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中国西北地区沙尘气溶胶辐射强迫效应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5 08:39
   沙尘气溶胶对太阳辐射能量强烈的吸收作用,不仅会改变地表能量平衡,而且还会通过改变大气的辐射加热结构,加速大气低层水汽和云的蒸发,从而抑制和减弱局域降水。因此研究西北地区气溶胶的辐射强迫作用,对了解沙尘气溶胶对这一区域大气能量平衡和水份循环的影响,特别是对西北地区干旱的影响,有着重要意义。本论文利用CERES、MODIS和CALIPSO等卫星遥感资料及地面观测资料,借助于辐射传输模式,着重详细研究了沙尘气溶胶的直接辐射强迫效应,定量计算了沙尘的直接辐射强迫值及其对大气辐射加热率的影响;初步揭示了沙尘与云的相互作用对辐射能量平衡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分离沙尘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效应与间接/半直接综合辐射强迫效应的方法。 西北沙尘气溶胶一直缺乏详细可靠的光学性质数据库,区域辐射强迫的计算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本论文首次利用2008年中美联合观测的张掖站数据反演得到的沙尘粒子的光学特性,特别是单次散射反照率,计算了西北地区的辐射强迫。利用辐射闭合试验验证了反演的沙尘粒子参数的可靠性,在试验成功的基础上计算了沙尘气溶胶在大气层顶和地表的日平均辐射强迫值。结果表明虽然沙尘气溶胶在大气层顶的辐射强迫值都接近于零,但是在地表却表现出很大的负的辐射强迫值,这种地表与大气层顶很大的差值说明,大气中的沙尘气溶胶有效阻挡了太阳光到达地表,增加了大气中太阳短波的吸收,这势必会影响大气的垂直温度分布,对大气层结的稳定和水分循环产生影响。 气溶胶的垂直廓线对大气加热率和辐射强迫的的计算至关重要,但由于观测手段的限制,区域和全球尺度上的气溶胶垂直廓线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本论文利用最新发射的CAPLISO卫星数据得到了塔克拉玛干地区沙尘气溶胶的垂直廓线,并输入Fu-liou模式,计算了沙尘辐射强迫值及加热率的垂直分布。结果表明由于沙尘的强吸收性,使得很大一部分太阳辐射被吸收留在了大气中,从而进一步加热大气。在强沙尘出现时,伴随着沙尘过程的加强发展,沙尘层大气的加热率可以从1K day-1,2Kday-1增加到3K day-1,甚至沙尘最强时可以达到5.5Kday-1。这项工作首次定量评估了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强沙尘暴发生时,沙尘层对大气的加热作用。 本文还通过分析4年的CERES卫星资料比较了纯云区(CLD)和被沙尘污染过的云区(COD)云微物理特性和辐射强迫的变化,再次证实了当云下有沙尘出现时,沙尘粒子对云光学特性有显著的改变;并发现沙尘的存在会明显减弱云在大气层顶的冷却效应,云冷却效应的减弱可认为是由于沙尘增暖作用抵消的结果。而沙尘在TOA处的这种增暖效应,不仅包括直接效应也包含了由云物理特性改变所引起的间接和半直接效应,但是无法只利用卫星资料将直接效应和其他两种效应分开。本文首次提出了一种将卫星资料分析结果与模式模拟结果相结合来分离直接与间接效应的新方法,来达到这一目的。利用此种方法估算的在TOA处沙尘短波瞬时直接辐射强迫值为22.7 Wm-2,间接与半直接辐射强迫和为82.2Wm-2,分别占总辐射效应的21.6%和78.4%。该方法的提出为定量研究云与气溶胶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学位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X513
【部分图文】:

物理构成,辐射强迫,全球,强迫机制


第一章绪论胶的辐射强迫值的误差范围最大,无论直接效应还是间接效应,特别是间接效应,在所有因子中都是最不确定的,是造成估算人为净辐射强迫时误差较大的原因。这表明,目前气溶胶以及与云相互作用的各种研究结果差别很大,气溶胶对气候系统的影响至今还处于很低科学认知水平。如要减小气溶胶辐射强迫的不确定性,就必须解决以下两个问题:1.各种关键气溶胶的时空分布及光学性质。2.各种相互作用强迫机制(Penne:etal.,1994)。图1.2列出了大气种4中关键的气溶胶的来源,及其不同的强迫机制。

示意图,气溶胶,示意图,云滴


0.75 0.65一0.881.2.2气溶胶间接辐射强迫的研究现状如图1.2所描述,气溶胶间接效应通常分为两类:由于气溶胶粒子增加,在水汽含量一定时,使云滴增加而云滴粒子减小的作用,称之为第一类间接效应(Twomey, 1974);在低层大气中,水汽凝结在悬浮在空气中的气溶胶粒子上,就形成了云滴。所以,气溶胶粒子(云凝结核CNN)的浓度、大小以及吸湿性都会对云滴的浓度和大小有直接影响。这些影响进一步改变云的短波辐射效应。特别应指出,当增大凝结核的浓度时,云滴的浓度会随之增大,从而增大了云的短波反照率 (Twomeyetal.

相函数,前向,前向散射,能量


尸邢(cos仍=1一92(l+扩一Zgcos仍’‘’ (3.1)(l+g)/2代表了前向能量的分布。在图3.1中,当横坐标e=0。时,代表前向;e=士180’时,代表后向。从图中可以看出,当g增大时,进入前向的能量增加,当g等于1时,则完全为前向散射;当g二O时则散射成对称分布,如瑞利散射。一般g的取值范围在0.5到0.8之间。在本次试验中,g在500nm波段的基准值为0.69。与SSA的取值一样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凡卉;王体健;庄炳亮;李树;;中国沙尘气溶胶的间接辐射强迫与气候效应[J];中国环境科学;2011年07期

2 王宏,石广玉,T.Aoki,王标;2001年春季东亚-北太平洋地区沙尘气溶胶的辐射强迫[J];科学通报;2004年19期

3 张凯,高会旺;东亚地区沙尘气溶胶的源和汇[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3年03期

4 赵伟;刘红年;吴涧;;中国春季沙尘气溶胶的辐射效应及对气候影响的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5 成天涛,吕达仁,陈洪滨,李占清;浑善达克沙地沙尘气溶胶的粒谱特征[J];大气科学;2005年01期

6 肖辉,GregoryR.Carmichael;东亚地区沙尘气溶胶影响硫酸盐形成的模式评估[J];大气科学;1998年03期

7 刘立超,王涛,周茅先,李新荣,失吹贞代,柳泽文孝;沙坡头地区沙尘气溶胶质量浓度的试验观测研究[J];中国沙漠;2005年03期

8 ;后记[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0年01期

9 成天涛,吕达仁,陈洪滨,王庚辰;浑善达克沙地沙尘气溶胶的物理化学特性[J];科学通报;2005年05期

10 牛生杰,章澄昌,孙继明;贺兰山地区沙尘气溶胶粒子谱分布的观测研究[J];大气科学;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帅;Tim Butler;Rolf Sander;马建中;Mark G.Lawrence;;污染区域沙尘气溶胶对对流层光化学的影响:北京超大城市个例研究[A];第十届全国气溶胶会议暨第六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摘要集[C];2009年

2 黄建平;王文彩;;利用CERES和CALIPSO资料研究沙尘云的气溶胶对气候的可能影响[A];第五届副热带气象学术业务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3 王文彩;黄建平;;利用CERES和CALIPSO资料研究源区和沉降区沙尘云的微物理和辐射特性[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人工影响天气与大气物理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4 司瑶冰;李云鹏;高涛;;激光雷达监测沙尘气溶胶垂直变化特征[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8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的联系[C];2011年

5 罗双;王鑫;;黄土高原地区沙尘气溶胶对降水的影响—以2004年3月9~11日沙尘暴天气过程为例[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8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的联系[C];2011年

6 王文彩;黄建平;;利用CALIPSO和MODIS卫星资料研究沙尘云的微物理和辐射特性[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大气物理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7 刘晶晶;黄建平;陈斌;;利用CALIPSO激光雷达和红外成像辐射计识别撒哈拉地区沙尘气溶胶[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2风云卫星定量应用与数值[C];2011年

8 黄建平;付强;苏婧;汤强;王文彩;李s

本文编号:28187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8187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7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