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及其影响探究
【学位单位】:东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X2;A811.6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学者的探讨
1.2.2 国内学者的研究状况
1.2.3 研究的理论空间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
第2章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历史演进
2.1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萌发
2.2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形成
2.3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成熟
2.4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发展
第3章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系统解读
3.1 生态自然观
3.1.1 自然对人的优先地位
3.1.2 人是自然的产物
3.1.3 自然对人的制约和人对自然的适应
3.2 生态经济观
3.2.1 生产力理论的生态之维
3.2.2 物质变换的合理循环
3.3 生态社会观
3.3.1 人口增长与自然资源的动态平衡
3.3.2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先声
3.3.3 共产主义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
3.4 生态伦理观
3.4.1 尊重自然和善待自然
3.4.2 人与自然的"和解"
3.5 生态环境观
3.5.1 环境问题的表现
3.5.2 问题根源的追踪
3.5.3 环境危害的根治
第4章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实践
4.1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在苏联的曲折发展
4.1.1 苏联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继承与背离
4.1.2 20世纪70年代以后苏联学者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发挥
4.2 生态视野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4.2.1 环境保护基本国策论
4.2.2 可持续发展战略论
4.2.3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论
第5章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影响
5.1 马克思恩格斯是生态学家吗?
5.1.1 一种反对的意见
5.1.2 马克思恩格斯是伟大的生态学家
5.2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自然观的解读与误读
5.2.1 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
5.2.2 自然的异化与自然的解放
5.3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生态危机的追问
5.3.1 资本主义与生态危机
5.3.2 技术理性与生态危机
5.3.3 异化消费、虚假需求与生态危机
第6章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构建图景
6.1 构建的理论根基: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
6.2 构建的思想资源:广泛借鉴文明发展史上的生态思想
6.3 构建的基本路径: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综合创新
6.4 构建的最终目的:服务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艳芳;;马克思恩格斯环境哲学对我国环境保护的启示[J];学理论;2011年17期
2 孙炳明;王泽烨;栗功;巴玥;;基于生态观的城市形象景观构建——以秦皇岛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04期
3 王伟凯;;论中国传统饮食理念中的生态观[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许斗斗;;论马克思的社会建设思想及其当代意义——一种生态文明建设的分析视角[J];哲学研究;2011年08期
5 徐民华;刘希刚;;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中国生态制度建设[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6 赵士发;;论生态辩证法与多元现代性——关于生态文明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思考[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06期
7 滕海键;;漫谈美国人的环境意识[J];绿叶;2011年06期
8 段全武;龙庆华;;关于云南少数民族生态文化中环境保护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1年20期
9 金卓;王晶;孔卫英;;生态价值研究综述[J];理论月刊;2011年09期
10 于洁;胡明远;;以生态文明推动生态省建设进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秀娟;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及其影响探究[D];东北大学;2008年
2 胡海波;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兰芳;马克思恩格斯的和平理论及其现实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定清;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思想与欧洲文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周娟;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6 程宏燕;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文化观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7 司春燕;马克思恩格斯的法正义观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8 高凤敏;马克思恩格斯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秦秋;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的当代反思[D];山东大学;2010年
10 王艳;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窦旭;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及其当代价值[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2 丁杰;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启示[D];南昌大学;2011年
3 邹丽芬;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与当代意义[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秦超然;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与当代环境问题[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5 郝小芳;中国共产党生态观的形成及其意义[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6 欧朝安;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思想及其当代启示[D];广州大学;2011年
7 韩立娟;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西南大学;2012年
8 刘刚;马克思恩格斯居住正义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9 黄苏红;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及其当代中国意义[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10 李艳华;环境生态设计中的文化生态观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519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851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