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复合式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高浓度退浆废水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7 04:50
   含PVA的退浆废水具有污染物浓度高、碱度大、难降解性强等特点,这种废水处理起来难度很大,至今在生产实际中还没有找到较好的技术使其达标排放。退浆废水的难处理性以及日益严格的排放要求,使开发经济有效的退浆废水处理技术成为必然。 论文针对含PVA的退浆废水的特性,选用改进的HABR反应器来预处理退浆废水,HABR反应器通过增加反应器高度和出水回流来提高反应器捕获微小颗粒污泥的能力以及促进颗粒污泥的形成,从而提高反应器的处理效率,HABR反应器同时具备了EGSB和ABR反应器的优点。 本研究来源于横向课题:“蓝岭印染2400吨/日纺织印染废水处理工程设计(课题编号:H20081208)”,并得到东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创新基金(项目编号:BC200828)和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项目编号:B064)的资助。 本文以实际退浆废水为进水,系统研究了HABR反应器的启动;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优运行参数;进行了PVA的厌氧静态试验;讨论了HABR反应器中厌氧颗粒污泥的微生态特征;分析了PVA的降解机理;对HABR反应器稳定运行阶段的数据和HABR反应器的水力特性示踪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本文的试验结果表明: (1)在HABR中直接接种厌氧颗粒污泥,以退浆废水为试验进水,在系统水力停留时间为168h、中温(32±1)℃、进水pH值6.5~8.0、碱度适当偏高条件下,进入反应器废水COD_(Cr)浓度由1800mg/L逐渐提高到13520mg/L,运行60天后系统COD_(Cr)去除率均高于45%,并且保持稳定,出水pH值和碱度相对比较稳定,污泥明显呈颗粒状,反应器启动完成。反应器可以在短时间内重新启动,污泥活性很快得到恢复。 (2)通过135天的正交试验讨论了不同的进水碱度,出水回流比和水力停留时间对COD、PVA去除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影响COD、PVA去除率的主次关系为:水力停留时间>出水回流比>进水碱度。根据正交试验结果和实际的工程的需要,确定较优的运行方案为:进水碱度500 mg/L、出水回流比94、水力停留时间5天。 (3)厌氧颗粒污泥对纯PVA的降解试验表明污泥的微生物组成与粒径大小对PVA降解有影响。碱度过大对PVA的降解不利,但对COD的去除有利。共基质试验表明,以葡萄糖为碳源时,高浓度的葡萄糖抑制PVA的生物降解;以淀粉为碳源时,PVA的降解机理与加入葡萄糖时不同;以豆浆为共基质,PVA需要较长时间才能降解。PVA浓度对厌氧污泥活性的抑制试验表明:当处理废水中的PVA浓度与驯化污泥的废水中PVA浓度相差较大时,则会对污泥的活性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4) HABR反应器中厌氧颗粒污泥的微生态特征研究表明:由于颗粒污泥的形成,HABR反应器有较好的COD去除率。HABR各隔室不同的环境(pH、底物类型及浓度)形成了不同的微生物群落,1~#隔室颗粒污泥中的优势菌是利用H_2的产甲烷菌;2~#隔室的颗粒污泥中没有明显的优势菌,菌群多样复杂;3~#隔室的颗粒污泥中以球状菌和长杆状菌占优势;4~#隔室的颗粒污泥中的优势菌是短杆状产甲烷菌。HABR各隔室颗粒污泥利用淀粉、乙酸、丙酸和丁酸的产甲烷活性不同,说明各隔室颗粒污泥的微生物组成不同,前面以产酸菌为主,后面以产甲烷菌为主。HABR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的辅酶F_(420)沿隔室逐渐变化,与产甲烷活性的变化趋势不同,可能是由于各产甲烷细菌的含量不一,因此相关性较差。 (5)进出退浆废水的FT-IR、~1H NMR谱图分析结果表明:退浆废水中PVA的分子链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了断裂,大分子的PVA能在兼氧条件下降解成较简单的中间产物,并且这些中间产物能在好氧条件下进一步矿化。PVA能在厌氧条件下发生有效降解,而且和在有氧条件下的降解机理相类似,但试验条件的不同具体的代谢路径也是有区别的。 (6) HABR反应器在平稳运行阶段COD和PVA去除率稳定在42.0%和18.0%左右;最大平均产气量为0.3 L CH_4/g COD去除;出水碱度在700mg/L左右,适合的碱度和pH值是HABR反应器平稳运行的关键。HABR反应器的水力死区较小,它的分散数D/uL在0.105~0.132之间,流态介于理想完全混合式与理想推流式之间,接近理想推流式。
【学位单位】:东华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X703
【部分图文】:

1试验,实物,排水集气法,网流


图2一1试验用HABR实物图FigureZ一 1RealmaPsofahybridanaerobiebaffledreactor图2一2试验用颗粒污泥实物图FigureZ一 2RealmaPsofgranularsludgeusedintheexPeriment(2)‘实验装置图试验装置见图2一3。用排水集气法来收集产‘}二的气体,计横泵控;}jlJ进水最和网流速率,系统温度控制在32士!℃。

颗粒污泥,实物,排水集气法,网流


板反j二器处少‘l‘高浓度退J定吸水f’l勺{J坪‘少乞图2一1试验用HABR实物图FigureZ一 1RealmaPsofahybridanaerobiebaffledreactor图2一2试验用颗粒污泥实物图FigureZ一 2RealmaPsofgranularsludgeusedintheexPeriment(2)‘实验装置图试验装置见图2一3。用排水集气法来收集产‘}二的气体,计横泵控;}jlJ进水最和网流速率,系统温度控制在32士!℃。

回流比,百分率,出水,甲烷


比和减短水力停留时间有相同的效果,都提高了反应器的产气量。这可能是由于这两者都是提高了有机负荷,微生物在较高的有机负荷条件下,与废水中的有机物充分接触反应,所以相应的产气量提高。图4一6b给出了水力停留时间为5天时甲烷气体百分率与出水回流比之间的关系,从图中发现甲烷气体的百分率随着出水回流比的提高而减小,而从图4一6a可以看出在相同的有机负荷条件下,总产气量随着出水回流比的提高而增加,这两可能者之间并不矛盾。虽然总的产气量增加了,但甲烷气体的百分率减小了,这可能是因为出水回流比的提高虽然增高了有机负荷,但产甲烷细菌在高负荷条件下的竞争力有所减弱,耐冲击负荷的能力有限,故甲烷气体的百分率减小了,相应的产生其他气体的细菌的竞争力比较强,竞争力强的细菌产生的气体量相应增加了。4.4本章小结(l)通过135天的正交试验讨论了不同的进水碱度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会娟,樊惠江,唐珂;用超滤法回收退浆废水中PVA作型煤粘结剂的试验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1995年04期

2 沈剑虹,王菊萍;纺织厂退浆废水的预处理[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管荣辉;刘荣荣;陈季华;;回流对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启动影响的研究[J];环境工程;2009年S1期

4 ;凝结法回收退浆废水中的聚乙烯醇(PVA)[J];重庆环境科学;1984年05期

5 赵淑欣;杨印;;分光光度法测定印染退浆废水中PVA的浓度[J];水处理技术;1986年04期

6 肖仲斌;杨波;王俊波;;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印染废水[J];环境;2007年01期

7 方玲玲;周元祥;;应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制药废水的研究[J];安徽化工;2006年02期

8 王向华;朱晓东;张丽;李杨帆;陈克亮;;厌氧折流板反应器/氧化沟处理高浓度淀粉废水[J];工业水处理;2006年06期

9 薄国柱;曹国凭;姜登岭;陆继来;;厌氧复合反应器处理退浆废水的启动研究[J];工业水处理;2006年10期

10 彭举威;王宏哲;崔玉波;姜晓东;董魁;;高效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分区进水的启动实验[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荣荣;复合式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高浓度退浆废水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2 胡绍伟;厌氧折流板反应器与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的耦合作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3 崇立芹;印染废水水煤浆制备及其污染排放特性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建冬;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退浆废水的试验研究[D];东华大学;2009年

2 王玉恒;生活污水的分散式处理及回用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05年

3 刘宏娟;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制药废水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4 乔梁;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甘薯淀粉废水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孙蔚旻;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启动及其微生物群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李军幸;ABR-人工湿地组合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7 李莹;厌氧—好氧工艺处理制药废水的中试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8 席颖;厌氧折流板反应器脱氮除磷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9 黎展毅;折流板反应器厌氧处理住宅小区生活污水试验性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6年

10 彭美媛;ABR法处理丙草胺及广灭灵废水的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580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8580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c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