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徐州市区大气颗粒物及颗粒物中多环芳烃污染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0 18:50
  徐州市作为典型的煤炭工业城市,大气污染比较严重。对徐州市区不同功能区大气颗粒物的年、月、日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分析表明:2001—2008年徐州市区大气颗粒物污染水平总体呈逐年递减趋势;月变化规律显示,峰值基本上出现在每年的1月和6月左右,最低值常出现在每年的7月或9月;采暖期大气颗粒物日均值大部分超过国家二级标准。通过扫描电镜(SEM)形态分析和X射线能谱成分分析(EDX),识别各类大气污染源的特征颗粒,统计相关特征颗粒在各污染源及大气颗粒物中的比例,以特征颗粒为标识利用颗粒粒数平衡(PNB)模型进行大气颗粒物源解析。运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污染源及大气颗粒物进行元素成分分析,以元素为标识,采用CMB模型进行大气颗粒物源解析,两个模型所获取的结果一致。应用PNB模型对徐州市各采样点TSP和PM10进行源解析,结果表明:建筑、燃煤、土壤及钢铁冶炼四类源对TSP的贡献总和在70%左右,对PM10贡献排在前四位的污染源是燃煤、土壤、建筑和机动车,占75%以上。对徐州市区春、夏、冬及麦收季节不同功能区TSP和PM10中16种US EPA优先控制的多环芳烃(PAHs)进行污染特征分析,结果表明:... 

【文章来源】: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9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Extended Abstract
目录
图清单
表清单
1 绪论
    1.1 概述
    1.2 国内外大气颗粒物污染研究现状
    1.3 国内外大气中多环芳烃污染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
    2.1 徐州市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概况
    2.2 徐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2.3 徐州市环境污染状况
3 徐州市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动态规律研究
    3.1 徐州市大气污染源状况
    3.2 徐州市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特征分析研究
    3.3 徐州市区不同功能区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特征研究
    3.4 徐州市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研究结果与分析
4 徐州市区大气颗粒物源解析
    4.1 大气颗粒物源解析实验设计
    4.2 污染源颗粒物扫描电镜分析
    4.3 大气颗粒物谱图及成分谱
    4.4 颗粒粒数平衡(PNB)模型简介
    4.5 本章小结
5 徐州市区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污染规律研究
    5.1 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研究实验设计
    5.2 不同季节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研究
    5.3 麦收季节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研究
    5.4 总悬浮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5.5 多环芳烃与苯并(A)芘、苯并(G,H,I)苝相关性分析
    5.6 徐州市区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年际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5.7 本章小结
6 徐州市区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源解析
    6.1 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来源因子分析
    6.2 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污染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6.3 多环芳烃污染控制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与成果创新点
    7.2 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北京及周边地区夏季大气颗粒物区域污染特征[J]. 赵晴,贺克斌,马永亮,贾英韬,程远,刘辉,王斯文.  环境科学. 2009(07)
[2]中国人为源颗粒物排放现状与趋势分析[J]. 张楚莹,王书肖,赵瑜,郝吉明.  环境科学. 2009(07)
[3]北京市大气中VOCs垂直分布的航测研究[J]. 王思源,邵敏,王玮.  中国环境科学. 2009(07)
[4]北京大气颗粒物中一元羧酸的季节变化和来源分析[J]. 刘晨书,李杏茹,张姗姗,郭雪清,王跃思.  中国环境科学. 2009(07)
[5]兰州市大气PM10对质粒DNA的损伤[J]. 肖正辉,邵龙义,张宁.  中国环境科学. 2009(06)
[6]兰州市大气PM10的生物活性来源研究[J]. 肖正辉,邵龙义,张宁,李卫军,宋晓焱.  环境科学学报. 2009(06)
[7]北京市大气中NMHC的来源特征研究[J]. 张俊刚,王跃思,王珊,毛婷.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9(05)
[8]熏烟对空气质量预测的影响[J]. 李时蓓,戴文楠,杜蕴慧.  环境科学研究. 2009(05)
[9]澳门夏季大气颗粒物单颗粒微观形貌分析[J]. 杨书申,邵龙义,王志石,邓宇华,沈蓉蓉,李卫军.  环境科学. 2009(05)
[10]西安冬春季PM10中碳气溶胶的昼夜变化特征[J]. 李建军,沈振兴,同帜,曹军骥,韩月梅,刘随心,朱崇抒.  环境科学. 2009(05)

硕士论文
[1]徐州市区可吸入颗粒物的源解析及街道扩散模拟[D]. 秦传高.南京理工大学 2008
[2]南昌市大气细粒子(PM2.5)中多环芳烃来源解析[D]. 郭琳.南昌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982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1982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e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