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垃圾焚烧过程受热面积灰烧结特性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3 12:18
  在生活垃圾焚烧过程中,受热面的烧结积灰及由此引发的事故是威胁焚烧设备安全、高效运行的主要原因之一。要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置目标,对垃圾焚烧积灰的烧结特性、机理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主要通过对垃圾焚烧炉进行现场取样分析,并结合实验室小型机理实验研究,揭示垃圾焚烧积灰的烧结机理和特性。综合采用了多种分析测试方法,如灰成分分析,扫描电镜、能谱等微观分析方法,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离子交换色谱,氮吸附等,对积灰烧结特性进行多方面的研究。普遍认为,垃圾焚过程中钙和碱金属是造成受热面积灰的主要矿物元素,本文的研究对垃圾焚烧设备的运行优化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研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首先,基于对实际垃圾焚烧过程的积灰研究,分别对生活垃圾进行取样灰化分析,对垃圾焚烧炉的受热面烧结积灰、模拟积灰棒积灰、腐蚀性积灰进行取样分析。分析结果认为,生活垃圾中渣土和厨余是主要的成灰组分,垃圾灰的高钙特征明显,受热面烧结积灰中CaSO4物相含量很突出,属Ca-S型积灰。垃圾焚烧飞灰颗粒无熔融迹象,烧结积灰由致密的烧结结构与松散烧结颗粒共同构成,微观特性表现为大量具有...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垃圾焚烧过程受热面积灰烧结特性实验研究


流化床垃圾焚烧炉结构简图

灰粒,积灰,气相扩散,沉积方式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一许明磊第一章绪论煤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在燃烧过程中,无机物经历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后以气相、液相和固相的形式随烟气经尾部烟道离开锅炉。无机物转化为气、液、固的比例取决于煤中无机组份的化学特性、煤粒的物理特性以及燃烧条件等。2.灰粒的输运和沉积机理要形成积灰,灰粒首先必须输运并停留在沉积部位。一般将灰的沉积机理归于扩散、热泳力、惯性、涡流扩散、机械网罗、化学反应等等,并按积灰的生成顺序将其分层研究[’“一’4】。

示意图,硫酸盐化,模式,示意图


Laursen等[70]通过对脱硫剂脱硫反应的分析总结了三种硫酸盐化反应的模式,一是经典的核反应模式,二是通过颗粒的裂隙网格进行的反应模式,三是均匀反应模式,如图1.5所示。核反应模型网格反应模型均匀反应模型化L.甲肠甲!盐卜日易...酸,口...阅硫‘翻..,二飞价.r、二蔽’,共醉匕犷、撼决}硫酸盐化幸冬积,”哪、_、葵门;:嘿呀一卜访冷燕·砂硫酸盐化+命.图1.5硫酸盐化模式示意图对于收缩核反应模型的后期扩散机理,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气相扩散理论尸‘,72],即认为cao颗粒被caso;产物层包裹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燃煤固体产物中含钙矿物的迁移与多相反应[J]. 刘豪,邱建荣,熊全军,孔凡海,张小平,王泉海,肖贤云.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5(11)
[2]垃圾焚烧气氛中碱金属氯化物的腐蚀机理[J]. 祝建中,陈烈强,甘轲.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3)
[3]流化床中煤掺混垃圾燃烧时受热面积灰的研究[J]. 张军,范志林,徐益谦.  燃烧科学与技术. 2004(05)
[4]水蒸汽对CaO颗粒脱硫反应催化作用的实验研究[J]. 王世昌,徐旭常,姚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4(09)
[5]生石灰粉和飞灰物料团脱硫反应的模型研究[J]. 刘向军,徐旭常.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04(01)
[6]DG1025锅炉高温再热器高温腐蚀原因分析与防止措施[J]. 杨厚君,李正刚,李朝志,李凤成.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3(11)
[7]垃圾焚烧炉氯源对氯化氢和二噁英排放的影响[J]. 李晓东,杨忠灿,严建华,陆胜勇,倪明江,岑可法.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03(06)
[8]垃圾焚烧灰渣中硫、氯、氟及磷的沉积分布规律[J]. 阎常峰,林伯川,陈恩鉴,陈勇.  燃烧科学与技术. 2003(02)
[9]锅炉高温腐蚀实验研究[J]. 陈鸿伟,李永华,梁化忠.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3(01)
[10]石灰石对CFB锅炉灰熔性影响的试验研究[J]. 杨志忠,何秀英,沈坚勇.  动力工程. 2002(06)

博士论文
[1]煤和黑液水煤浆沾污结渣机理及灰沉积动态特性研究[D]. 兰泽全.浙江大学 2004
[2]高温氯盐环境中金属材料的腐蚀[D]. 马海涛.大连理工大学 2003
[3]钙基脱硫剂反应性能评价体系及反应机理的研究[D]. 刘妮.浙江大学 2002
[4]燃烧过程中二噁(口英)的生成及排放特性的研究[D]. 徐旭.浙江大学 2002



本文编号:29951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9951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1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