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文明的干旱区湖泊湿地景观环境综合评价及改善对策研究
【学位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P901;X321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湿地科学的起源与发展
1.2.2 湿地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
1.2.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内容及方法
1.3.1 主要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3.3 主要研究内容
1.3.4 研究思路、方法与技术路线
1.4 小结
2 湿地景观环境及其相关理论探讨
2.1 湿地景观环境的概念及界定
2.1.1 湿地及湿地系统
2.1.2 景观及湿地景观
2.1.3 环境及湿地景观环境
2.2 湿地景观环境系统组成及类型划分
2.2.1 湿地景观环境系统组成
2.2.2 湿地景观环境类型划分
2.3 干旱区湿地景观环境的主要特征
2.3.1 干旱区及其分布
2.3.2 干旱区湿地景观环境的主要特征
2.4 生态文明与湿地景观环境
2.4.1 生态文明的提出
2.4.2 生态文明的内涵及要求
2.4.3 生态文明与湿地景观环境的关系
2.5 小结
3 干旱区湖泊湿地景观环境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3.1 评价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3.2 评价类型与评价尺度研究
3.2.1 评价类型的选择及确定
3.2.2 评价尺度分析
3.3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3.3.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3.3.2 评价指标筛选需注意的问题
3.3.3 湿地景观环境系统主要影响要素分析
3.3.4 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说明
3.4 评价等级及指标标准确定
3.5 小结
4 干旱区湖泊湿地景观环境综合评价方法研究及模型构建
4.1 评价方法的选择及确定
4.2 评价模型构建的数学理论基础
4.2.1 模糊系统简介
4.2.2 神经网络的概念与原理
4.2.3 模糊神经网络
4.3 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4.4 小结
5 研究区湖泊湿地景观环境现状与驱动因子分析
5.1 乌梁素海湿地基本概况
5.1.1 流域概况
5.1.2 河套灌区概况
5.1.3 乌梁素海海区概况
5.2 乌梁素海湿地的形成、演变与景观环境现状
5.2.1 乌梁素海湿地的形成与演变
5.2.2 乌梁素海湿地景观环境现状
5.3 乌梁素海湿地景观环境问题诊断及驱动因子分析
5.3.1 乌梁素海湿地景观环境问题诊断
5.3.2 乌梁素海湿地景观环境发展变化的驱动因子
5.4 小结
6 研究区湖泊湿地景观环境综合评价及成果分析
6.1 评价因素及基础数据信息采集与确定
6.2 乌梁素海湿地景观环境质量评价
6.2.1 模糊神经网络综合评价
6.2.2 单因素评价
6.3 乌梁素海湿地景观环境质量评价成果分析
6.4 小结
7 研究区湖泊湿地景观环境改善措施及对策研究
7.1 着力实施开源节流,努力增加生态补水
7.1.1 充分挖掘潜力,扩大补水水源
7.1.2 开展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
7.2 加快污染源综合治理,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或零排放
7.2.1 综合整治工业点源,全面推进清洁生产
7.2.2 发展生态农业,控制面源污染
7.2.3 搞好城镇建设规划,推进生态城镇建设
7.2.4 加强村庄综合整治,逐步削减农村污染
7.3 加强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防止水土流失
7.3.1 加强源头治理,确保防治效果
7.3.2 搞好过程控制,减少水土流失
7.3.3 强化滨湖周边整治,控制泥沙进入湖泊
7.4 大力整治河渠,建设生态水系
7.4.1 改善河渠水质,减少入湖污染
7.4.2 实施生态护岸,改善生态环境
7.5 加大湖区综合整治,全面改善湿地生态景观环境
7.5.1 开挖网格水道系统,改善湖区水动力条件
7.5.2 加快湖泊底泥疏浚及资源化利用,消除内源污染
7.5.3 优化整治水生植物,改善湖区生态环境
7.5.4 实施生态改造工程,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
7.5.5 加强自然景观资源的利用和改造,综合提升湿地景观水平
7.6 全面提高管理水平,促进乌梁素海湿地景观环境健康发展
7.6.1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实现依法保护管理
7.6.2 理顺管理体制,健全管理机构,提高管理水平
7.6.3 加强监测和科学研究,为湿地建设和保护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7.6.4 加大投入,形成良好的湿地保护管理投入机制
7.6.5 广泛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湿地保护的意识
7.7 小结
8 结论及建议
8.1 结论
8.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及发表论文情况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大传;杜家伟;;ABR-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生活污水[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2 李杰;钟成华;邓春光;;人工湿地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3 侯绍刚;张晏卿;;生态风险评价进展[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刘巍,李莉萍;湿地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尺度效益研究[J];北方环境;2000年04期
5 何利平;冯海云;王鸿飞;;滨海新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05期
6 都小尚;刘永;郭怀成;刘慧;阳平坚;杨永辉;;区域规划累积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框架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7 俞孔坚;论景观概念及其研究的发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7年04期
8 郑蕾;丁爱中;左丽丽;孔德川;钟林;;人工湿地设计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Z1期
9 陈安,罗亚田;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环境科学领域应用进展[J];重庆环境科学;2003年09期
10 李雪梅;邓小文;;滨海新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姜忠峰;乌梁素海综合需水分析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2 王兴菊;寒区湿地演变驱动因子及其水文生态响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3 张东玲;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4 王凤珍;城市湖泊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呼格吉勒图;毛乌素沙地湿地植被特征与生态功能[D];内蒙古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327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832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