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流域生态共治研究 ——基于泃河流域的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21-04-17 04:15
近年来,京津冀地区大气、水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障碍。如何针对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系统性治理,构筑跨行政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成为当前学术界和各地政府亟待破解的公共管理新课题。为此,本文从京津冀地区流域水生态问题的现状出发,借助环境外部性理论和整体性治理视角,以流经京津冀多个地区的泃河作为研究案例,着重围绕“流域生态问题如何解决、跨地区生态治理困境如何突破、生态共治模式如何构建”等问题展开研究。本文认为,解决好流域生态治理问题的关键在于要认清流域生态资源的公共产品属性和非排他性特征。正是由于这些特性的存在,造成生产者或消费者对河流资源的过度利用却不用负担对社会所造成伤害的成本,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即生态环境外部性特征突出。本文通过对生态环境负外部性的两个根源:市场失灵和政府缺位进行分析,并比较庇古税和科斯定理两种外部性解决手段得出启示:必须明确政府在生态治理中的职责、必须建立起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生态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必须加强跨区域生态共治促进流域负外部性社会成本的内部化。本文进一步指出,泃河流域生态协同治理困境在于没有处理好政...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11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主要概念及理论视角
一、主要概念
二、理论视角:整体性治理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和思路框架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主要创新点
四、思路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外研究进展
一、协同治理机制研究
二、协同治理主体关系研究
三、流域生态共治实证研究
第二节 国内研究进展
一、协同治理机制研究
二、协同治理主体关系研究
三、流域生态共治实证研究
第三节 文献评述
第三章 泃河流域生态问题及外部性分析
第一节 泃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一、水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二、水生态损害严重
三、水资源持续短缺
四、跨境污染和水资源利用纠纷不断
五、农村污水处理尚未得到有效监管
第二节 泃河流域生态治理历史沿革
一、以防洪和水资源利用为重点的治理阶段(2000年以前)
二、以防洪和河道环境整治并重的治理阶段(2001年—2014年)
三、以环境整治与保护为主要目的的治理阶段(2014年以后)
第三节 流域生态问题的负外部性问题分析
一、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负外部性表现
二、流域生态环境负外部性根源之一:市场失灵
三、流域生态环境负外部性根源之二:政府缺位
第四节 流域生态负外部性的解决途径
一、运用“庇古税”的优劣分析
二、运用科斯定理的优劣分析
三、几点启示
第四章 泃河流域跨区域生态治理困境分析
第一节 府际生态合作治理的困境
一、府际生态共治的目标导向不明确
二、府际生态共治的合作基础不牢固
三、府际合作缺乏保障机制
四、“条块”关系没有得到理顺
五、主体功能区建设与生态共治之间存在冲突
六、流域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之间矛盾突出
第二节 生态资源的市场配置机制不完善
一、生态资源的价值不被重视
二、缺乏市场参与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第三节 公众在生态治理中缺失“话语权”
一、生态治理缺少公众的参与和评价
二、公众参与意识和能力显著不足
三、公众参与生态治理缺乏制度化保障
四、政府生态治理方式影响了公众参与积极性
第五章 泃河流域生态共治必须实现治理模式的“三个转变”
第一节 实现从地方分治模式向府际共治模式转变
一、完善流域府际生态共治的体制机制
二、提升协同解决流域生态问题的能力
三、建设生态友好型产业集群
第二节 实现从政府治理模式向社会共治模式转变
一、政府决策层面要突出人民群众的生态权益
二、治理操作层面要创新公众的生态环保参与机制
三、积极引导社会广泛参与生态治理
第三节 实现从事后治理模式向全程治理模式转变
一、健全着眼公平正义的生态治理法治保障机制
二、建立源头整体布控、有效防范的制度体系
三、健全生态责任追究、损害赔偿的制度体系
第六章 京津冀流域生态共治须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个作用
第一节 更好地发挥政府在生态治理中的作用
一、树立正确的生态治理理念
二、明确政府生态治理的职责
三、落实政府的生态治理责任
四、实现流域政府间的生态治理协同
第二节 发挥市场对生态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一、为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二、强化市场机制在生态治理中的责任
三、建立流域排污权交易所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和建议
二、研究不足
三、研究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的学术成果
本文编号:3142788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11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主要概念及理论视角
一、主要概念
二、理论视角:整体性治理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和思路框架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主要创新点
四、思路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外研究进展
一、协同治理机制研究
二、协同治理主体关系研究
三、流域生态共治实证研究
第二节 国内研究进展
一、协同治理机制研究
二、协同治理主体关系研究
三、流域生态共治实证研究
第三节 文献评述
第三章 泃河流域生态问题及外部性分析
第一节 泃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一、水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二、水生态损害严重
三、水资源持续短缺
四、跨境污染和水资源利用纠纷不断
五、农村污水处理尚未得到有效监管
第二节 泃河流域生态治理历史沿革
一、以防洪和水资源利用为重点的治理阶段(2000年以前)
二、以防洪和河道环境整治并重的治理阶段(2001年—2014年)
三、以环境整治与保护为主要目的的治理阶段(2014年以后)
第三节 流域生态问题的负外部性问题分析
一、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负外部性表现
二、流域生态环境负外部性根源之一:市场失灵
三、流域生态环境负外部性根源之二:政府缺位
第四节 流域生态负外部性的解决途径
一、运用“庇古税”的优劣分析
二、运用科斯定理的优劣分析
三、几点启示
第四章 泃河流域跨区域生态治理困境分析
第一节 府际生态合作治理的困境
一、府际生态共治的目标导向不明确
二、府际生态共治的合作基础不牢固
三、府际合作缺乏保障机制
四、“条块”关系没有得到理顺
五、主体功能区建设与生态共治之间存在冲突
六、流域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之间矛盾突出
第二节 生态资源的市场配置机制不完善
一、生态资源的价值不被重视
二、缺乏市场参与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第三节 公众在生态治理中缺失“话语权”
一、生态治理缺少公众的参与和评价
二、公众参与意识和能力显著不足
三、公众参与生态治理缺乏制度化保障
四、政府生态治理方式影响了公众参与积极性
第五章 泃河流域生态共治必须实现治理模式的“三个转变”
第一节 实现从地方分治模式向府际共治模式转变
一、完善流域府际生态共治的体制机制
二、提升协同解决流域生态问题的能力
三、建设生态友好型产业集群
第二节 实现从政府治理模式向社会共治模式转变
一、政府决策层面要突出人民群众的生态权益
二、治理操作层面要创新公众的生态环保参与机制
三、积极引导社会广泛参与生态治理
第三节 实现从事后治理模式向全程治理模式转变
一、健全着眼公平正义的生态治理法治保障机制
二、建立源头整体布控、有效防范的制度体系
三、健全生态责任追究、损害赔偿的制度体系
第六章 京津冀流域生态共治须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个作用
第一节 更好地发挥政府在生态治理中的作用
一、树立正确的生态治理理念
二、明确政府生态治理的职责
三、落实政府的生态治理责任
四、实现流域政府间的生态治理协同
第二节 发挥市场对生态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一、为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二、强化市场机制在生态治理中的责任
三、建立流域排污权交易所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和建议
二、研究不足
三、研究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的学术成果
本文编号:31427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142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