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环境规制与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理论机制与经验验证

发布时间:2020-10-21 14:01
   资源型城市通过基础能源和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仅满足了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经济发展的资源与能源需求,也带动了本地区经济社会的繁荣与发展。然而,随着当地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消耗,资源型城市逐渐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诸多问题,如何通过环境规制实现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社会民生、生态保护多层面协同发展就显得尤为迫切。在此背景下,本文将环境规制纳入内生增长框架之中,从要素投入视角构建环境规制影响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并结合我国资源型城市相关统计数据,从经验层面检验环境规制通过科技创新、健康人力资本和劳动力投入等中介变量影响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是否成立,最终在理论和经验分析基础上,针对资源型城市环境规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环境规制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为我国资源型城市实现创新、绿色、协调的经济增长提供决策依据。本文通过对环境规制影响中国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的理论机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资源型城市的环境规制与科技创新之间呈U型关系,当前资源型城市多数处于拐点左侧,环境规制在短期内会抑制这些资源型城市的科技创新,但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与财政能力的调节作用却可以优化环境规制对科技创新的积极作用;(2)环境规制强度对资源型城市健康人力资本存在显著的倒U型非线性影响,样本中多数城市已经处在拐点右侧,同时环境规制通过地方财政能力和生态环境质量的调节作用亦有利于健康人力资本的积累;(3)资源型城市环境规制的就业效应整体上显著为负,并且有显著的门限特征,只有在第三产业比重和工业利润率超过一定水平时,环境规制对就业的积极作用才会表现出来;(4)在资源型城市环境规制影响经济增长过程中,科技创新、健康人力资本、劳动力供给渠道的中介效应可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其中科技创新中介效应在消除内生性的情况下对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积极作用才会显著,而健康人力资本、劳动力供给的中介效应对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较高。和现有文献相比,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生产要素视角探讨环境规制影响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的理论逻辑,具体从科技创新、健康人力资本以及劳动力供给三个层面,剖析环境规制影响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为资源型城市实现绿色、创新、协调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二是在内生增长模型基础上构建环境规制影响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运用逻辑演绎方法验证环境规制是否通过科技创新、健康人力资本、劳动力供给对均衡增长路径产生影响,为进一步实证检验提供理论依据。三是利用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如门限回归、动态回归等),实证检验资源型城市环境规制与科技创新、健康人力资本以及劳动力供给的非线性关系,并鉴别环境规制通过科技创新、健康人力资本以及劳动力供给影响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是否成立,最终丰富现有关于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问题研究的理论成果。
【学位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F124;X321
【部分图文】:

城市经济增长,国资,指数,资源型城市


42图 4-1 2004-2014 年中国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指数从图 4-1 中可以看出,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指数整体偏弱,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指数多集中于 0.039-0.078 这一区间,而经济增长状况最强的资源型城市——唐山,指数为 0.198,与上海、天津、北京等城市之间存在明显差距,重庆与再生资源型城市——唐山差距虽然较小但也有待赶超。所测算的 33 个资源型城市当中,排名前 30%的城市中均为再生与成熟资源型城市,明显优于其他资源型城市,可见资源型城市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可行路径即为摆脱资源依赖,经济社会方可开始步入良性发展轨道。4.2.2 中国资源型城市的科技创新现状科技创新体现的是城市的创新能力,一个城市是否能够实现长期平稳增长,关键在于创新驱动发展机制。本文从科技创新需求、投入、产出和创新经济四方面测算了 33个资源型城市 2004-2014 年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情况。以科研经费支出额占财政收入比重、人均教育支出和每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衡量资源型城市科技创新需求;以中等以上学生在全部学生中占比和城市拥有大学的排名衡量资源型城市科技创新投入;以专利申请授权数量和论文发表数量衡量资源型城市科技创新产出;以每百万人中在从事金融金融行业、计算机服务行业、科学研究的人数和高科技产品进出口总额衡量资源型城市科技创新的经济规模。采用主成分方法对指标进行合成形成科技创新指数

资源型城市,指数,物质层面,人口素质


的需求;利用人均预期寿命和大专以上人口比例分别衡量人口素质的物质层面和精面;利用人均道路面积、排水管带密度、用水普及率等衡量城市的市政设计是否合有效率。本文测算了中国 33 个资源型城市 2015 年的宜居指数,具体指数和排名情图 4-2。

资源型城市,就业率,城市就业,就业人数


导致劳动力就业分布严重依赖于资源型产业发展状况。为反映资源型城市劳动力供给状况,本部分运用就业率数据进行说明,资源型城市的就业率的计算方法为: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登记人数)。测算了全国 33 个资源型城市 2004-2014 年就业率,数据均值与排名情况见图 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晓军;张铭洪;;财政支出对就业的影响存在门限效应吗——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当代财经;2015年12期

2 王弟海;崔小勇;龚六堂;;健康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基于文献研究的视角[J];经济学动态;2015年08期

3 钟茂初;李梦洁;杜威剑;;环境规制能否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08期

4 李珊珊;;环境规制对异质性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基于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08期

5 张雨微;刘航;赵景峰;;基于创新补偿差异的环境规制对出口优势的效应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5年08期

6 涂正革;谌仁俊;;排污权交易机制在中国能否实现波特效应?[J];经济研究;2015年07期

7 祁毓;卢洪友;张宁川;;环境质量、健康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J];财贸经济;2015年06期

8 王兵;刘光天;;节能减排与中国绿色经济增长——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05期

9 王书斌;徐盈之;;环境规制与雾霾脱钩效应——基于企业投资偏好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04期

10 支大林;;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及破解对策[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娄昌龙;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劳动就业[D];重庆大学;2016年

2 余鑫;“资源诅咒”假说分析与中西部地区的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3 刘航;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制度性因素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4 王中亚;“资源诅咒”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5 关睿;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6 叶蔓;资源型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甘信宇;环境规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中介效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2 苏力特;西部资源型城市就业政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3 田金玲;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502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8502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e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