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但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面对人类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生存环境恶化之间越来越尖锐的矛盾,人们已经开始积极主动的保护环境。我国于1997年发布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I/T19-1997),并已广泛应用在水利、水电、矿业、农业、林业、交通运输(含铁路、公路、水路、机场和港口码头)和海岸带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中,但由于生态影响评价定量难、大区域尺度上进行生态调查可行性差等方面的限制,截至目前为止我国生态影响评价主要侧重于单一开发项目所产生的生态影响,在规划、战略、政策水平上并未广泛开展,且对于区域产业发展的影响评价主要侧重于经济和环境影响,忽略了经济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如生态系统稳定性以及区域生态安全的影响。 成渝经济区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环境脆弱,在全国生态安全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生态安全是本区域发展与规划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成渝经济区重庆地区位于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生态环境的维护对三峡水库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对该地区的产业发展战略生态影响进行评价对于整个区域的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研究根据成渝经济区重庆地区生态环境实际特点,建立和应用由景观生态学法、图形叠置法、系统分析法、遥感及GIS技术等方法构成的方法体系,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现状评价与预测相结合,对成渝经济区重庆地区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分析了区域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并基于区域生态安全提出产业发展策略,以期为成渝经济区重庆地区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利用RS和GIS技术,对成渝经济区重庆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评价,并根据区域生态环境基本特征、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战略以及重点产业对生态环境影响特征的初步分析,识别并筛选区域生态环境重大关键问题。评价结果表明,成渝经济区重庆地区土地利用以耕地和林地为主;2000年至2007年成渝经济区重庆地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均有所减少,建设用地扩张明显;土地利用变化导致区域2000-2007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所降低。区域内生物多样性丰富,其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5个关键区域为大巴山地区、金佛山地区、四面山地区、方斗山-七曜山以及长江干支流湿地与河流生物多样性区域。成渝经济区重庆地区土壤侵蚀敏感性以轻、中度敏感性为主;渝东北、渝东南土壤侵蚀敏感性较高,一小时经济圈范围内土壤侵蚀敏感性较低。成渝经济区重庆地区石漠化敏感性以不敏感为主,敏感区主要分布在开县、石柱县和南川区。生境敏感性以不敏感为主,区域内不敏感区连片分布,中度以上生境敏感区呈零星斑块状分布在开县、云阳县、万州区、石柱县、南川区、万盛区、綦江县、江津区以及西南—东北方向的平行岭谷区。根据区域主导生态功能构建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一级生态安全区占10.03%,二级生态安全区占25.86%,三级生态安全区占64.11%。一级生态安全区重点区域为武陵山区、渝南金佛山和四面山。二级生态安全区重点区域为重庆都市区“四山”地区、三峡库区库周山地区域。三级区主要分布在渝西方山丘陵区域。成渝经济区重庆地区重点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大生态问题有:三峡库区水生态安全、消落带生态环境、库区及周边山地地质灾害、生物多样性受威胁以及矿山生态环境破坏等。 对区域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制约进行识别和分析结果表明,成渝经济区重庆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大;可开发利用水资源潜力较大,但分布不均;水环境容纳能力较高,但部分区县水环境已超载,对产业发展形成约束;大气环境处于轻度超载等级,用地适宜布局的一小时经济圈大多数区域大气环境已超载,对重点产业的发展约束较大;开县、云阳县、万盛区、南川区、石柱县对产业发展的生态限制较高。 根据成渝经济区重庆地区重点产业发展的情景设计,对成渝经济区重庆地区重点产业发展的土地资源、水资源、水环境、大气环境、区域生态敏感性、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影响以及产业布局的生态环境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成渝经济区重庆地区重点产业发展将占用部分耕地和林草地;重点产业发展将导致部分区域水资源缺乏状况加剧;在提高资源环境效率的基础上,能达到增产不增污;产业集中的园区都避开了中度以上的生态敏感性区域;工业园区占地较小,不影响区域整体生态安全格局;但部分园区占地属于一级生态安全区,应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求严格控制或予以调控;重点产业空间布局主要在适宜开发用地和较适宜开发用地。 对产业发展的经济效益与区域生态环境耦合分析结果表明,成渝经济区重庆地区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基本处于拮抗时期,且耦合度和协调度明显存在着地域差异。主城区大多处于中等耦合水平、高度协调状态,大足县、荣昌县、双桥区、云阳县处于低等耦合水平、低度协调状态,其它地区大多处于中等耦合水平、中度协调状态。产业效益指数高的区县与生态环境支撑能力较高的区县之间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区域内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强度与耦合协调程度并没有在空间上达到良性协调。 根据以上生态影响分析,本文基于区域生态安全提出区域重点产业发展策略。一级生态安全区内严格禁止工业园区布局,以发展科考和生态旅游业为主;二级生态安全区内严格控制新的开发建设活动,发展山地特色农林产业。三级生态安全区内适宜农业发展和工业布局,但应确保基本农田保有量。综合考虑产业发展资源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构建了面向生态环境的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包括生态环境指数、经济规模指数、产品市场指数、经济效益指数、社会效益指数以及行业关联效应指数,运用熵值法和投入产出模型等方法进行定量综合比选,并结合研究区域发展要求,确定成渝经济区重庆地区主导产业为装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资源生产和供应业。建议成渝经济区重庆地区应尽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生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为基础,通过重点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完善和延伸产业链。
【学位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X820.3;F127
【部分图文】: 2 研究区域概况2.1 区域自然环境概况成渝经济区在地理位置上是指重庆与成都之间的四川盆地,范围大致包括:西至成都为中心的宝成-内昆铁路,东至重庆为中心的襄渝铁路,北至成达铁路,南至长江上游的重庆-宜宾沿线的区域,与四川攀西、川西北及陕西、甘肃、湖北、贵州、云南接壤。其中,成渝经济区中的重庆地区包含主城 9 区、万盛区、双桥区、涪陵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綦江县、潼南县、铜梁县、大足县、荣昌县、璧山县、万州区、梁平县、丰都县、垫江县、忠县县、开县、云阳县、石柱县等 31 区县。面积约为 5.1×104km2。
图 2.2 成渝经济区重庆地区工业园区分布图Fig. 2.2 Distribution of industrial parks in Chongqing of Cheng-Yu Economic Zone
区县2000 年 2007 年耕地 林地 草地 水域 建设用地 耕地 林地 草地 水域 建设用地梁平县 881.9 967.84 0 25.23 15.62 881.46 967.79 0 25.24 16.1云阳县 2256.49 1249.82 1.61 84.86 52.74 2256.2 1247.37 1.61 84.78 55.56涪陵区 1649.76 1059.97 86.94 93.21 54.78 1643.69 1058.93 84.65 92.65 64.84垫江县 882.22 591.38 0 32.33 10.25 882.13 588.69 0 32.49 12.87南川区 1106.62 1383.27 55.91 16.7 27.57 1106.22 1383.38 55.84 16.75 27.88丰都县 1390.14 1304.18144.06 55.36 10.17 1389.13 1304.34 143.99 55.15 11.3石柱县 1084.09 1748.08150.12 29.39 6.88 1083.62 1748.18 150.1 29.39 7.37合计 30722.34 17900.34482.11200.95 943.36 30625.55 17879.11 479.17 1197.08 1068.1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国家出台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1年06期
2 ;希悦尔公司(Sealed Air)喜获两项殊荣[J];中国包装工业;2011年07期
3 ;中国肉类协会即将举办2011年“两会一节”[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1年04期
4 ;陕茶和安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J];茶世界;2011年08期
5 ;卡德莱化工(珠海)有限公司[J];广东科技;2011年11期
6 袁爱群;雷福厚;黄奇良;谭学才;;面向北部湾经济区开发的化学基础课程结构体系的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0期
7 ;本刊征稿启事[J];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2011年02期
8 王亚明;朱与建;;提高营销理念 改进营销模式——2011年中国轮胎营销高级研讨会在海宁召开[J];中国橡胶;2011年11期
9 ;杭茶院与信阳市浉河区签订茶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J];中国茶叶加工;2011年02期
10 ;印刷包装业之布局[J];印刷经理人;2011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红艳;成渝经济区重庆地区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生态影响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韩斌;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分析的成渝经济区产业关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3 白旻;后发大国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4 涂妍;南贵昆经济区开发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5 沙雪斌;中国县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6 王东;珠海市政府主导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王新祝;水电旅游城发展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8 王德忠;区域新型工业化目标模式及实现路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9 周雄志;我国人造板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牛凯龙;基于历史视角的(货币)经济区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景璟;经济区视角下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D];暨南大学;2012年
2 苏伟豪;成渝经济区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1年
3 桑义明;汕头经济区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郑媛;关中—天水经济区民间资本运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5 关健;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特征及特色海洋经济区构建研究[D];宁波大学;2012年
6 何德军;中国南车城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战略改善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7 刘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县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8 谢添;国有大型煤炭集团产业发展战略和管理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王文龙;常州市医药产业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10 徐春妍;安溪铁观音茶产业发展初探[D];厦门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
28704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870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