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耐热石油降解混合菌群降解特性及多环芳烃共代谢作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9 01:31
  近年来,随着石油的勘探开发和区域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石油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土壤污染日趋严重,成为制约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恢复其生态功能迫在眉睫。生物修复技术被认为是目前最具有生命力的治理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针对克拉玛依油田等中国西北地区油田气候环境独特、石油污染源分散的状况,本文从当地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获得一组高效耐热石油降解混合菌群,考察降解菌群的各种特性,为高温干旱地区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现场应用提供技术保障和理论基础。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如下:(1)克拉玛依油田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石油污染,土壤含油率在3.13%10.88%之间,石油污染使微生物种群趋于单一化和功能化,微生物种群多样性降低,常见的石油烃降解菌的存在为微生物修复技术开发过程中种源的选择提供参考;氮磷营养、水分含量和石油污染程度是石油降解菌生长繁殖的限制因素,因此在生物修复过程中应予以改善;(2)从克拉玛依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获得一组石油降解混合菌群KO5-2,温度耐受范围为3065℃,包含来自6个不同的菌属的12株可分离培养的单...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论文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石油污染土壤的现状和危害
        1.1.2 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
        1.1.3 石油污染生物降解机理研究进展
        1.1.4 微生物的共代谢作用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1.2.1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2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石油污染土壤微生态环境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石油污染土壤基本性质分析
        2.2.2 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数量
        2.2.3 石油污染土壤基本性质与微生物数量之间的典型相关分析
        2.2.4 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2.3 小结
第三章 石油降解混合菌群的筛选、鉴定及培养条件优化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石油降解混合菌群的富集筛选
        3.2.2 石油降解混合菌群的分离纯化
        3.2.3 石油降解混合菌群培养条件优化
    3.3 小结
第四章 混合菌群 KO5-2 的降解特性研究及群落结构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混合菌群 KO5-2 降解原油的族组分分析
        4.2.2 混合菌群 KO5-2 降解原油的模拟蒸馏分析
        4.2.3 混合菌群 KO5-2 降解石油烃组分的气相色谱分析
        4.2.4 混合菌群 KO5-2 降解多环芳烃的紫外光度分析
        4.2.5 混合菌群 KO5-2 的群落结构分析
        4.2.6 生物表面活性剂
    4.3 小结
第五章 混合菌群 KO5-2 共代谢 PAHs 途径和机理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混合菌群 KO5-2 共代谢单一 PAH
        5.2.2 混合菌群 KO5-2 共代谢混合 PAHs
        5.2.3 混合菌群 KO5-2 共代谢土壤中 16 种 PAHs
    5.3 小结
第六章 混合菌群 KO5-2 在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中的应用
    6.1 材料与方法
        6.1.1 实验材料
        6.1.2 实验方法
    6.2 结果与讨论
        6.2.1 石油污染土壤基本性质分析
        6.2.2 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条件的优化
        6.2.3 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效果研究
    6.3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技术及进展[J]. 杨翠云,郭淑政,刘琪,刘苏静,苑学霞.  安徽农业科学. 2009(33)
[2]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高效菌的降解特性[J]. 徐金兰,黄廷林,唐智新,肖洲强.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09(04)
[3]汕头湿地示范区红树林底栖动物体中石油烃组成特征分析[J]. 曹启民,陈桂珠,黄雄飞,翁壅钊.  环境化学. 2009(04)
[4]秸秆还田对土壤脱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动态变化的影响[J]. 陈强龙,谷洁,高华,秦清军,甄丽莎,陈胜男,孙利宁.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9(04)
[5]一株副球菌对污染土壤中多环芳烃的降解研究[J]. 毛健,骆永明,滕应,李振高.  土壤. 2009(03)
[6]油田区土壤微生物种群构成及系统分类初步研究[J]. 贾建丽,李广贺.  环境科学. 2009(04)
[7]共基质对优势菌降解原油的作用研究[J]. 冯晋阳,吴小宁.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9(03)
[8]油田区土壤石油污染特性及理化性质关系[J]. 贾建丽,刘莹,李广贺,张旭.  化工学报. 2009(03)
[9]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研究[J]. 李春荣,王文科,曹玉清.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9(02)
[10]生物表面活性剂在油田开采中的应用[J]. 朱海霞,方新湘,海日古丽.  现代化工. 2008(S2)

博士论文
[1]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生态系统土壤质量变化及调控措施[D]. 邱莉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2]油田土壤石油污染与原位生物修复技术研究[D]. 张宝良.大庆石油学院 2007



本文编号:29447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9447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c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