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微生物多样性和时间动态变化
【学位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X703;X172
【部分图文】:
图 1.1 Illumina 测序流程图NGS技术,第三代测序平台也相继被开发。第三代测序技术无需实现单分子实时测序。按照测序原理将现有技术分为两大阵营分子荧光测序——美国 Helicos 公司 Heliscope 单分子测序仪、T技术(边合成边测序);纳米孔测序——英国Oxford Nanopore Tec米孔单分子测序技术(电信号测序)。第三代测序技术的特点序速度快、能直接对 RNA 和甲基化的 DNA 序列进行测序,有识微生物群落的功能。但由于其错误率相对偏高、获得单位数分析软件尚不丰富等不足,因而在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和其他解析上还未见应用。第一、二、三代测序的时间、通量和误差。高通量基因芯片技术
(3)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微生物群落影响因素利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和生态理论模型系统,分析影响典型工艺系统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规律的主要决定性因素及各类因子(进水基质浓度、反应器条件、操作参数)的相对作用,及随机因素的影响作用。(4)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微生物相互作用关系采用基于随机矩阵理论(RMT)的分子生态网络分析,研究典型工艺系统内的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网络拓扑性质、节点组成和具有重要拓扑学意义的节点组成等),并比较不同工艺系统中微生物相互作用关系的差异。1.5.4 技术路线本课题的技术路线图如图 1.2 所示。课题拟在分析与认识(一)群落多样性认识、(二)群落短期和中期动态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分析(三)群落影响因素及(四)微生物间相互关系,分别对应本论文的第三,四、五,六,七章的内容。
图 2.1 DNA 样品的 V4 区序列 PCR 扩增结果(引物:515F 和 806R).6.1 Illumina测序分析不同 DNA 样品的 PCR 纯化产物经等量(200 ng)混合后由 Illumina Miseq仪进行分析,该步骤由俄克拉荷马大学环境基因组研究中心的专业实验人员。.6.2 功能基因芯片GeoChip分析本研究采用功能基因芯片 GeoChip 4.2 和 GeoChip 5.0 对活性污泥样品功能进行检测。由于环境样品中微生物单细胞拷贝数通常较低,对其进行直接检测的效果,因此在进行基因芯片分析之前,需要对样品 DNA 进行扩增增大其基因片段贝数。本研究中采用 Templiphi 试剂盒(GE Healthcare; Piscataway, NJ)实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城市污水利用技术新突破[J];发明与创新(综合版);2005年10期
2 吴荣华,孙德兴;哈尔滨望江宾馆利用城市污水中的能源[J];中国给水排水;2003年12期
3 吴荣华;张承虎;孙德兴;;城市污水类非牛顿幂律湍流流动特性研究[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5年06期
4 宋峰;;城市污水回收与再利用探讨[J];科技资讯;2006年09期
5 卢芳;;浅谈西宁地区城市污水资源的再利用[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6 吴静;陈庆俊;陈茂福;律严励;;城市污水的三维荧光指纹特征比较[J];光学学报;2008年10期
7 李寿军;赵广军;;城市污水排水工程规划[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05期
8 周志远;;城市污水热能利用方式的探讨[J];民营科技;2012年11期
9 韦鹤平,张瑞安,梁源高;烟台城市污水排海管设计探讨[J];海洋通报;1990年06期
10 宋春印;城市污水排海之浅见[J];海洋信息;1995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瑜;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微生物多样性和时间动态变化[D];清华大学;2016年
2 朱凌云;基于混合投入产出模型的城市污水系统能耗及环境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7年
3 徐莹;城市污水流变与换热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4 邵丕红;城市污水高效厌氧处理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5 郭建国;造纸和农药污染对大凌河微生物群落影响特征[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6 吴林寰;整合型元基因组序列分析平台构建及其在酿醋微生物群落功能研究中的应用[D];江南大学;2016年
7 黄春萍;高寒森林溪流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演变[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8 焦硕;微生物群落构建和演替对石油污染物的响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9 王尚;滇藏热泉微生物群落分布及其控制因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10 张世伟;酿酒葡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其氮代谢通量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斌;城市污水管网微生物群落的演替及其对水质的影响[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曲韵甜;城市污水培养藻类系统中微波增强藻类产氧效能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曹岳;城市污水特征及碳源组分结构对反硝化影响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4 谢颖楠;外加碳源对采用AOA-SBR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5 李彦旻;城市污水氮环境负荷趋势分析及其来源探讨[D];西南大学;2016年
6 高中秋;以城市污水为水源和肥源修复荒漠化土壤中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7 杨柯瑶;城市污水管网氮类营养物的迁变规律[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8 夏雪峰;UF/MF+RO深度处理城市污水效能与机理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6年
9 张明辉;城市污水中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测定方法及分布特征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10 李桂涛;城市污水热能采集套管输送换热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391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839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