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北方中小河流生态修复方法及案例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20 16:37
   我国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损坏,给水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造成了很大危害,也给人类的饮水安全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河流生态修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都起步较晚。在水环境急剧恶化的今天,我国也非常重视受损河流和水体的生态修复工作,并于2008年启动了以控制水体污染、维持河流健康为目标的重大科技专项之一“水专项”—“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的简称,并设立了河流、湖泊等主题,旨在为中国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至今,虽然国内外对河流生态修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河流生态修复应以什么理论作指导,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等具体问题上,仍缺乏相应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鉴于此,本研究针对北方中小河流存在的降雨时有水流,无降雨时河道无水流、农田侵蚀蚕食河岸严重、河流景观及亲水性差的普遍问题,从保护农地、恢复河流生态和文化功能的视点,探讨了北方中小河流的生态修复方法,并运用其实施构筑了适于乡村经济发展与水环境保护的北方中小河流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模式,从理论和技术两方面验证了其实用性。本研究的成果能够为我国北方中小河流的生态治理乃至全国河流的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和可参考的案例。取得的重要成果为: 1.研究了适合我国北方中小河流生态修复的尺度,并提出了适合不同修复尺度的技术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2.应用本研究提出的生态修复技术方法,构筑了北方中小河流的生态修复原位实物模型(实验河道),并以模仿实验河道施工的河道治理工程为对照,从工程安全、生态和景观亲水尺度验证了技术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实验河道在上述三个尺度上均优于对照河道。 3.由河道整体设计结构比较可知,实验河道采用了维持河道水流连续性的设计,将降雨通过构筑河道湿地的形式尽可能地储存在河道内,并通过通水溢流堰维持河道水流的连续性。而对照河道的设计只是简单的模仿实验河道,并没有理解实验河道设计的基本原理。 4.局部设计结构比较表明,对照河道为了减少经济成本,护岸木桩尺寸、布设间距;护岸块石粒径、构筑结构等均劣于实验河道的设计结构。 5.从生态和景观及亲水尺度验证了两条河道的功能性,结果表明,实验河道在生境恢复及水文过程完整性维持、保护农地、净化水质等生态功能上显著优于对照河道;实验河道通过构建亲水护岸、营造水体空间、园林式河岸构建创造出了近自然的亲水景观空间,通过访问附近居民的研究方式验证了其效果,而对照河道则只是生态护岸,而没有实现其亲水和景观效果。
【学位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Q948
【部分图文】:

框架图,法案,河流生态,世界主要国家


要国家河流生态修法案、框架r restoration act and framework of the major countries in the world示,现今世界上主要国家均已经形成了适应本国的法案建设省河川砂防技术标准(案)及解说(设计篇)》、美国和土石坝景观植被和管理导则》、英国《河流恢复技术手册等等。这进一步加剧了中国河流生态修复相应方法出台方法、手册具有其自身适用性,即相应的标准、法案是针、经济等编写。判性、选择性的借鉴国外已有的标准、法案,因地制宜的,制定出与我国不同区域经济水平、地域特色相适应的河地域特点决定

河流,混凝土包,人类


图 1-2 混凝土包裹下的河流,将人与河流分离开,人类难以亲近河流Figure 1-2 Rivers wrapped with concrete separate people from it and make it be hard to get close to the rivers(1)我国大部分河流的现状由于经济发展对河流过度干扰,致使河流现状表现在以下 5 个方面的:① 河流为简简单单的混凝土防洪渠道;② 河流变为城市和乡村的下水道;③ 河流变为垃圾④ 河流变为交易市场;⑤ 河流变得难以接近,文化不能得到传承[5]。

河流,经幡,花红,水暖


g. 河流变为交易市场(青岛市内河) h. 文化得不到传承,经幡只能悬挂在石笼上 (拉萨河图 1-3 我国大部分河流现状Figure 1-3 Curr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s rivers(2)自然河流原貌自然的河流应该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九曲回环;“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坦荡磅礴;“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的自然洒脱;更应该是“竹外桃花两三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淳朴悠闲;“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真情浓意;“日出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绚烂美景。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雷建元;马明呈;;不同处理对旱柳扦插育苗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3期

2 颜兵文;肖瑞龙;;河岸带的功能与管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7期

3 朱金兆,吴斌,毕华兴;地理信息系统在黄土高原小流域分类中的应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4年03期

4 孙鹏,王志芳;遵从自然过程的城市河流和滨水区景观设计[J];城市规划;2000年09期

5 由文辉;顾笑迎;;国外城市典型河道的治理方式及其启示[J];城市公用事业;2008年04期

6 陆庆轩;曹伟;;关于旱柳是东北地区乡土树种观点的辨析[J];中国城市林业;2010年02期

7 杨海军,内田泰三,盛连喜,王德利;受损河岸生态系统修复研究进展[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8 段水旺,章申;中国主要河流控制站氮、磷含量变化规律初探[J];地理科学;1999年05期

9 董哲仁;;探索生态水利工程学[J];中国工程科学;2007年01期

10 朱晨东;河道的生态治理——北京转河生态化改造[J];北京规划建设;2003年05期



本文编号:28916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8916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b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