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蜈蚣草富集砷能力的基因型差异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反应

发布时间:2020-10-10 12:17
   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利用超富集植物提取污染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技术。超富集植物能够将吸收的重金属大部分运输到地上部,人们通过收集地上部并进行适当处理从而减少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使之达到清洁安全。植物修复是一种价格低廉、易于工业化和环境友好的技术,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蜈蚣草是最近发现的砷超富集植物,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广和吸收积累砷能力强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砷超富集植物,而我国蜈蚣草野生资源丰富。研究表明,不同地域生长的蜈蚣草外形指标和砷富集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另外,一些外源物质也影响蜈蚣草对砷的吸收,添加外源物质是提高蜈蚣草砷污染土壤修复效率的一个有效措施。然而,有关蜈蚣草富集砷能力的基因型差异尚未有过系统研究。 本研究首先调查了湖南砷污染区的植物生长环境,发现砷污染已导致植物种类减少,群体生物量下降;污染区栽培的蔬菜有54%砷含量超标,其中菠菜、茼蒿和莴笋等超过最大许可量(MPC)的5倍左右。因此,这些地区的砷污染对人们的饮食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 不同基因型的蜈蚣草的直接播种试验研究表明,来自我国不同地区的蜈蚣草基因型在萌发特性有显著差异,萌发时间变动在12-40 d之间,萌发到成苗时间变化在13-46d。因为蜈蚣草种子小,贮藏的营养物质少,故具有快速萌发和成苗特性的基因型易于田间直接育苗。根据研究结果,我们筛选到3、4、5、9、13和15号等6个野外育苗比较容易成功的基因型。 研究了分布于我国不同地区的蜈蚣草基因型的生长特性、砷耐性和富集特性,结果显示:蜈蚣草基因型间株高、羽叶数、芽苞数、地上部鲜重、根部鲜重均有显著的差异,株高变化在29.6-68.2 cm,羽叶数变化在13.3-60.0个/株,芽苞数变化在9.0-65.7个/株,地上部和地下部鲜重分别变化在150—540克/株和20.3-94.9克/株。蜈蚣草基因型间砷富集量差异明显,供试基因型的地上部砷浓度变幅在643.1—3009.03mg/kg,地下部变动在44.4-112.4 mg/kg;地上部砷积累量变化在49.7-174.7 mg/株,地下部在0.48-2.84 mg/株:富集系数(BF)变化在17.2-81.9,转运系数(TF)变化在10.8-50.4。蜈蚣草基因型在生物性状和砷富集特性上的广泛差异启示出,通过筛选可 中文摘要 以获得砷富集能力强、植株根系扩展范围大的基因型,从而提高植物修复效率。 娱蛤草对砷的耐性是决定修复范围的一个重要因素,耐性越强,利用娱蛤草修复 的范围越大。对娱蛤草不同基因型砷耐性的研究显示,娱蛤草对砷的耐性较强,远大 于目前报道的其它砷耐性植物;耐性不同的娱蛤草基因型在富集砷的能力上也存在显 著的差异,高耐性基因型根吸收砷的总量小于低耐性基因型,相反,向地上部运输的 能力则大于低耐性基因型。由于高耐性基因型的砷总吸收量显著少于低耐性基因型, 最终表现为地上部砷积累量明显较少。回归分析表明,娱蛤草对砷的耐性和对砷的富 集特性呈反比。因此,为了提高娱蛤草植物的修复效率,在植物修复实践中应选择砷 耐性相对较低的娱蛤草基因型,同时砷耐性可以作为娱蛤草砷富集特性的田间鉴定指 标。 砷污染修复的目标环境一般土壤贫瘩,从而限制娱蛤草的生长和对砷吸收及积累 的能力。因此,开发利用廉价、有效的肥源是植物修复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同时土壤 水分状况与植物生长发育以及砷的有效性关系密切。研究土壤水分状况与娱蛤草生物 量积累及砷吸收的关系发现,在极度干早(土壤含水量40%)情况下,娱蛤草地上部 的砷浓度虽然很高,但由于生物量较小,修复效果不好;反之,土壤水分过多(土壤 含量水高于80%),娱蛤草生长也不好;在50一60%的土壤水分范围内,娱蛤草地上 部砷浓度虽较低,但由于生物量大,砷富集量也大,因此这是植物修复实践中最佳的 土壤含水量。水分对娱蛤草富集砷的影响是通过影响娱蛤草的吸收功能实现的,研究 表明,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提高,土壤中可交换砷和可溶性砷含量增加。在种植有娱 蛤草的情况下,当土壤含水量为50一60%时,土壤可交换性砷和可溶性砷浓度最小, 说明此时娱蛤草对砷有最大的吸收:水分也影响砷的淋溶性,在50一60%水分含量 下,种植有娱蛤草的土壤砷淋溶最小。 堆肥是城市固体废弃物经过脱水、发酵、除臭加工制成的肥料,堆肥中含有丰富 的有机物和微生物,堆肥的资源化利用是解决城市固体废弃物的一个重要方面。磷石 膏是磷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副产物,每生产1吨磷肥产生3吨磷石膏,磷石膏含 有磷和钙。鉴此,我们研究了植物修复实践上是否可以利用堆肥和磷石膏作为肥源, 从而达到以污治污的目的。结果证明,堆肥和磷石膏能够显著增加娱蛤草的株高和生 物量:堆肥增加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可溶性砷含量,从而促进娱蛤草对砷 的吸收;磷石膏也具有增加土壤中可溶性砷的含量和促进娱蛤草对砷的富集作用。 对娱蛤草的超富集机理研究证实,植物鳌合肤(PC)参与娱蛤草富集砷的过程。 乙 博士论文:娱蛤草富集砷能力的基因型差异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反应 在砷胁迫环境中,娱蛤草地上部PC
【学位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4
【中图分类】:X173
【部分图文】:

干重,鲜重,羽叶,株高


平均34.026.4339.260.32.2娱蚁草基因型生长与富集砷能力的差异由图3一1可以看出,供试娱蛤草基因型的株高、羽叶数、地上部和地下部鲜重差异显著,C109的株高、地上部和地下部鲜重最低,而C103的株高最高,且地上部和地下部鲜重较高,但羽叶数和芽苞数最少。娱蛤草叶柄干重、叶片干重、地上部及地下部干重基因型之间差异显著。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cl05和cl06的最大,clol、cl09最小。另外,地上部干重基因型间变化较大,达4倍以上

耐性,生物量,基因型


923b14.IC2.3耐性和生物量的关系图4一2是不同砷耐‘性娱蛤草基因型根和地上部生物量积累对不同浓度砷的反应。辙根还是地上部干重,强耐‘性基因型千重的下降程度都要,Jty弱耐‘性基因黔如、4赫g砷水平下,强耐性基因型地上部干重是”照的69%,而弱耐性.塑鄂“480/0,根千重两者分别为620/0和’‘%。方差分析表明,强耐性和弱耐’性基囚墅生地上部、根茎部以及根干重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总之,在砷处理条件下,耐住独阴基因型能够保持较高的生物量,而弱耐性基因型表现较大的下降量。

水分处理,土壤pH,砷浓度,土壤氧化还原电位


叁壁上些鱼蜂蛤草吸收砷的影响研究图5一,不同砷和水分处理对土壤pH的影响图5一2是不同砷浓度和水分处理下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变化。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对水分变化的反应呈抛物线状,80%时显著较小,要比60%时低表现为:随着土壤砷浓度的提高,在土壤相对含水量(RWC)60%时最高,RWC为5.2mv。不同砷浓度处理对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氧化还原电位下降。一一一11〔一~~J一一一一_~200300400500一25.0一30.0划哥吸日搜鲜屏刊>三妇留鸳旧崛妞臀洲土壤水分含量土壤砷浓度略/kg图5一2不同砷和水分处理对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2.2对娱蛤草地上部和根部砷浓度的影响由图5一3可见,不同水分处理对娱蛤草地上部和根砷浓度的影响表现为:在RWC60%时,地上部和根的砷浓度均为最低。同时观察发现,娱蛤草在60%的水分含量下生长最旺盛。由此可以认为,娱蛤草在RWC60%时砷浓度较低是由于生物量较大产生的“稀释效应”所致。另从图5一3可见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海立;王震;龙成梅;邹洪涛;钟才宁;;重金属铅超富集植物的研究进展[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徐小蓉;张习敏;杨立昌;乙引;;汞胁迫对蜈蚣草生理特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4期

3 吴大付;张莉;任秀娟;李东方;;超富集植物研究新进展[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4 宋卫锋;严明;林梓河;罗丽丽;张坤峰;邓琪;;蜈蚣草根部对As(Ⅲ)的吸收特性[J];环境化学;2011年08期

5 李圣发;;土壤砷污染及其植物修复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球与环境;2011年03期

6 张军;陈功锡;杨兵;廖斌;;宝山堇菜多金属吸收特征和耐性策略[J];生态环境学报;2011年Z1期

7 于方明;李燕;刘可慧;李明顺;邓华;杨栋林;周振明;;Mn对超富集植物短毛蓼和水蓼生长、Mn吸收及氮素代谢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11年08期

8 梁文斌;薛生国;沈吉红;王萍;王钧;;锰胁迫对垂序商陆叶片形态结构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1年13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保松;蜈蚣草富集砷能力的基因型差异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反应[D];浙江大学;2004年

2 赵俊英;氟对蜈蚣草去除地下水中砷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3 郭智;超富集植物龙葵(Solanumnigrum L.)对镉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4 王海娟;西南含砷金矿区砷富集植物筛选及其除砷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5 林文杰;黔西北土法炼锌废弃地的植物修复[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6 郑九华;沉陷地复垦基质效应与重金属元素的植物修复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7 戴锡玲;中国真蕨目主要孢子类型孢壁发育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何振艳;植物对重金属砷和镉胁迫适应的分子机理初探[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4年

9 赵庆龄;基于文献计量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国际比较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10 冯人伟;植物对砷、硒、锑的富集及抗性机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细元;蜈蚣草的某些营养特性及富砷机理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3年

2 钟振楠;蜈蚣草去除地下水中砷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肖艳平;砷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强化技术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张昆峰;粤北某市砷污染土壤现状调查及蜈蚣草对As(Ⅲ)吸收特性的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7年

5 张斌才;不同蜈蚣草种群(Pteris Vittata L.)砷富集能力及其生理机制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6 熊俊娟;蜈蚣草多糖和黄酮的提取及抑菌活性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2年

7 刘丰豪;尾矿砂锰超富集植物鸭跖草的富集机制研究及其应用展望[D];中南大学;2012年

8 于士淼;自然水体生物除砷技术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2年

9 范稚莲;土壤和超富集植物中磷、砷相互关系[D];广西大学;2001年

10 谢飞;砷对不同砷富集能力植物抗氧化酶和光合过程的影响[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351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8351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d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