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海水中超痕量活性磷的检测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6 06:37
   活性磷是海洋浮游植物生长所必需的物质基础,在磷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寡营养盐海域海洋表层活性的磷浓度极低,通常在nmol/L水平。现有的活性磷测定方法已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海洋环境科学研究的需要,发展灵敏可靠的分析方法已成为研究的技术基础和迫切需求。本论文针对现有方法的不足,研发灵敏度高、可靠性好、操作相对简单、可用于现场测定的超痕量活性磷分析方法,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 (1)建立了海水中超痕量活性磷的沉淀分离富集-分光光度测定方法。磷钼蓝(phosphomolybdenum blue,PMB)可与一定浓度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CTAB)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PMB-CTAB缔合物沉淀,该沉淀易溶于0.50 mol/L硫酸乙醇溶液,溶液在700 nm有强吸收。采用单因素法对溶剂、试剂用量、显色与沉淀时间、反应温度等实验参数进行了优化选择。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以盐度为35的人工海水为工作曲线溶液的基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10-0.259μmol/L,方法检测限为0.003μmol/L,实际海水基底加标的平均回收率为95.2%。对实际海水中超痕量活性磷进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为4.4%-7.1%,与Mg(OH)2共沉淀(magnesium hydroxide-induced coprecipitation,MAGIC)法比较,结果无非常显著差异。1-4个样的分析时间约需45 min。 (2)建立了海水中超痕量活性磷的PMB-CTAB离子对-固相萃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PMB与适当浓度的CTAB生成均匀分散于水相的疏水性PMB-CTAB离子对缔合物,被Sep-Pak C18小柱固相萃取;吸附在C18上的PMB-CTAB被0.56 mol/L硫酸乙醇溶液迅速洗脱,洗脱液在700 nm和791 nm处有最大吸收。采用单因素法对试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洗脱剂及萃取流速等实验参数进行了优化选择。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以盐度为35的人工海水为
【学位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X834
【部分图文】:

磷循环


第 1 章 绪 论2图1-1 磷循环图[8]Fig. 1-1 Phosphorus cycle1.1.2 水体中磷的存在形态及活性磷的概念磷在水体中以无机磷和有机磷化合物存在。无机磷形态有正磷酸盐(orthophosphate)、焦磷酸盐(pyrophosphate)、偏磷酸盐(metaphosphates)和多磷酸盐(polyphosphates),后三者统称为缩聚磷酸盐(condensed phosphates),缩聚磷酸盐在一定温度和酸性条件下水解成正磷酸盐;水体中有机磷包括磷酸糖类、磷脂、磷蛋白质和磷胺等,在特定的条件下可被氧化分解成正磷酸盐[11-12]。根据测定方法和操作步骤划分,水体中磷的分类[13]可用图1-2总结。当试样未经过滤直接用磷钼蓝(phosphomolybdenum blue,PMB)分光光度法测得的为总活性磷,硫酸水解后测定的包括总活性磷和总可酸解磷,消解后测得的为总磷;总磷扣除总活性磷和总可酸解磷得总有机磷。过滤后,滤过液经不同预处理后再

时间序列,可溶性无机磷,表层水,活性磷


[28-29]。活性磷的时空分布十分明显,不同海区活性磷浓度存在明显差异,如图1-3所示,北太平洋表层水活性磷浓度介于20-100 nmol/L之间,而百慕大群岛(Bermuda)附近的海区表层可溶性活性磷浓度仅在0.4-3.9 nmol/L之间,不到北太平洋表层水平均值的4%[26];即使是同一站位,不同年际甚至不同季节海洋上层活性磷的分布也可能明显不同,如图1-4所示,在太平洋海域的ALOHA(22o45′N,158o00′W)时间序列站,在1989-1994间观测到活性磷浓度呈连续递减趋势

经典方法,南海北部,站位,磷酸盐


度法对南海北部某站位的上层垂直剖面进行了活性磷浓度分析,采用经典方法测定时,40 m以浅的海水中活性磷浓度低于其检测限,均以零表示,初步判断跃层的深度大约就在40 m附近(图1-5a);而采用MAGIC法测定时,从表层到40 m,活性磷浓度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在20 m处有一明显拐点,即在20 m附近出现跃层,如图1-5b所示。显然,采用MAGIC法测定,可以获得更加丰富可靠的信息,由此确定的跃层更接近于实际情况。综上所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祝爱侠;刘海英;谢中国;牛化欣;过世东;;不同因素对超细电气石调控海水pH值的影响[J];非金属矿;2011年04期

2 邢巍巍;刘少玉;;RA-915~+型汞分析仪测定海水中的总汞[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1年08期

3 张振霖;;ONPG单管定量检测法与国标法在检测海水中大肠菌群的比较研究[J];福建水产;2011年02期

4 寇希元;张雨山;王静;张秀芝;张爱君;;羧甲基壳聚糖复合絮凝剂净化海水的试验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11年04期

5 刘县书;;沧海[J];环境与生活;2010年Z1期

6 周毅频;李绪录;夏华永;;大鹏湾海水中氮和磷的分布变化[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7 贺君;赵菲菲;刘朋静;解婷;张丽娜;王佳佳;李慧慧;;海水MAP法去除N、P废水实验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07期

8 黄桂桥;郭鹏;邢辉斌;;微生物对碳钢海水腐蚀影响的电化学研究[J];腐蚀与防护;2011年05期

9 杨雨辉;肖伟龙;柴柯;吴进怡;;碳含量和浸泡时间对碳钢热带自然海水腐蚀产物中细菌组成的影响[J];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2011年04期

10 柳鑫华;韩婕;孙彩云;王庆辉;;用XPS及EDS能谱研究钨酸盐复合缓蚀剂在天然海水中的缓蚀机理[J];表面技术;201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英;海水中超痕量活性磷的检测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2 马剑;海水中超痕量活性磷的检测方法及其船载式仪器研究及应用[D];厦门大学;2008年

3 谭丽菊;海水中总有机碳自动在线分析仪的研制和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王照丽;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及低压离子色谱法测定金属元素的方法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尹立辉;服役黄铜管及实海金属试片腐蚀电化学检测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6 韩志海;海水淹溺致急性肺损伤的病理与病理生理学变化及通气策略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7 刘刚;海相碳酸盐—稀土元素共沉淀过程中的分异作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8 董晓毅;海洋微生物Ⅰ型PKS基因资源的筛选与鉴定[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9 杨昱;Hedgehog信号通路在海水吸入大鼠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10 陈国和;流动注射—胶束增溶分光光度法测定金属元素的方法研究及其应用[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明强;基于难溶碳酸盐沉淀形成的海水封存二氧化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李月;海水中溶解有机碳的测定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张聪;海水中一氧化碳的分布、通量、光生产和微生物消耗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4 黄静霞;猪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海水吸入肺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5 苏耿华;海水就地γ能谱测量溴化镧探测器的技术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6 刘景府;沸石法海水提取硫酸钾新工艺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5年

7 王爱萍;滨海电厂钛管凝汽器阴极保护电位场分布数学模型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8 林志峰;海水中石油的光化学降解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9 梁源;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对早期海水淹溺性肺损伤大鼠治疗效果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10 王大伟;离子筛法海水提锂新工艺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566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8566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5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