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区域发展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模型及其应用

发布时间:2020-09-14 19:02
   在区域发展的过程中,伴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增长,全球自然生态系统面临着来自人类活动的巨大压力,多种生态问题日益凸显。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不仅呈现“多压力源-多受体-多生态效应”的特点,而且多种影响还在系统内部传递和累积。因此,在对生态系统受到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价时,需要从系统层面出发,把生态系统当做一个整体予以考虑,体现上述复杂特点。然而现有的分析方法及管理实践大多仍局限在部分组分或特定尺度上,忽视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难以支持基于生态系统水平的先进管理模式。本研究以系统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为依据,选取生态系统服务为效应表征,建立了区域发展对生态系统影响分析的概念模型。模型从驱动力和胁迫因子两个层次描述区域发展活动,从结构、过程和服务三方面抽象概化生态系统,通过对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间“压力-响应”关系及生态系统服务产生机制的系统分析,建立起了区域发展活动与生态系统之间以及生态系统各组分间的复杂关联。以此概念模型和贝叶斯网络数学方法为基础,本研究进一步开发了区域发展对生态系统影响分析的量化工具,从网络结构搭建、参数估计、模型校验与应用四方面提出了将概念模型转化为可计算的贝叶斯网络的具体方法步骤。工具采用贝叶斯网络的节点来表征概念模型中的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各变量,用节点之间的有向弧表征变量间的因果关系,通过大量案例学习和专家咨询建立起了区域发展活动与生态系统状态演变之间的定量关系。针对区域发展过程中的人类活动,量化工具可对生态系统服务受到的影响进行定量评价,识别其关键的影响因素,亦可用于特定人类活动输入条件下生态系统结构、过程、服务之间作用机制的定量分析。本研究选取昆明市作为案例地区,完成了模型的本地化,在设定的区域发展情景下,对昆明市2020年的生态系统服务水平进行了预测性评价,识别了影响各项生态系统服务水平的关键区域发展活动,阐释了区域发展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及其政策内涵。结果表明,生境提供、水资源供给和食物供给三项服务呈现不断退化的趋势,水质净化服务在未来存在显著降低的可能,上述四类服务应成为昆明市生态系统管理的重点。影响陆地生态系统服务的关键人类活动是退耕还林/草以及营林造林等林业生态工程。影响水生生态系统服务的关键人类活动包括修建水利设施,及造纸、食品、化工、有色等高污染高消耗行业的大规模扩张。
【学位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X8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庆华;李松江;;浅析生态系统平衡及其意义[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05期

2 赵小明,王崇圣,蒋继武,苗瑞福;生态系统三大效益的讨论[J];农业环境与发展;1995年04期

3 赵士洞;新千年生态系统评估──背景、任务和建议[J];第四纪研究;2001年04期

4 魏贵红,魏林,王智;解说生态系统[J];内蒙古林业;2001年09期

5 施晓清,赵景柱,吴钢,欧阳志云;生态系统的净化服务及其价值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1年06期

6 陈丽;;生态系统的进化[J];合肥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7 龙华;长江生态系统的形成及其保护 Ⅰ.长江生态系统的特点与现状[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张乃莉,王娓,郭继勋;吉林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J];生态科学;2004年03期

9 ;美国“水淹”大峡谷重塑生态系统[J];海河水利;2004年06期

10 Jerry Melillo;岳天祥;;《中国西部生态系统综合评估》评述二[J];地理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瑛;孙振华;;人才生态系统揭示[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陈六君;;生态系统突变及其理论研究进展[A];“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中的计算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正春;安黎哲;王勋陵;;关于生态系统的“生态穴”模型[A];中国生物学史暨农学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4 冯剑丰;;生态系统多稳态理论及应用研究进展[A];第五届中国青年生态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王X;;生态系统的预启动机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6 柏智勇;章建文;;生态系统的若干控制问题研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C卷[C];2011年

7 覃开展;周全连;;关于建立生态系统价值“双值法”评估体系的探讨[A];2005年中国科协学术年会26分会场论文集(1)[C];2005年

8 孙艳青;张海燕;王颖;;生态系统调节、保护功能的量化分析——以某高速公路生态验收调查为例[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9 郑贵鸿;;石家庄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评估[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10 任海;唐小焱;彭少麟;;退化海岛生态系统的恢复[A];第七届全国海洋湖沼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生态系统恶化威胁人类健康[N];中国气象报;2000年

2 广东省鹤山市农信联社 彭立文;构建农信生态系统 实现共同联动发展[N];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2014年

3 记者  董映璧;俄开发出最优生态系统存在模型[N];科技日报;2006年

4 刘恕;1360名科学家认为地球不“健康”[N];科技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张晓丽;生态系统可持续是生命延续的前提[N];辽宁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蔡岩红;80%近岸生态系统亚健康或不健康[N];法制日报;2013年

7 徐旭忠;消失的鱼群:长江生态系统的“病危通知书”[N];新农村商报;2013年

8 景爱;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N];中国绿色时报;2003年

9 红尘 学红;生态系统恶化危及人类健康[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10 刘平;提升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N];中国信息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春雨;省域生态系统碳源/汇的时空演变及驱动机制[D];兰州大学;2015年

2 王勇;时滞浮游生态系统的分支动力学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3 曾琳;区域发展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模型及其应用[D];清华大学;2015年

4 叶属峰;大型工程对长江河口近岸海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5年

5 关峻;复杂生态系统的无标度理论研究及其实证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6 陶金;中国耕地生态系统运行效应与响应[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7 方显瑞;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交换及其环境响应[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陈洪全;滩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与垦区生态系统优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学真;城市化对水文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10 范学忠;崇明东滩基于生态系统的海岸带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钇蒙;河南省种植业生态系统能值分析[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2 吕赛霞;Web 2.0服务生态系统的挖掘与分析[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3 韦金昌;复杂生态系统的广义信息熵理论及应用[D];天津大学;2009年

4 丁易;重庆黔江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及其生态系统管理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魏雅丽;生态系统的人为干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党宏媛;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形成机理及评价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师晓娟;兰州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方法与结果比较[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8 王辉;复杂生态系统的分形及动力学特性[D];天津大学;2007年

9 高雪娇;道路干扰下的生态系统空间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10 张向龙;半干旱区社会—生态系统动态演化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185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8185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5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