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嘉陵江白庙子段地表水质季节变化特征及评价

发布时间:2020-12-29 00:27
  为了解河流表水中有机污染特征,于2016年9月-2017年9月连续监测了嘉陵江白庙子段水中5项水质指标的含量,并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嘉陵江白庙子段表水中各水质指标的含量均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质标准值。CODMn、BOD5含量的变化规律为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DO、NH3-N为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丰水期水中挥发酚低于枯水期与平水期。总体来说,丰水期水质好于平水期,平水期水质好于枯水期。 

【文章来源】:广州化工. 2020年18期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嘉陵江白庙子段地表水质季节变化特征及评价


嘉陵江白庙子段表水综合水质标识指数(A); 嘉陵江白庙子段不同水期表水综合水质级别(B)

子段,水质指标,嘉陵江


结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水体水质标准(CODMn≤6 mg/L、NH3-N≤1.0 mg/L、DO≥5 mg/L、BOD5≤4 mg/L、挥发酚≤0.005 mg/L),从图1可知,5项水质指标的含量均低于Ⅲ类水质标准值。嘉陵江白庙子段水中CODMn、BOD5的含量范围分别为3.0~5.8 mg/L、1.3~3.4 mg/L,其变化规律均为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这种季节变化规律可能与地表径流有关,丰水期受暴雨影响使得许多有机污染物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11]。DO的含量范围在5.2~8.4 mg/L,总体表现为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从1月到5月,由于温度回升幅度较大,溶解氧从8.4 mg/L降至6.6 mg/L,下降趋势很明显,直至夏季开始稳定,5~8月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在6.2~6.8 mg/L之间变化,变化幅度较小,在9月份达到了谷值,从9月开始溶解氧浓度则逐步上升。夏季水温升高后浮游植物迅速增加,消耗了水体中的溶氧,导致该季节DO浓度下降[14]。溶解氧浓度年内表现出夏季低,冬季高的特点,可能受到温度的影响,夏季河流的富氧能力弱于冬季,三峡库区巫山段和鄱阳湖水体的研究也得出相似的结论[12-13]。NH3-N平均值为0.32 mg/L,已达到地表水II级标准(≤0.5 mg/L),丰水期浓度最低,为0.21 mg/L。可能是因为枯水期和平水期主要集中在秋冬两季,水温较低时,氨氮转化速率较慢,随着水温的升高,丰水期水中活跃的微生物促进氨氮向硝氮转化,使水中氨氮含量逐渐降低[15]。挥发酚的含量范围在0.0007~0.0047 mg/L,丰水期平均浓度最低,为0.00096 mg/L,可能是由于丰水期河流水体流动性大,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及水体的自净[16]。


本文编号:29446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9446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b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