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苎麻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利用与镉胁迫响应基因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0 02:04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对经济、农业乃至人们的健康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植物修复具有成本低、生态友好等优势,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苎麻(Boehmeria nivea L.)为是我国特有的纤维作物,不进入食物链,具有生长速度快、生物量大、适应性强等特点。筛选适用于重金属修复与利用的苎麻品种,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同时,目前国内外对苎麻耐受重金属的机制研究较少,开展苎麻重要镉响应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功能研究,对于苎麻富集重金属品种的改良与耐受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首先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苎麻栽培品种对镉、铅复合污染的修复与利用基因型差异以及苎麻间作蜈蚣草模式对铅、砷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其次,克隆了苎麻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BnAPXl)、谷胱甘肽还原酶(BnGR1)和植物螯合肽合成酶(BnPCS1)基因,对这3个基因的表达特性进行了分析;构建了这3个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和植物过表达载体,并将BnPCSl基因转化拟南芥,进行了基因功能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在Cd、Pb复合污染土壤中,7个苎麻品种生长表现良好,其中中苎1号原麻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Cd在苎麻各部位的分布表现为:麻壳根骨叶原麻,Pb在苎麻各部位的分布表现为:根叶麻壳麻骨原麻。中苎1号地上部对Cd的提取效率为2.95%,显著高于其他品种。采用苎麻修复临湘镉、铅复合污染土壤,种植中苎1号可获得最好的污染土壤修复效果与经济收入。 2、考虑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与利用,在正常间作密度下,苎麻和蜈蚣草地上部对Pb和As的提取效率均高于苎麻单作和低密度间作,同时可每亩每年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是修复和利用Pb、As复合污染土壤的最佳种植模式。蜈蚣草单作对As的提取效率显著高于苎麻单作和苎麻与蜈蚣草间作。在苎麻低种植密度下间作蜈蚣草,单位面积内苎麻的地上部生物量和原麻产量均显著降低,与苎麻间作显著降低了蜈蚣草的地上部生物量。正常密度下间作可以显著提高苎麻地上部Pb含量与积累量。与苎麻间作方式下,蜈蚣草的Pb和As积累量均显著低于蜈蚣草单作(P)。 3、克隆了镉胁迫响应的主要代谢途径苎麻BnAPX1、BnGR1以及BnPCS1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苎麻BnAPX1cDNA全长为1201bp,ORF为870bp,编码一个31.4kD的APX蛋白,具有血红素结合位点、底物结合位点和K+结合位点。BnGRlcDNA全长为1977bp, ORF为1494bp,编码一个53.7kDa的GR蛋白,具有1个吡啶核苷酸-二硫化物氧化还原酶class Ⅰ活性位点、1个NADP结合位点、1个FAD结合位点、2个GSSG结合位点和1个胞质GR特殊结构域。BnPCS1cDNA全长为1956bp, ORF为1512bp,编码一个56.02kDa的PCS蛋白,具有PCS蛋白典型的C358c359XXC363XXC366结构域以及3个活性必需氨基酸(Cys56、His162和Asp180)。 4、组织特异性分析表明,苎麻BnAPX1、BnGR1和BnPCSl基因在根、茎、茎尖、幼叶、成熟叶中均有表达,但不同器官之间的表达量存在差异。BnAPXl基因在幼叶中的表达量较高,茎中表达量最低;BnGR1基因在成熟叶中的表达量最高,在幼叶中次之,在茎中表达量最低;BnPCS1基因在成熟叶中的表达量最高,茎中表达量最低。BnAPX1、BnGR1基因均受Cd胁迫及ABA、SA处理的诱导上调表达, BnPCS1基因受Cd胁迫及ABA的诱导上调表达。 5、构建了苎麻BnAPX1、BnGR1和BnPCSl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QE-N1-BnAPX1、 pGEX-4T-BnGR1和pGEX-4T-BnPCS1,并在大肠杆菌BL21中成功诱导表达,诱导出的蛋白分子量大小分别为31.4、53.7和56KD左右,与预期大小一致。构建了苎麻BnAPX1、BnGR1和BnPCS1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并转化根癌农杆菌,获得了转BnPCS1基因拟南芥,研究了BnPCS1基因的功能,证明其具有提高镉耐性的功能。
【学位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X53;X173
【部分图文】:

过程图,液泡,植物,跨膜运输


植物PCs对Cd的解毒过程[i5i]

Cd含量,Pb含量,品种,部位


品种图2.】芒麻不同器官Cd含量Fig.2.1 Cd concentrations of diferent organs from ramie grown on Cd-Pb contaminated cropland2.2.2铅在芒麻各器官的分布对供试品种各器官的Pb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如图2.2所示。Pb在芒麻各部位分

Pb含量,原麻,叶片


2.2.2铅在芒麻各器官的分布对供试品种各器官的Pb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如图2.2所示。Pb在芒麻各部位分布的总体趋势为:根(12.73 mg/kg) >叶片(12.12 mg/kg)〉麻壳(10.86 nig/kg) >麻骨(3.59 mg/kg)〉原麻(1.61 mg/kg)。根、叶片和麻壳Pb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均显著高于麻骨和原麻(;?<0.05)。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超;杨传平;王玉成;;白桦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2 何新华,陈力耕,何冰,胡西琴;铅对杨梅幼苗生长的影响[J];果树学报;2004年01期

3 邹晓锦;仇荣亮;周小勇;郑文晖;;大宝山矿区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风险的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7期

4 孟可,张学林,秦建业,王德宣;我国大城市环境铅污染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1995年02期

5 郑世英;张秀玲;王丽燕;商学芳;;Pb~(2+),Cd~(2+)胁迫对棉花保护酶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7年08期

6 杨肖娥,龙新宪,倪吾钟,傅承新;东南景天(Sedum alfredii H)——一种新的锌超积累植物[J];科学通报;2002年13期

7 孙约兵;周启星;任丽萍;王林;;青城子铅锌尾矿区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和富集特征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6期

8 林匡飞,张大明,李秋洪,项雅玲;苎麻吸镉特性及镉土的改良试验[J];农业环境保护;1996年01期

9 陈涛;常庆瑞;刘京;刘钊;刘海飞;;长期污灌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环境风险评价[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2年11期

10 李增嘉,李凤超,赵秉强;小麦玉米玉米间套作的产量效应与光热资源利用率的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佘玮;苎麻对重金属吸收和积累特征及镉胁迫响应基因表达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345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8345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b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