;进一步探讨通过表面改性提高阴离子交换膜的抗污染性能,研究修饰组分、改性方法和工艺条件等对改性膜性质的影响规律,获得膜表面改性的优化工艺,并制备具有良好抗污染性能的新型改性阴离子交换膜。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研究代表性有机物造成电渗析阴离子交换膜污染的性质及对离子跨膜迁移行为的影响。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作为模型污染物,浓度较低时,SDS在溶液中单分子分散,均匀分散吸附在阴离子交换膜表面或堵塞膜孔道,改变离子的跨膜迁移路径;当溶液中SDS浓度高于100 mg/L时,SDS分子在膜表面积聚形成胶束,导致其形成致密污染层附着在膜表面,造成膜面电阻急剧增大,几乎完全限制离子的跨膜迁移;膜清洗可以去除附着在膜表面的大部分SDS污染层,但堵塞在膜孔道的SDS不能完全去除。结果表明,SDS对阴离子交换膜造成不可逆污染,而且膜表面附着的污染层是导致其性能恶化及限制离子跨膜迁移的主要因素。(2)研究阴离子交换膜性质及有机物分子结构对阴离子交换膜有机污染的影响。发现模型污染物SDS造成不同阴离子交换膜的污染程度不同,其中均相膜(AMX)、半均相膜(AMA)和异相膜(HAEM)的脱盐性能分别下降42.3%、15.3%、9.2%,基膜结构越致密,膜污染越严重;对比不同有机物分子的膜污染特性,发现甲基磺酸钠(MS)对阴离子交换膜几乎没有污染,苯磺酸钠(BS)和2-萘酚-6-磺酸钠(NSS)造成轻微膜污染,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都在膜表面形成致密污染层,造成严重膜污染。(3)探讨低温等离子体对阴离子交换膜进行表面改性,考察等离子体气氛对改性膜物理化学性质及抗污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膜表面形成新极性基团,如N2等离子体改性膜表面形成酰亚胺基等、O2等离子体改性膜表面形成酯基/羧基、碳酸基等,而且O2等离子体改性膜比N2等离子体改性膜的表面负电荷密度的变化更显著,但其表面亲水性不如N2等离子体改性膜;比较两种改性膜的抗污染性能,发现O2等离子体改性膜的抗污染性能明显优于N2等离子体改性膜,表明等离子体改性膜表面负电荷密度比亲水性的改善更有利于提高其抗污染性能。(4)通过电沉积对阴离子交换膜进行表面改性,探讨不同修饰组分对改性膜物理化学性质及抗污染性能的影响。发现除聚乙烯醇(PVA)外,聚电解质聚苯乙烯磺酸钠(PSS)、聚乙烯磺酸钠(PVS)、聚丙烯酸钠(PAAS)都可以提高膜表面亲水性及负电荷密度,进而提高改性膜的抗污染性能,而且PSS、PVS修饰膜的抗污染性能优于PAAS修饰膜;表明膜表面改性提高负电荷密度对提高其抗污染性能起关键作用,带磺酸基团聚电解质对提高阴离子交换膜的抗污染性能作用显著,即聚电解质官能团的极性越强,越有利于提高改性膜的抗污染性能。(5)探讨电沉积与层层组装复合改性,考察阴离子交换膜表面沉积聚苯乙烯磺酸钠(PSS)/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ADMAC)多层聚电解质对改性膜抗污染性能的影响。发现随着膜表面沉积的PSS/PDADMAC双分子层数增加,改性膜表面负电荷密度及表面亲水性增大,显著提高其抗污染性能;;当膜表面PSS/PDADMAC双分子层数高于4.5时,能阻止模型污染物SDS形成污染层,电化学阻抗谱分析和等效电路模拟表明,分散吸附在改性膜上的SDS使膜面电阻增大幅度显著降低,且不会限制离子的跨膜迁移,显著提高改性膜的抗污染性能。
【学位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X703
【部分图文】:

示意图,电渗析,工作原理,示意图


透过性(即阴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阴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逡逑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使阴阳离子发生定向迁移,从而达到电解质从溶液中分离逡逑出来的过程[3]。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1.1所示。逡逑I邋CEM邋、'邋AEM邋I ̄CEM邋^AEM ̄T ̄ ̄CEM逦^逡逑1*邋#-??邋4??邋+??*f?逡逑e邋Ji'ZI邋??邋I邋.邋r???邋J邋s逡逑」i邋j邋B邋1邋漏邋t__逡逑逦a逦i逡逑S缅澹危幔簦酰颍幔戾澹恚睿耄悖酰欤澹哄危垮澹茫幔簦椋铮铄澹椋铮睿澹垮澹粒睿椋铮铄澹椋铮睿诲濉澹ㄥ澹铮睿悖悖椋眨睿椋椋悖ǎВ瑁幔恚猓颍颍义希茫龋湾澹茫幔椋椋铮铄澹澹悖瑁幔睿纾邋澹恚悖恚瑁颍幔睿悖哄澹粒牛停哄澹粒睿椋铮铄澹澹悖瑁幔睿纾邋澹恚澹恚猓颍幔睿澹诲濉澹模椋欤酰簦邋澹茫瑁幔恚猓澹颍义贤迹保钡缟龉ぷ髟硎疽馔饥儒义希疲椋纾酰颍邋澹保卞澹樱悖瑁澹恚幔簦椋沐澹洌椋幔纾颍幔礤澹铮驽澹鳎铮颍耄椋睿珏澹穑颍椋睿悖椋穑欤邋澹铮驽澹澹欤澹悖簦颍铮洌椋幔欤螅椋螅保矗卞义系缟鲎爸玫闹饕考酢⒀衾胱咏换荒ぁ⒏敉氲缂胱咏换荒な堑珏义仙鲎爸玫暮诵淖槌刹糠帧5缟瞿ざ阎幸趵胱咏换荒ず脱衾胱咏换荒そ惶媾帕校义希卞义

本文编号:28104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8104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e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