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利用有机废水生产微藻生物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3 00:59
   微藻生物质资源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微藻种类繁多,只需利用光能、水、O2及一些营养盐即可合成蛋白质、糖类、脂类、色素等生物活性物质,在补充、替代粮食来源及作为可再生生物质资源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现微藻生物质产业化的关键在于掌握高效率、低成本、规模化的微藻培养技术。基于资源缺乏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的严峻形势,本文对微藻生物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瓶颈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提出微藻产业化道路应该着力于实现微藻生物固碳—废水深度净化—微藻生物质生产有机耦合,选择斜生栅藻和小球藻作为CO2固定和废水净化的研究对象,从微藻自身的生理生态特征出发,将其在CO2固定、有机废水深度净化及微藻生物质生产上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优化工艺,实现啤酒工业废水和生猪养殖废水废弃资源的开发利用和高效生物治理,对缓解我国水资源紧张,温室气体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有着重要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考察了初始氮浓度、pH值、通气量和初始接种量等因素对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 FACHB-276)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斜生栅藻生物量随氮浓度的增高而增高,油脂含量随氮浓度的增高而降低;S.obliquus对pH的适应范围较宽,pH7~11条件下均能较好地生长;通气和CO2加富会影响培养液的pH,从而影响S.obliquus的生长;最佳通气量为1.5 L/min;最佳初始接种量为初始OD680 0.2左右,此细胞密度可使微藻在啤酒废水中占据优势生长地位。建立了间歇短时间加富CO2微藻培养技术,以降低啤酒废水的PH,为微藻生长提供更多碳源,最终实现S.obliquus的良好生长和油脂积累,构建了“啤酒废水深度净化—碳减排—微藻生物质生产”体系,达到啤酒废水深度净化、碳减排和斜生栅藻生物质低成本生产耦合增效的目的。(2)考察了不同浓度CO2加富培养小球藻时,加富CO2对小球藻的生物质产率、CO2固定效率、油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色素含量等指标的影响,开发了小球藻高效固定CO2转化生物基产品的工艺。结果表明:5%浓度CO2加富培养小球藻可获得最佳效果,生物量达到1.53 g/L,生物质产率达到153 mg/L/d,最大C02固定速率为0.81 g/L/d,实现C02高效固定和联产小球藻生物制品。不同C02浓度对小球藻细胞油脂含量影响不大,但对小球藻细胞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影响差异显著。5%CO2培养的小球藻细胞碳水化合物含量达到最高为30%,过低或过高的CO2浓度都会降低小球藻细胞碳水化合物含量;10%CO2培养的小球藻细胞蛋白质含量最高为55%。研究结果可为微藻生长过程中合理加富CO2提供理论支持。(3)养猪沼液中氨氮浓度可高达400~800 mg/L,高浓度氨氮会抑制藻类生长。磷酸氢镁(Magnesium hydrogen phosphate,MHP)可与氨氮反应,生成磷酸铵镁(Magnesium ammonium phosphate,MAP)沉淀而实现降低氨氮水平。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设计实验研究了 pH值、n(MHP)/n(NH4+)和搅拌时间对磷酸铵镁沉淀法降低高氨氮模拟废水中氨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因素实验中最适pH值为10,最适n(MHP)/n(NH4+)为1.5,最佳搅拌时间为120 min。正交实验表明最优水平组合为pH值9.5、n(MHP)/n(NH4+)为2、反应搅拌时间为150 min。建立磷酸铵镁沉淀预处理技术调控高氨氮养猪沼液的氨氮水平,实现小球藻在特殊生境(高氨氮养猪沼液)下利用MAP沉淀作为缓释肥料良好生长,培养12天,生物量高达1.05 g/L(比对照上清液组提高了 46.36%,对照未预处理组微藻发黄死亡),实现深度净化养猪沼液,达到高氨氮养猪沼液资源化处理的目的,成功构建“磷酸铵镁沉淀预处理—养猪沼液深度净化—微藻生物质低成本生产”耦合体系。(4)为实现养猪废水资源化利用,解决现有光生物反应器普遍存在透光率差,CO2供应和O2转移效果不好,收获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选用生态Led光源,筛选光吸收好、反射少的膜材料,构建特殊阵列帘式膜组件,开发研制了一种微藻高效光生物膜反应器,可实现光源充分利用,CO2良好供应和O2快速转移,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实现微藻产率大幅提高,机械收刮方法实现低成本绿色采收膜上微藻。结果表明:经过5天左右的生长,膜上小球藻生物量可高达7.37 g/m2,大部分小球藻都趋于在膜上生长,因为膜上小球藻可较好地吸收光源,实现CO2良好供应和O2快速转移。生物膜反应器小球藻油脂含量较低为10.17%,悬浮培养小球藻油脂含量为14.29%。光照强度对脂肪酸组成有很大的影响,悬浮培养的光照较差,小球藻C16含量为69.42%,C18含量为24.5%;膜培养时光照较好,小球藻C16含量为24.03%,C18含量为74.78%,其中C18:2(亚油酸)含量占脂肪酸总含量的19.21%,C18:3(亚麻酸)含量占脂肪酸总含量的40.18%,膜培养的小球藻具有高附加值产品加工利用前景。同时,小球藻良好生长实现养猪废水深度净化,COD、TP、TN、NH4+-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 95.67%、64.40%、69.55%和 91.24%。
【学位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X703;Q949.2
【部分图文】:

谱图,斜生栅藻,初始浓度,脂肪酸组成


Fig.?2.3?Effect?of?initial?nitrogen?concentration?on?fatty?acid?composition?of?S.?obliquus??为了探究藻细胞中的化学成分信息,对不同氮初始浓度培养的斜生栅藻藻??粉进行FTIR分析,结果如图2.4。结果表明不同氮初始浓度培养的斜生栅藻的??红外吸收峰位置与峰形大致相似,但一些特征吸收峰的相对强度有所差异,大??体上氮初始浓度为0?mg/L和80?mg/L时较为接近,氮初始浓度为160?mg/L、320??mg/L、400?mg/L和600?mg/L时较为接近,这与表2.3结果较相符。根据表2.2、??相关文献[196_199]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图2.4可知,斜生栅藻粉的主要红外特征吸??收峰为1659?cnf1的蛋白质吸收峰,2861?cnf1的脂类吸收峰。?? ̄^?\/^—' ̄""?? ̄???\?f.???厂一??〇?mg/L??I?==??|?——知二:???''—--咖一??4000?3700?3400?3100?2800?2500?2200?1900?1600?1300?1000?700?400??Wave?numbers?(cm1)??图2.4不同氮初始浓度下的斜生栅藻藻粉FTIR谱图??Fig.?2.4?FTIR?spectrogram?for?S.?obliquus?using?different?initial?nitrogen?concentration??32??

斜生栅藻,生物量,微藻,通气量


?2.3.3初始pH对斜生栅藻生长的影响??图2.5示初始pH对斜生栅藻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H7?11条件下斜??生栅藻都能较好地生长。斜生栅藻具有较好的pH适应能力,当pH较低(4?6)??时,微藻可以迅速地提高水体的pH,当pH过高时,微藻可以迅速地降低水体??的pH,但随着微藻的生长,培养液的pH会逐步升高,最终培养液pH约为10。??0.4?1?「12??Biomass?concentration?(g/L)?^^Final?pH??035?i,?10??I:?A?I?_?1?8??/?|?6??3?4?5?6?7?8?9?10?11?12??Initial?pH??图2.5初始pH对斜生栅藻生物量和最终pH的影响??Fig.?2.5?Effect?of?initial?pH?on?biomass?yield?of?S.?obliquus?and?final?pH??2.3.4通气量对斜生栅藻的影响??通气量优化实验结果(图2.6)表明,最佳通气量为1.5?L/min,通气过程中??33??

斜生栅藻,通气量,生物量,微藻


微藻的生物量必须达到一定量才能够使之处于竞争优势地位,因此初始接种量??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最佳接种量的选择可以节约藻种生产成本,同时保证??获得最佳废水养殖微藻生产效果。图2.7示初始接种量优化实验结果,结果表明??最佳初始接种量为初始〇D68Q为0.2左右,此细胞密度可以使得微藻占据优势生??长地位。??,M?I??§?I?1??I?2?-??i?1.5?x??I?1?▲?_?■?蠢矗?1??I?0.5??0.117?0.146?0.208?0.245?0.297?0.354?0.408??Initial?〇D6X(,??图2.7初始接种量对斜生栅藻光密度值增比的影响??Fig.?2.7?Effect?of?initial?OD?amplification?at?different?initial?inoculation?amount??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莉;鲍陈燕;章明奎;;利用沼肥培育新增耕地地力的研究[J];土壤通报;2015年06期

2 丁佳丽;刘锐;郑炜;宋小燕;余卫娟;叶朝霞;陈吕军;张永明;;间歇曝气式膜生物反应器对养猪沼液中兽用抗生素的去除特性[J];环境科学;2015年11期

3 王彦杰;毕少杰;洪秀杰;朱本源;;不同浓度沼液浸种和喷施对谷子生长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5年10期

4 周瑾伟;;沼液灌根对当归增产及抗逆性试验研究[J];中国沼气;2015年05期

5 邵小达;李三红;;沼液在农业上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J];农业装备技术;2015年05期

6 杨鑫;胡笑涛;王文娥;;沼液水培蔬菜的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15年18期

7 宋锦玉;宋官龙;史春薇;闫玉玲;王德慧;;欧洲生物柴油燃料及其原料的最新动向[J];应用化工;2015年08期

8 徐春明;焦志亮;王晓丹;傅宇;;微藻作原料生产生物柴油的研究现状和前景[J];现代化工;2015年08期

9 杨祎;陈立文;陈必链;王明兹;;微藻净化沼液产业化研究进展[J];中国沼气;2015年04期

10 杜娟;屈荷丽;赵思峰;;Bacillus subtilis S37沼液发酵物对棉花生长产量及根际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土壤通报;2015年04期



本文编号:28385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8385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3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