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渗滤液回灌的厌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快速稳定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0 02:03
传统的垃圾卫生填埋场具有填埋垃圾稳定速率慢、渗滤液难处理且费用高等不足,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不仅能加快填埋垃圾的稳定进程,还能减少渗滤液的排放量和污染强度,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城市垃圾处理方式。作为最主要的一种控制措施,渗滤液回灌能大大加快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稳定进程。本文即以渗滤液回灌为主线,研究它在厌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快速稳定进程中的影响和作用。 本文通过模拟实验首次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回灌方式(不同回灌频率、回灌量和回灌速率)下渗滤液在不同填埋垃圾(不同垃圾密度和厚度)中的运移和滞留特征;对比研究了不同渗滤液回灌频率对厌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启动和稳定进程的影响,并以实验成果为依据,在全面利用填埋垃圾固相可降解有机物量、渗滤液COD浓度和产甲烷速率三方面信息的基础上,建立了厌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稳定的动力学模型。针对厌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运行后期渗滤液COD浓度衰减慢、氨氮浓度长期偏高的不足,首次提出通过改变运行方式来加速其稳定进程的理念,并在室内模拟实验中得以成功实施。 通过回灌渗滤液水力特性实验研究表明:①填埋垃圾的有效贮水率是渗滤液回灌方式和环境温度的函数。回灌频率越高,...
【文章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回灌渗滤液水力学实验现场
后倒入垃圾柱顶部的渗滤液回灌水箱,回灌完毕后关闭除气体收集管以外的所有阀门,以防止实验垃圾柱内渗滤液和气体的外溢。进入稳定产甲烷期以后,各垃圾柱均用增压泵进行回灌,实验现场见图4一1。③垃圾装填本实验开始于2002年8月31日,装柱时在每个垃圾柱内同时装入含水率为59.01%的生活垃圾60.3kg。实验垃圾取自西南交通大学家属区,垃圾组成见表4一1。由于垃圾柱直径不大,装柱前将大块垃圾破碎到5cm左右以克服尺度效应的影响。由于填埋时压实操作的差异,装柱后各垃圾柱的密度并不完全一致,见表4一2。表4一l实验垃圾组成成分比例/%庭院竹木织物8.546.103.66灰渣36.59表4一2实验垃圾柱装填情况编号垃圾层厚度/cm密度z(kg/m,)87.03644.3185.62654.9390.96616.4886.99644.6185.34657.08
实验现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渗滤液特征及处理方法[J]. 李启彬,刘丹,欧阳峰. 中国给水排水. 2003(11)
[2]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稳定技术[J]. 李启彬,刘丹,欧阳峰,韩志勇.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3(04)
[3]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临时覆盖材料的选择探讨[J]. 李启彬,刘丹,杨立中.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3(04)
[4]200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J]. 环境保护. 2003(07)
[5]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渗滤液及其处理对策[J]. 李启彬,刘丹,欧阳峰. 四川环境. 2003(02)
[6]渗滤液回灌条件下生化反应器填埋场水分运移数值模拟[J]. 王洪涛,殷勇. 环境科学. 2003(02)
[7]垃圾BDM分析及其应用[J]. 王罗春,赵由才,陆雍森. 环境卫生工程. 2003(01)
[8]垃圾填埋场水分迁移模型的应用研究[J]. 殷勇,王洪涛,张相锋.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2(10)
[9]填埋场渗滤液水质变化预测模型实验研究[J]. 蒋建国,毕志清,王伟,陈石,李柱贤,冯向明. 环境科学. 2002(05)
[10]生活垃圾堆肥应注意的若干技术经济问题[J]. 曹作忠,陈军平,高海成,刘辉,罗晋阳. 环境保护. 2002(08)
本文编号:2907883
【文章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回灌渗滤液水力学实验现场
后倒入垃圾柱顶部的渗滤液回灌水箱,回灌完毕后关闭除气体收集管以外的所有阀门,以防止实验垃圾柱内渗滤液和气体的外溢。进入稳定产甲烷期以后,各垃圾柱均用增压泵进行回灌,实验现场见图4一1。③垃圾装填本实验开始于2002年8月31日,装柱时在每个垃圾柱内同时装入含水率为59.01%的生活垃圾60.3kg。实验垃圾取自西南交通大学家属区,垃圾组成见表4一1。由于垃圾柱直径不大,装柱前将大块垃圾破碎到5cm左右以克服尺度效应的影响。由于填埋时压实操作的差异,装柱后各垃圾柱的密度并不完全一致,见表4一2。表4一l实验垃圾组成成分比例/%庭院竹木织物8.546.103.66灰渣36.59表4一2实验垃圾柱装填情况编号垃圾层厚度/cm密度z(kg/m,)87.03644.3185.62654.9390.96616.4886.99644.6185.34657.08
实验现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渗滤液特征及处理方法[J]. 李启彬,刘丹,欧阳峰. 中国给水排水. 2003(11)
[2]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稳定技术[J]. 李启彬,刘丹,欧阳峰,韩志勇.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3(04)
[3]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临时覆盖材料的选择探讨[J]. 李启彬,刘丹,杨立中.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3(04)
[4]200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J]. 环境保护. 2003(07)
[5]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渗滤液及其处理对策[J]. 李启彬,刘丹,欧阳峰. 四川环境. 2003(02)
[6]渗滤液回灌条件下生化反应器填埋场水分运移数值模拟[J]. 王洪涛,殷勇. 环境科学. 2003(02)
[7]垃圾BDM分析及其应用[J]. 王罗春,赵由才,陆雍森. 环境卫生工程. 2003(01)
[8]垃圾填埋场水分迁移模型的应用研究[J]. 殷勇,王洪涛,张相锋.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2(10)
[9]填埋场渗滤液水质变化预测模型实验研究[J]. 蒋建国,毕志清,王伟,陈石,李柱贤,冯向明. 环境科学. 2002(05)
[10]生活垃圾堆肥应注意的若干技术经济问题[J]. 曹作忠,陈军平,高海成,刘辉,罗晋阳. 环境保护. 2002(08)
本文编号:29078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907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