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总磷测定中现场前处理方式及分析方法比对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6 14:54
针对目前地表水总磷测定中样品采集和分析过程普遍存在的技术问题,选取多泥沙河流(长江、黄河)、感潮河段(浙闽片区)、湖库(太湖流域) 3类典型水体的多个点位,以及代表一般河流(除多泥沙河流和感潮河段以外的河流)水体的点位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现场前处理方式和分析方法对总磷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现场前处理方式是影响总磷测定结果的主要因素,总磷浓度与浊度呈正相关。对于地表水采样,建议一般河流(沉降30 min后,浊度50 NTU)采用沉降30 min的现场前处理方式,泥沙含量大的水体(沉降30 min后,浊度≥50 NTU)采用4000 r/min离心2 min的现场前处理方式,多藻类湖库水体采用63μm筛过滤的现场前处理方式。可通过浊度色度补偿消除实验室比色干扰。
【部分图文】:
图2显示,多泥沙感潮河段(浙闽片区)不同点位的泥沙等悬浮固体的沉降速度不同,至沉降基本稳定后,不可沉降的固体量也不同。样品B1不可沉降固体量约为5 mg/L,沉降8 h后基本稳定;B2不可沉降固体量约为49 mg/L,沉降96 h后基本稳定;B3不可沉降固体量约为11 mg/L,沉降48 h后基本稳定;B4不可沉降固体量约为6 mg/L,沉降24 h后基本稳定。因此,对于多泥沙感潮河段(浙闽片区),沉降30 min不能将可沉固体与悬浮固体有效分离,沉淀稳定需要较长时间,且不同点位的所需时长各不相同。总磷水样的有效期为24 h[16],该实验中只有B1能在有效期内达到沉降稳定。对比不同的离心实验结果,与沉降稳定时悬浮物浓度最为接近的是4 000 r/min离心2 min。根据离心实验结果,在现场采样过程选取的离心条件为4 000 r/min离心2 min。
对比不同现场前处理方式下的浊度值(图3)及不同实验室分析方法下的总磷浓度(图4),采用4 000 r/min离心2 min、0.45μm滤膜过滤的现场前处理方式时,所得水样浊度较低,3种实验室分析方法间的总磷浓度差异较小。采用沉降30 min、63μm筛过滤的现场前处理方式时,所得水样浊度较高,3种实验室分析方法间的总磷浓度差异较大。采用20μm滤膜过滤的现场前处理方式时,多泥沙河流水体在3种实验室分析方法下所得总磷浓度差异较大,感潮河段、湖库水体差异相对较小。图4 不同现场前处理方式及不同实验室分析方法下总磷测定结果比对
图3 浊度及总磷浓度趋势比对对比前4种现场前处理方式(不考虑0.45μm滤膜过滤测定溶解态总磷的情况)可知,多泥沙河流水体采用63μm筛过滤的现场前处理方式时,沉降性固体的去除效果最差;采用4 000 r/min离心2 min的现场前处理方式时,沉降性固体的去除效果最好。感潮河段水体采用沉降30 min的现场前处理方式时,沉降性固体的去除效果最差;采用4 000 r/min离心2 min及20μm滤膜过滤的现场前处理方式时,沉降性固体的去除效果较好。湖库水体采用沉降30 min的现场前处理方式时,沉降性固体的去除效果最差;采用4 000 r/min离心2 min的现场前处理方式时,沉降性固体的去除效果最好;采用63μm筛过滤的现场前处理方式时,所得总磷浓度值低于采用沉降30 min的现场前处理方式,可见63μm筛过滤的现场前处理方式对藻类有一定的滤除作用,藻类去除效果优于沉降30 min的现场前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本文编号:2886363
【部分图文】:
图2显示,多泥沙感潮河段(浙闽片区)不同点位的泥沙等悬浮固体的沉降速度不同,至沉降基本稳定后,不可沉降的固体量也不同。样品B1不可沉降固体量约为5 mg/L,沉降8 h后基本稳定;B2不可沉降固体量约为49 mg/L,沉降96 h后基本稳定;B3不可沉降固体量约为11 mg/L,沉降48 h后基本稳定;B4不可沉降固体量约为6 mg/L,沉降24 h后基本稳定。因此,对于多泥沙感潮河段(浙闽片区),沉降30 min不能将可沉固体与悬浮固体有效分离,沉淀稳定需要较长时间,且不同点位的所需时长各不相同。总磷水样的有效期为24 h[16],该实验中只有B1能在有效期内达到沉降稳定。对比不同的离心实验结果,与沉降稳定时悬浮物浓度最为接近的是4 000 r/min离心2 min。根据离心实验结果,在现场采样过程选取的离心条件为4 000 r/min离心2 min。
对比不同现场前处理方式下的浊度值(图3)及不同实验室分析方法下的总磷浓度(图4),采用4 000 r/min离心2 min、0.45μm滤膜过滤的现场前处理方式时,所得水样浊度较低,3种实验室分析方法间的总磷浓度差异较小。采用沉降30 min、63μm筛过滤的现场前处理方式时,所得水样浊度较高,3种实验室分析方法间的总磷浓度差异较大。采用20μm滤膜过滤的现场前处理方式时,多泥沙河流水体在3种实验室分析方法下所得总磷浓度差异较大,感潮河段、湖库水体差异相对较小。图4 不同现场前处理方式及不同实验室分析方法下总磷测定结果比对
图3 浊度及总磷浓度趋势比对对比前4种现场前处理方式(不考虑0.45μm滤膜过滤测定溶解态总磷的情况)可知,多泥沙河流水体采用63μm筛过滤的现场前处理方式时,沉降性固体的去除效果最差;采用4 000 r/min离心2 min的现场前处理方式时,沉降性固体的去除效果最好。感潮河段水体采用沉降30 min的现场前处理方式时,沉降性固体的去除效果最差;采用4 000 r/min离心2 min及20μm滤膜过滤的现场前处理方式时,沉降性固体的去除效果较好。湖库水体采用沉降30 min的现场前处理方式时,沉降性固体的去除效果最差;采用4 000 r/min离心2 min的现场前处理方式时,沉降性固体的去除效果最好;采用63μm筛过滤的现场前处理方式时,所得总磷浓度值低于采用沉降30 min的现场前处理方式,可见63μm筛过滤的现场前处理方式对藻类有一定的滤除作用,藻类去除效果优于沉降30 min的现场前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龚非;邓耀成;戴仪;;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及前处理工艺综述[J];中国工程咨询;2017年10期
2 范菲菲;阎献芳;周玮;朱大雁;;不同前处理方式的ICP-MS法测定贵州省典型土壤中7种重金属元素[J];江苏农业科学;2016年01期
3 魏凤;徐怀洲;向春晓;刘颖;袁林;杨刚;;不同前处理方式下钠基蒙脱石对重金属镉的吸附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8年03期
本文编号:28863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886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