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铁基物种活化过硫酸盐修复土壤异丙隆污染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3 09:09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工业、生活中各类废弃物的无序排放,以及农业发展中化肥、农药等的大量使用,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土壤污染,制约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基于过硫酸盐氧化剂的化学氧化技术可有效降解土壤及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但尚存在降解速率较慢、氧化剂的利用效率低下、易受土壤和水体环境因子变化的影响等缺点。本论文以异丙隆这一较为常见的取代脲类除草剂为目标污染物,主要研究了不同铁基化合物对过硫酸盐体系化学降解的影响因子和调控规律,初步探索了铁基化合物和过硫酸盐的相互作用机制和氧化自由基的指认。论文第二章初步探究了PS(Persulfate)浓度、Fe2+浓度、土水比、初始pH、温度等影响过硫酸盐活化和异丙隆降解的主要因素。论文第三章探究了不同络合剂的添加如:草酸、EDTA(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酒石酸、柠檬酸对Fe2+活化PS的影响。论文第四章通过市政污泥制备了生物炭类活化剂SDBC(Sludge-Derived Biochar)、CuFe@SDBC和Fe3O4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铁基物种活化过硫酸盐修复土壤异丙隆污染的研究


热蒸汽抽提技术示意图

示意图,植物修复技术,示意图


图 1-2 植物修复技术示意图复是近 10 年土壤修复领域中生物修复的热中的污染物通过生物转化、降解、吸附等的。利用的微生物主要为外来微生物、基种类多、资源丰富、微生物修复对污染场同样具有广阔的前景。通过向污染土壤中加入化学试剂,包括氧固化剂(针对重金属污染)等,利用氧化,使土壤中的污染物转化为低毒或者无毒的化学修复主要过程包括固化/稳定化、土壤淋

示意图,稳定化,示意图,淋洗剂


图 1-3 固化/稳定化示意图2)土壤淋洗壤淋洗(Soil Washing)指采用通过添加水或淋洗剂冲刷土壤,从而通污染物从土壤相转移到液相,再经过固液分离,含污染物的淋洗剂的成的技术[13,14]。技术处理周期较短、处理效率高、耗资少、能够有效的减少土壤的处洗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回收,因此在污染程度较高的土壤修复中已经的应用。目前常用的淋洗剂包括各种表面活性剂、环糊精、部分有机取的油脂等。一般会根据污染土壤的理化性质以及污染类型在修复过的淋洗剂。但是,土壤淋洗法对于土壤粘/粉粒含量高于 25%的土壤,效果,其应用受到限制。3)化学氧化法前,在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修复方面,原位化学氧化(in situ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重金属污染场地原位固化稳定化修复试验研究[J]. 夏威夷,杜延军,冯亚松,李发生,李春萍,阎秀兰,任伟伟,张黎明.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7(11)
[2]微波无极灯辅助芬顿法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J]. 周超,赵晴,邱林清,李久义,孟了,吕慧.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7(08)
[3]异位热解吸技术在有机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和发展[J]. 杨勇,黄海,陈美平,李鹏,牛静,张文,徐峰,何云飞,田立斌,杜伟.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2016(06)
[4]微波辅助芬顿试剂降解联苯胺废水的研究[J]. 黄卫红,阮介兵,陈义群,葛建华,王晶博.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9(08)
[5]异位化学淋洗修复石油类污染土壤[J]. 籍国东,周国辉.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6)
[6]影响土壤中PAHs降解的环境因素及促进降解的措施[J]. 邢维芹,骆永明,李立平.  土壤通报. 2007(01)
[7]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研究进展[J]. 李文一,徐卫红,李仰锐,刘吉振,王宏信.  污染防治技术. 2006(02)
[8]四种景天属植物对锌吸收和累积差异的研究(英文)[J]. 龙新宪,杨肖娥,叶正钱,倪吾钟,石伟勇.  Acta Botanica Sinica. 2002(02)
[9]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及其对砷的富集特征[J]. 陈同斌,韦朝阳,黄泽春,黄启飞,鲁全国,范稚莲.  科学通报. 2002(03)
[10]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J]. 刘秀梅,聂俊华,王庆仁.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1(01)

博士论文
[1]基于有机酸络合铁离子活化过硫酸盐技术氧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D]. 韩东晖.华南理工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铁化合物活化过硫酸钠氧化修复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研究[D]. 曾彪.浙江大学 2014



本文编号:29949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9949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e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