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氨基的功能型离子液体的合成、物性及其应用研究
【学位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X701
【部分图文】:
参照文献[14]的合成方法,拟通过强碱性离子交换树脂由二烷基溴化咪唑生成中间逡逑产物——二烷基咪唑氢氧化物,再将中间产物与氨基酸发生中和反应以获得阴离子含有逡逑氨基的氨基酸盐离子液体。合成路线如图2.3所示。涉及的反应方程式如图2.4所示。逡逑二烷基溴化咪唑逡逑逦i离子交换反a邋逦逡逑二烷基咪唑氢氧化物|邋|氨基酸逡逑中和反g逡逑丨逡逑氨基酸盐离子液体(粗产品)逡逑c:o,?邋 ̄|逦提纯,,真空干燥逦厂纯度、逡逑^氨基酸盐离子液体p逡逑酒定■」逦L表逡逑图2.3氨基酸盐离子液体合成试验流程逡逑Fig.2.3邋Synthetic邋route邋of邋aminoacid邋salts邋ILs逡逑/逦\邋+邋Br邋anion邋exchange逦/逦\邋+邋OH逡逑^R2逦^r2逡逑0逡逑neutralization逦/逦\邋+逦^逡逑^逦--邋N邋0逦C逦R3逡逑aminoacid逦Ri/逦\r2逡逑R,:邋-CH3邋R2:邋-C2H5;邋-C4H9逦R3:邋-CH2-NH2;邋-CH(NH2)CH3;邋-CH(NH2HCH2)4-NH2逡逑图2.4氨基酸盐离子液体合成反应方程式逡逑Fig.2.4邋The邋reactions邋of邋aminoacid邋salts邋ILs逡逑二烷基溴化咪唑的离子交换反应在一自制的交换装置中进行。交换装置的组成弓结逡逑构如图2.5所示。逡逑该交换装置的主体为一有效长度lm的有机玻璃交换柱2。柱两端为可拆卸封头
质的量之比为10的树脂,固定交换流量为emlmin'在室温(25°C)条件下进行离子交逡逑换反应。收集流出液,并标定液相中中间产物的收率,以考察交换柱有效直径0的影响。逡逑试验结果如图2.9所示。逡逑84邋逦逦逡逑76邋-|逦逦逡逑68邋!逡逑N0逡逑60邋;逡逑52邋i逡逑44邋-:逡逑35逦50逦75逡逑O/mm逡逑图2.9交换柱有效直径的影响逡逑Fig.2.9邋EflFect邋of邋exchange邋column邋diameter邋on邋exchange邋efficiency逡逑由图2.9可以看出,交换流量固定为在有效直径50mm交换柱中进行交逡逑换反应时中间产物的产率最高,而在有效直径更小或更大的交换柱中所得产率相对较低。逡逑这是因为,试验中反应液的浓度与体积、交换流量、树脂的装填体积均为固定量,因此,逡逑当交换柱有效直径减小,则柱内树脂层的装填高度将增大,反应液流经树脂层的时间不逡逑变,但流经单位高度树脂层的时间减少,反应物与树脂的接触时间减少,不利于离子交逡逑换反应的完成。但是,柱体有效直径减小,反应液在树脂层横截面上分布更均匀,又有逡逑助于交换效率的提升。综合比较两方面影响,根据试验数据,确定选用有效直径50_逡逑的有机玻璃交换柱进行后续交换试验。当交换柱有效直径为50mm时
逦310逡逑T/K逡逑图2.8交换温度的影响逡逑Fig.2.8邋EfFect邋of邋exchange邋temperature邋on邋exchange邋efficiency逡逑2.7.2.2交换柱有效直径的确定逡逑按照2.4.4的操作步骤,配制一定量浓度为O.lmol-I/1的二烷基溴化咪挫(以[bmim]Br逡逑为例)水溶液,于不同有效直径(35mm,50mm,邋75mm)的交换柱中分别装填与反应物物逡逑质的量之比为10的树脂,固定交换流量为emlmin'在室温(25°C)条件下进行离子交逡逑换反应。收集流出液,并标定液相中中间产物的收率,以考察交换柱有效直径0的影响。逡逑试验结果如图2.9所示。逡逑84邋逦逦逡逑76邋-|逦逦逡逑68邋!逡逑N0逡逑60邋;逡逑52邋i逡逑44邋-:逡逑35逦50逦75逡逑O/mm逡逑图2.9交换柱有效直径的影响逡逑Fig.2.9邋EflFect邋of邋exchange邋column邋diameter邋on邋exchange邋efficiency逡逑由图2.9可以看出,交换流量固定为在有效直径50mm交换柱中进行交逡逑换反应时中间产物的产率最高,而在有效直径更小或更大的交换柱中所得产率相对较低。逡逑这是因为,试验中反应液的浓度与体积、交换流量、树脂的装填体积均为固定量,因此,逡逑当交换柱有效直径减小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高峰;郑雄杰;张玉;吕文峰;汪芳;尹丽娜;;适合二氧化碳驱的低渗透油藏筛选方法[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5年03期
2 陆鸣;;封存利用,再创价值——二氧化碳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J];石油知识;2015年01期
3 王江海;孙贤贤;徐小明;吴酬飞;彭娟;袁建平;;海洋碳封存技术:现状、问题与未来[J];地球科学进展;2015年01期
4 蒋振华;刘国旗;王杰;董钏;胥然;张珍;;二氧化碳激光喉乳头状瘤切除术的临床研究[J];华西医学;2014年09期
5 黄文强;陈丽;;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在室内变电站灭火设计中的应用[J];给水排水;2014年09期
6 冯良兴;梁建平;葛得翠;;富二氧化碳废气生产液体二氧化碳节能探讨[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14年01期
7 葛全胜;王芳;王绍武;程邦波;;对全球变暖认识的七个问题的确定与不确定性[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01期
8 袁伦天;李晓雪;周广文;;由二氧化碳合成碳酸二甲酯技术进展[J];河南化工;2013年15期
9 廖景明;肖军;沈来宏;常连成;;生物质活性炭吸附二氧化碳的性能研究[J];太阳能学报;2013年03期
10 王梅;张立麒;刘浩;张军营;郑楚光;;咪唑类离子液体混合物吸收CO_2性能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12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理浩;中国碳减排路径选择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袁萍萍;功能型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其在固定CO_2中的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322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832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