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四川县域生态文明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2 12:46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生态平等的新价值观、“五位一体‖的新战略观、“两座山论‖的新资源观、“保护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新经济观应运而生。党的十九大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撑点,富国必须富县。伴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县域生态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县域生态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县域居于执行落实国家政策关键位置,是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基层单位,推进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更贴近基层、贴近群众,有助于使各项政策更加精准地惠及最广大群众,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科学、合理地推进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刻不容缓。但是,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如何评价,县域生态文明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效应为何,不同的生态文明建设投入水平对县域经济发展有何种影响,县域生态文明建设如何作用到经济发展,作用过程及路径为何,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研究所选取四川省(除去川西高寒藏区与大小凉山彝区区县)的135个区县作为研究对象,以区域经济学理论、生态足迹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三阶段超效率DEA、... 

【文章来源】: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4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四川县域生态文明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


006年、2009年、2012年、2015年四川省植被NPP空间分布图

国内生产总值,科技投入,人口数,建筑面积


图 5-2 经济子系统Fig.5-2Subsystem of Economic如图 5-2 所示,该子系统主要反馈回路有:①国内生产总值→+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国内生产总值②国内生产总值→+总人口→+就业人员→+国内生产总值③国内生产总值→+总人口→+农村人口→+农业用地占用建筑面积→—建筑面积→+工业产值→+国内生产总值④国内生产总值→+科技投入→—能源消耗量→+工业总值→+国内生产总值⑤国内生产总值→+科技投入→+农业产值→+国内生产总值5.2.5.2 人口子系统人口系统是一种指数型增长结构,它也是生态系统利用的关键动力源。当人口数增加之后,土地利用类型及其结构都会显著改变。我国近些年经济发展良好,将来一段时间,人口数呈现出增长趋势,再加上城镇化发展,非农人数将会显著

子系统,耕地面积,人口


图 5-3 人口子系统Fig.5-3Subsystem of Population如图 5-3 所示,该子系统具备的反馈回路有:①总人口→+年出生人口→+总人口②总人口→+年出生人口→+年新增人口→+总人口③总人口→+年死亡人口→-总人口5.2.5.3 耕地子系统耕地是人们重要的生存资料,也是农业的重要基础。耕地有了保障,草地和林地才有发展空间。通常,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关系密切,后者受到前者的极大影响。然而,国家建设会不同程度耗用一定的耕地面积。而另一方面,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增加,人类的粮食需求也会显著增加,这就需要大力垦荒,确保耕地面积的提升。由此可以得出该子系统的反馈回路。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保持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J]. 王从河.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7(08)
[2]2004-2013年忻州市生态足迹和承载力变化[J]. 赵鹏宇,步秀芹,崔嫱,张俊卿,王翠萍,冯文勇.  水土保持研究. 2017(04)
[3]乌海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J]. 塔娜,宁小莉.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7(05)
[4]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承载力评价[J]. 吕萍,陈欢欢.  区域经济评论. 2017(03)
[5]基于Stella的江苏近海海域生态足迹模拟分析[J]. 王子超,晁敏.  中国水产科学. 2017(03)
[6]甘南藏族自治州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分析[J]. 张佩佩,董锁成,李泽红,马蓓蓓,李飞.  生态科学. 2017(02)
[7]基于旅游生态足迹的拉萨乡村旅游地生态补偿标准——以次角林村为例[J]. 徐秀美,郑言.  经济地理. 2017(04)
[8]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的青藏高原东部高寒牧区可持续发展研究[J]. 李文龙,余翠,赵新来,梁天刚,张金林,许静.  草业学报. 2017(04)
[9]基于生态足迹的澧水流域生态补偿研究[J]. 郭荣中,申海建.  水土保持研究. 2017(02)
[10]基于生态足迹的江西省可持续发展评价[J]. 刘海,殷杰,陈晶,陈晓玲.  测绘科学. 2017(05)

博士论文
[1]陕西省县域经济增长方式研究[D]. 杨宏亮.西北大学 2014
[2]基于GIS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要素和空间格局研究[D]. 刘德赢.东北师范大学 2014
[3]中国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 周维现.武汉大学 2013
[4]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 董传岭.华中科技大学 2012
[5]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分析[D]. 杨建军.东北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不同利用方式下新疆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能值生态足迹评估[D]. 边艳霞.塔里木大学 2017
[2]县域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D]. 邢晋.山西财经大学 2016
[3]苍南县城镇化过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 姚灿.浙江大学 2015
[4]基于SEM模型的县域经济考核评价体系研究[D]. 宋珊珊.河北经贸大学 2015
[5]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 刘志强.河南农业大学 2014
[6]重庆市县域生态文明竞争力研究[D]. 张毅.重庆工商大学 2014
[7]县域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科技支撑研究[D]. 唐隆华.成都理工大学 2014
[8]国外真实发展指标(GPI)研究及其在我国的应用[D]. 李宣.西南交通大学 2014
[9]西北五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比较研究[D]. 杨林青.兰州商学院 2013



本文编号:29728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9728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7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