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景观格局及生境质量变化评估
【部分图文】:
2000—2017年间,耕地、水域和林地一直是南昌市的主要地类,是南昌市景观基质的主要构成(图1)。17年来,由于城镇面积不断扩大,土地利用有较大变化的类型是草地、未利用地、耕地和林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图2),分别减少了22.20%(20.54 km2)、8.76%(29.79 km2)、6.77%(273.46 km2)和5.82%(70.64 km2),其中草地减幅最大,水域面积减幅最小为2.03%;而建设用地增加了57.91%(419.07 km2)。主要的生态型用地(林地、水域、草地)占比整体减少了4.59%(115.82km2),其中林地、草地显现逐年消减的趋向,而水域面积先消减后增大,是因为对水体的保护政策,特别是鄱阳湖地区“退耕还湖”政策的落实。耕地面积在2000—2005年和2010—2017年间变化幅度非常显著,分别下降了3.92%(158.36 km2)和3.76%(147.22 km2),然而在2005—2010年耕地面积增加了32.13 km2,因为在此期间南昌市实施了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和综合整治等耕地保护政策。因而可知,建设用地持续扩大,耕地、林地和草地面积持续消减是研究期内南昌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点。图2 2000—2017年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
在景观水平上的指数分析(图3,表4),2000—2017年南昌市的景观形状指数(LSI)、斑块数量(NP)、斑块密度(PD)和平均斑块面积(AREA-MN)先减少后增大,表明景观趋于破碎化且在2010—2017年间有所好转,破碎度指数(FN)也进一步说明了这个特征;蔓延度指数(CONTAG)不断降低,表明研究区斑块数目增加、聚集度下降,也表明南昌市在研究期内主要地类的连通度有所下降;而香浓多样性指数(SHDI)从1.258上升到1.341,说明景观各组分面积差异变小,景观的异质性增大,生境斑块破碎化程度增加,主要是因为耕地、草地和林地的面积减少同时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从而使主要地类之间的面积差异减少。3.3 生境质量时空格局分析
从空间角度看,南昌市生境质量表现出了明显的区域差异。南昌市城市扩展区生境质量逐渐降低、生态保护区生境质量持续稳定。本文采用叠加分析,用县区级行政区划数据对南昌市2000—2017年生境质量分布均值进行统计分析(图5)。湾里区的生境质量指数最高,主要是因为梅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湾里区,森林覆盖率高,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恢复。其次是进贤、新建、安义和南昌4个县的生境质量指数较高,这些地区的生境质量比较稳定,因为这些地区森林、草地或水域覆盖率高,受人类活动影响小。除此之外的青山湖、西湖、东湖和青云谱区生境质量指数较低且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尤其是在2000年到2005年间,这是由于2000年以后,南昌市城市开发活动剧烈,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对生境质量产生较大影响。综上所述,南昌市整体生境质量指数处于较高水平,良好和优等占绝大部分面积。湾里区为优等生境质量的县区,良好生境质量等级的县区分别是进贤县、新建县、安义县、南昌县,青山湖、西湖、东湖和青云谱4个区生境质量最差并不断降低。图5 南昌市2000—2017年各县区生境质量指数变化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银;陈诚;易齐涛;潘莹;卜中原;;淮南矿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景观格局的影响[J];地球环境学报;2019年05期
2 杨木壮;吴涛;简梓红;;近20a南澳岛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动态变化[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3 柴宏博;杨山;;2001—2008年无锡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分析[J];人文地理;2012年04期
4 王航;秦奋;朱筠;张传才;;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演变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7年04期
5 王甜;闫金凤;肖睿铭;;槟城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J];北京测绘;2020年07期
6 张银辉,罗毅,刘纪远,庄大方;内蒙古河套灌区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7 付梦娣;妙旭华;全占军;叶瑶;王琦;李俊生;肖能文;;庆阳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生态效应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4年06期
8 黄勇;李阳兵;应弘;;渝宜高速(重庆段)对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及景观格局的响应[J];自然资源学报;2015年09期
9 张家旗;王亚云;;漯河市近40年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特征研究[J];北京测绘;2020年05期
10 邹阳;邹欣庆;杨雯;;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三亚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J];江西农业学报;2015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丽娜;松嫩高平原土地利用景观梯度变化及其土地生态环境响应[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2 杨武;基于多源数据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3 刘东亚;土地利用变化时空动力学方法构建与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4 温礼;高分辨率雷达遥感数据在土地利用遥感监测中的应用技术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3年
5 李涛;基于3S技术的洞庭湖地区土地覆盖变化及其生态环境响应[D];湖南农业大学;2017年
6 刘中秋;土地利用变化并行模拟中CA模型改进[D];武汉大学;2013年
7 王琎;珠江口近岸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环境生态效应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18年
8 张云鹏;基于主体的常州市新北区土地利用情景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9 张慧芳;基于元胞自动机的上海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动态模拟与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程红霞;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可视化分析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雷国强;西部大开发背景下湘西州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2 付秋祺;天津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网络格局影响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20年
3 刘伟;现代黄河三角洲演变及其对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4 张小松;西宁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演变及预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5 任玉兵;渝利铁路沿线区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7年
6 崔昊;快速城市化时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演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马毓;基于景观格局演进的三江平原抚远县土地利用预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8 张东;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利用演变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9 全金谊;城郊土地利用变化的关键数据处理[D];山东科技大学;2008年
10 彭越;宁安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626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862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