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环境承载力的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法研究及应用
发布时间:2021-01-27 05:17
中国水环境问题形势严峻,为此而开展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又未能与水环境质量改善建立输入响应关系。虽然国际上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实施相对成熟,但是由于国情和基础的不同,一些技术方法现阶段在我国还难以适用,亟需提出适合我国水质目标管理核心的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法。为此,本文针对我国水污染物总量控制中的水环境容量计算、水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区域污染物总量分配等关键技术难点开展了方法创新研究,并提出了一套基于水环境承载力的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法体系,在河南省进行了实践应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多重水质目标管理的实际,提出了多重水质节点控制的处理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划分水环境容量计算单元。考虑混合区水质达标和多重水质控制断面达标要求,在水环境容量解析计算模型基础上引入混合区范围计算方法和水质节点控制方法,建立了混合区水质节点控制的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同时实现混合区控制和多重水质节点控制。(2)提出了水环境承载力是由水体水环境容量和水环境质量共同决定的内涵。以此为依据,在水环境容量承载率和水质承载率计算方法相互修正基础上,依据内梅罗指数方法,构建了多类型污染指标的耦合容量-水质的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方...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水环境容量计算流程
河流流量变化对水质的影响,虽然其不反映污染物的降解和迁移机理,纳污染物能力与径流量是密切相关的。因此,LDC 法非常适合用于分染物浓度受水文流量影响时水质问题发生的时空特征,查找污染物超标标原因,基于这些超标原因分析来确定污染物总量控制所应该选择的适件。接下来将对基于 LDC 的分时域水环境问题诊断方法在总量控制应键环节进行梳理分析。流量历时曲线构建C 法的首要步骤是流量历时曲线的构建。将河流断面在一定时期内的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将不同流量保证率的流量在图上用曲线就构成了流量历时曲线(孙辰,2013;王双玲,2014;王生愿等,2016)历时曲线图中,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代表保证率和流量,流量历时曲线图见图 5-2。
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决策服务中得到应用,本省开展了案例的实践验证研究。主要包括区域概况和质响应关系模型建立、水环境容量计算、水环境承载总量控制对策建议研究等内容。选用河南省作为案例从而更能体现方法体系在中国的适用性和推广性等域概况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黄海平原的西南部。 10 个省直管县)。河南省是全国人口最多的省,20,常住人口 9436 万人,全省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 5 34939.38 亿元。全省国土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1地理位置图见图 6-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郑州市贾鲁河水环境容量及污染调控研究[J]. 穆小玲,席献军,朱洪生,俞芳琴,向龙. 人民黄河. 2018(09)
[2]基于水质目标管理的涑水河水环境容量研究[J]. 刘璐瑶,冯民权.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8(02)
[3]基于水质目标的异龙湖流域精准治污决策研究[J]. 邹锐,苏晗,余艳红,王俊松,叶瑞,刘永.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2)
[4]基于国考七桥瓮断面水质达标秦淮河流域水环境容量计算[J]. 宋为威,逄勇.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7(10)
[5]“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内涵及其实现机制创新[J]. 王金南,苏洁琼,万军. 环境保护. 2017(11)
[6]基于环境基尼系数的控制单元水污染负荷分配优化研究[J]. 吴文俊,蒋洪强,段扬,刘年磊,卢亚灵,张伟,于森.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05)
[7]新时期国家水环境质量管理体系重构研究[J]. 王东,秦昌波,马乐宽,王金南. 环境保护. 2017(08)
[8]基于环境质量标准的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 刘年磊,卢亚灵,蒋洪强,程曦. 地理科学进展. 2017(03)
[9]坚持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的“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逻辑主线[J]. 吴舜泽,王倩. 环境保护. 2017(01)
[10]加快推进重大政策和重大项目落地,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解读[J]. 蒋洪强. 中国环境管理. 2016(06)
博士论文
[1]基于水环境纳污能力的流域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D]. 孟冲.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8
[2]基于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的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研究[D]. 王双玲.武汉大学 2014
[3]基于结构、工程、监管减排与排污权交易的污染物总量控制优化研究[D]. 李庄.华北电力大学 2013
[4]汉江襄阳段水环境容量及总量控制研究[D]. 孙辰.华中科技大学 2013
[5]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分配方法研究[D]. 董战峰.南京大学 2010
[6]天津市水环境承载力的研究[D]. 张旋.南开大学 2010
[7]北京蛇鱼川生态清洁小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研究[D]. 吴敬东.北京林业大学 2010
[8]钱塘江流域水环境承载能力研究[D]. 方晓波.浙江大学 2009
[9]九龙江流域水环境容量变化模拟及污染物总量控制措施研究[D]. 王卫平.厦门大学 2007
[10]中国水资源制度研究[D]. 李雪松.武汉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吉林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研究[D]. 娄洋.吉林大学 2017
[2]呼和浩特市地表水水环境容量核算研究[D]. 邵润蛟.内蒙古大学 2015
[3]太湖流域苏锡常地区水环境承载能力研究[D]. 姚珺.南京农业大学 2013
[4]江西省水生态承载力分析[D]. 张星标.南昌大学 2011
[5]锦江流域水环境容量总量分配与污染减排研究[D]. 钱万友.南昌大学 2011
[6]水污染控制单元划分方法及应用[D]. 惠婷婷.辽宁大学 2011
[7]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研究[D]. 郭蕾.江苏大学 2010
[8]流域水体污染物最大日负荷总量控制技术研究[D]. 罗阳.浙江大学 2010
[9]引黄北干线输水工程桑干河道水质模拟与控制研究[D]. 兰鹏.太原理工大学 2009
[10]叶尔羌河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研究[D]. 李靖.西安理工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002490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水环境容量计算流程
河流流量变化对水质的影响,虽然其不反映污染物的降解和迁移机理,纳污染物能力与径流量是密切相关的。因此,LDC 法非常适合用于分染物浓度受水文流量影响时水质问题发生的时空特征,查找污染物超标标原因,基于这些超标原因分析来确定污染物总量控制所应该选择的适件。接下来将对基于 LDC 的分时域水环境问题诊断方法在总量控制应键环节进行梳理分析。流量历时曲线构建C 法的首要步骤是流量历时曲线的构建。将河流断面在一定时期内的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将不同流量保证率的流量在图上用曲线就构成了流量历时曲线(孙辰,2013;王双玲,2014;王生愿等,2016)历时曲线图中,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代表保证率和流量,流量历时曲线图见图 5-2。
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决策服务中得到应用,本省开展了案例的实践验证研究。主要包括区域概况和质响应关系模型建立、水环境容量计算、水环境承载总量控制对策建议研究等内容。选用河南省作为案例从而更能体现方法体系在中国的适用性和推广性等域概况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黄海平原的西南部。 10 个省直管县)。河南省是全国人口最多的省,20,常住人口 9436 万人,全省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 5 34939.38 亿元。全省国土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1地理位置图见图 6-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郑州市贾鲁河水环境容量及污染调控研究[J]. 穆小玲,席献军,朱洪生,俞芳琴,向龙. 人民黄河. 2018(09)
[2]基于水质目标管理的涑水河水环境容量研究[J]. 刘璐瑶,冯民权.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8(02)
[3]基于水质目标的异龙湖流域精准治污决策研究[J]. 邹锐,苏晗,余艳红,王俊松,叶瑞,刘永.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2)
[4]基于国考七桥瓮断面水质达标秦淮河流域水环境容量计算[J]. 宋为威,逄勇.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7(10)
[5]“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内涵及其实现机制创新[J]. 王金南,苏洁琼,万军. 环境保护. 2017(11)
[6]基于环境基尼系数的控制单元水污染负荷分配优化研究[J]. 吴文俊,蒋洪强,段扬,刘年磊,卢亚灵,张伟,于森.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05)
[7]新时期国家水环境质量管理体系重构研究[J]. 王东,秦昌波,马乐宽,王金南. 环境保护. 2017(08)
[8]基于环境质量标准的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 刘年磊,卢亚灵,蒋洪强,程曦. 地理科学进展. 2017(03)
[9]坚持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的“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逻辑主线[J]. 吴舜泽,王倩. 环境保护. 2017(01)
[10]加快推进重大政策和重大项目落地,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解读[J]. 蒋洪强. 中国环境管理. 2016(06)
博士论文
[1]基于水环境纳污能力的流域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D]. 孟冲.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8
[2]基于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的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研究[D]. 王双玲.武汉大学 2014
[3]基于结构、工程、监管减排与排污权交易的污染物总量控制优化研究[D]. 李庄.华北电力大学 2013
[4]汉江襄阳段水环境容量及总量控制研究[D]. 孙辰.华中科技大学 2013
[5]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分配方法研究[D]. 董战峰.南京大学 2010
[6]天津市水环境承载力的研究[D]. 张旋.南开大学 2010
[7]北京蛇鱼川生态清洁小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研究[D]. 吴敬东.北京林业大学 2010
[8]钱塘江流域水环境承载能力研究[D]. 方晓波.浙江大学 2009
[9]九龙江流域水环境容量变化模拟及污染物总量控制措施研究[D]. 王卫平.厦门大学 2007
[10]中国水资源制度研究[D]. 李雪松.武汉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吉林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研究[D]. 娄洋.吉林大学 2017
[2]呼和浩特市地表水水环境容量核算研究[D]. 邵润蛟.内蒙古大学 2015
[3]太湖流域苏锡常地区水环境承载能力研究[D]. 姚珺.南京农业大学 2013
[4]江西省水生态承载力分析[D]. 张星标.南昌大学 2011
[5]锦江流域水环境容量总量分配与污染减排研究[D]. 钱万友.南昌大学 2011
[6]水污染控制单元划分方法及应用[D]. 惠婷婷.辽宁大学 2011
[7]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研究[D]. 郭蕾.江苏大学 2010
[8]流域水体污染物最大日负荷总量控制技术研究[D]. 罗阳.浙江大学 2010
[9]引黄北干线输水工程桑干河道水质模拟与控制研究[D]. 兰鹏.太原理工大学 2009
[10]叶尔羌河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研究[D]. 李靖.西安理工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0024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002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