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功能区治理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2 19:20
20世纪70年代,中国政府开始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入21世纪,中国政府全面启动生态功能区治理工作,标志着中国生态环境治理由单要素保护向注重生态系统完整性保护变革的新的历史阶段。但是,长期以来,中国生态环境治理始终坚持政府主导的治理模式,市场机制调节作用发挥不充分,社会公众参与严重不足。生态功能区治理的长期性、复杂性以及治理实践难以实现预期目标等问题,日益暴露出政府主导治理模式的缺陷与不足。伴随“利维坦”主导机制和市场机制的相继失灵,环境公共治理逐渐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和学界探索实现生态环境有效治理的第三条道路。公共治理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和应用范式,限于中国政府主导治理传统的根深蒂固、市场机制不健全、公民社会不成熟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还面临实施困境。本文写作的目的就在于结合中国生态功能区治理实际,探索构建政府主导——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模式,在促进生态功能区良善治理的同时,实现公共治理理论与实践的本土化发展。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X321
【部分图文】:
(五)洪水调蓄重要区洪水调蓄重要区主要包括安徽沿长江湿地洪水调蓄重要区、松嫩平原湿地洪蓄重要区、淮河中下游湿地洪水调蓄重要区、长江荆江段湿地洪水调蓄重要区庭湖区湿地洪水调蓄重要区、鄱阳湖区湿地洪水调蓄重要区总计6个重要区。长江湿地洪水调蓄重要区位于安徽省沿长江两岸地区,行政区域涉及安庆、池陵、巢湖、芜湖和马鞍山等市,面积为6983 平方公里,区内已建有3个国家级保护区,是中国重要的水产品生产区。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52000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X321
【部分图文】:
(五)洪水调蓄重要区洪水调蓄重要区主要包括安徽沿长江湿地洪水调蓄重要区、松嫩平原湿地洪蓄重要区、淮河中下游湿地洪水调蓄重要区、长江荆江段湿地洪水调蓄重要区庭湖区湿地洪水调蓄重要区、鄱阳湖区湿地洪水调蓄重要区总计6个重要区。长江湿地洪水调蓄重要区位于安徽省沿长江两岸地区,行政区域涉及安庆、池陵、巢湖、芜湖和马鞍山等市,面积为6983 平方公里,区内已建有3个国家级保护区,是中国重要的水产品生产区。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姜钰;姜崧;;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的区划分析及“G+X”管理模式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6期
2 周延;耿玉德;;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中的城镇化问题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张昌顺;谢高地;曹淑艳;冷允法;肖玉;;中国县域生态功能格局研究[J];资源科学;2012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军驰;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政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李波;文明城市群创建的政策体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520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852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