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的汉江中下游水质评价
【部分图文】:
表1 部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单位:mg/L 水质指标 判定符号 Ⅰ类 Ⅱ类 Ⅲ类 Ⅳ类 Ⅴ类 氨氮(NH4-N) ≤ 0.15 0.50 1.0 1.5 2.0 高锰酸盐指数 ≤ 2.00 4.00 6.0 10.0 15.0 溶解氧 ≥ 7.50 6.00 5.0 3.0 2.0 五日生化需氧量 (BΟD 5 ) ≤ 3.00 3.00 4.0 6.0 10.0 总氮(湖、库, 以Ν计) ≤ 0.20 0.50 1.0 1.5 2.0 总磷(以P计) ≤ 0.02 0.10 0.2 0.3 0.4单因子水质指数由一位整数和一位小数组成,表达如下: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符号意义
图2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符号意义综合水质标识指数中的综合水质指数部分X1X2,既反映了综合水质类别,又反映了同一水质类别中综合水质的连续性和综合水质污染程度。X1X2数值越大,综合水质越差。具体可见表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阿提卡木·阿布来提;;基于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的新疆喀什地区水体污染季节性变化特征研究[J];地下水;2020年03期
2 程卫国;李亚斌;苏燕;王坚;;不同赋权方法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比分析[J];灌溉排水学报;2019年11期
3 周密;马振;;改进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及其应用[J];水力发电;2017年03期
4 君珊;白凯;李魁;王腾;;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在海拉尔河水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7年04期
5 于天晓;吕勤;;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在布尔哈通河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吉林水利;2011年05期
6 许剑辉;解新路;张菲菲;;结合熵权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广东水利水电;2011年03期
7 张龙玲;徐慧;管桂玲;周莨棋;;改进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在上海市长宁区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水资源保护;2014年03期
8 祁玥;王维;周双喜;吴蓉蓉;张泰然;;应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评价分析青海湖水质[J];湖北农业科学;2015年06期
9 于淼;王启山;张旋;吴京;;基于指标权重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的应用[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0年04期
10 赵雪松;;基于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的水体污染季节性变化特征研究[J];地下水;2020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定坤;典型城市黑臭河道温州市山下河治理前后水环境质量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沈婷;长江下游平原河网典型地区面源污染特征和控制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3 安乐生;地表水水质评价方法和水质预测模型的综合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4 曹占辉;周村水库水质污染分析评价与模拟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5 张媛;城镇化背景下土地利用变化对河流水环境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5年
6 陈荣;东江湖流域水质变化趋势分析与水质评价[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年
7 王小龙;铁岭市河流污染特征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5年
8 马瑞宁;南宁淡水混养池塘水质评价方法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9 辛颖;南四湖水质空间分布比较评价与水环境特征变化分析[D];青岛理工大学;2013年
10 谷建强;水质异常检测及水质污染评价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491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849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