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批判与绿色解放之路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6 12:17
随着工业的发展,人类社会呈现出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在实践方面西方首先发起了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运动”,在理论方面产生了生态政治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环境政治学等一些社会学科。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流派,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的新发展。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努力找寻生态危机产生的真正原因,并试图找到解决这一复杂问题的途径和办法。本文以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批判为重点,在系统的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反生态本质的基础上,阐述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所提出的绿色解放之路,即生态社会主义道路。最后,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价值作为本文的落脚点。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首先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和研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其次概括了国内外学者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状况,最后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二章梳理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来源。人类社会的工业化进程与全球的生态危机、生态运动的出现,使得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产...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点
第2章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及理论渊源
2.1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2.1.1 人类社会工业化与全球化生态危机
2.1.2 生态运动的出现与绿党的兴起
2.1.3 苏东社会主义模式弊端的反思批判
2.2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渊源
2.2.1 马克思的人与自然关系理论
2.2.2 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
2.2.3 生态学、系统论与未来学理论
第3章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批判理论的多维阐述
3.1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
3.1.1 资本主义的第二重矛盾与生态危机
3.1.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生态危机
3.1.3 资本主义社会与物质变换裂缝
3.2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技术异化的批判
3.2.1 技术的概念分析
3.2.2 技术悲观主义与技术乐观主义
3.2.3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技术异化批判
3.2.4 技术的合理使用
3.3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异化消费的批判
3.3.1 异化消费的内涵
3.3.2 异化消费的危害
3.3.3 异化消费的克服
3.4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控制自然”观念的批判
3.4.1 “控制自然”观念的历史演变
3.4.2 控制自然与控制人之间的关联
3.4.3 控制自然的观念与生态危机
3.4.4 人与自然的双重解放
3.5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生态殖民主义的批判
3.5.1 生态殖民主义产生的原因
3.5.2 生态殖民主义的危害
3.5.3 生态殖民主义的解决方式
第4章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绿色解放之路—生态社会主义
4.1 生态社会主义的多维构建
4.1.1 生态社会主义的经济
4.1.2 生态社会主义的政治
4.1.3 生态社会主义的文化
4.2 生态社会主义的实现途径
4.2.1 实现生态社会主义的阶级力量
4.2.2 实现生态社会主义的方式
第5章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评析与实践价值
5.1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评析
5.1.1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5.1.2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
5.1.3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局限
5.2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价值
5.2.1 以民主政治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5.2.2 以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5.2.3 以生态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公平正义的三维视阈[J]. 贾中海,何春龙. 北方论丛. 2013(02)
[2]论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培养[J]. 叶志清,俞晓菁.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3)
[3]马克思自然观研究综述[J]. 杜建丽.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0(01)
[4]从政治、经济批判到生态批判——从经典马克思主义到生态学马克思主义[J]. 穆艳杰. 学术交流. 2009(10)
[5]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自然观和生态价值观[J]. 王雨辰. 鄱阳湖学刊. 2009(02)
[6]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启示[J]. 赵娜. 黑河学刊. 2009(06)
[7]生态文明的教育思考[J]. 黄和文. 高等农业教育. 2009(07)
[8]生态文明的三个关键问题[J]. 关胜侠,高冠新. 理论月刊. 2009(06)
[9]贯彻科学发展观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上)[J]. 李慎明. 中国监察. 2009(08)
[10]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生态视野[J]. 王丹,冯文华. 社会科学辑刊. 2009(02)
博士论文
[1]当代中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研究[D]. 宫长瑞.兰州大学 2011
[2]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哲学意蕴及现代意义[D]. 解保军.黑龙江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研究[D]. 李晓敏.安徽农业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14377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点
第2章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及理论渊源
2.1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2.1.1 人类社会工业化与全球化生态危机
2.1.2 生态运动的出现与绿党的兴起
2.1.3 苏东社会主义模式弊端的反思批判
2.2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渊源
2.2.1 马克思的人与自然关系理论
2.2.2 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
2.2.3 生态学、系统论与未来学理论
第3章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批判理论的多维阐述
3.1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
3.1.1 资本主义的第二重矛盾与生态危机
3.1.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生态危机
3.1.3 资本主义社会与物质变换裂缝
3.2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技术异化的批判
3.2.1 技术的概念分析
3.2.2 技术悲观主义与技术乐观主义
3.2.3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技术异化批判
3.2.4 技术的合理使用
3.3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异化消费的批判
3.3.1 异化消费的内涵
3.3.2 异化消费的危害
3.3.3 异化消费的克服
3.4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控制自然”观念的批判
3.4.1 “控制自然”观念的历史演变
3.4.2 控制自然与控制人之间的关联
3.4.3 控制自然的观念与生态危机
3.4.4 人与自然的双重解放
3.5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生态殖民主义的批判
3.5.1 生态殖民主义产生的原因
3.5.2 生态殖民主义的危害
3.5.3 生态殖民主义的解决方式
第4章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绿色解放之路—生态社会主义
4.1 生态社会主义的多维构建
4.1.1 生态社会主义的经济
4.1.2 生态社会主义的政治
4.1.3 生态社会主义的文化
4.2 生态社会主义的实现途径
4.2.1 实现生态社会主义的阶级力量
4.2.2 实现生态社会主义的方式
第5章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评析与实践价值
5.1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评析
5.1.1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5.1.2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
5.1.3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局限
5.2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价值
5.2.1 以民主政治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5.2.2 以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5.2.3 以生态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公平正义的三维视阈[J]. 贾中海,何春龙. 北方论丛. 2013(02)
[2]论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培养[J]. 叶志清,俞晓菁.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3)
[3]马克思自然观研究综述[J]. 杜建丽.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0(01)
[4]从政治、经济批判到生态批判——从经典马克思主义到生态学马克思主义[J]. 穆艳杰. 学术交流. 2009(10)
[5]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自然观和生态价值观[J]. 王雨辰. 鄱阳湖学刊. 2009(02)
[6]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启示[J]. 赵娜. 黑河学刊. 2009(06)
[7]生态文明的教育思考[J]. 黄和文. 高等农业教育. 2009(07)
[8]生态文明的三个关键问题[J]. 关胜侠,高冠新. 理论月刊. 2009(06)
[9]贯彻科学发展观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上)[J]. 李慎明. 中国监察. 2009(08)
[10]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生态视野[J]. 王丹,冯文华. 社会科学辑刊. 2009(02)
博士论文
[1]当代中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研究[D]. 宫长瑞.兰州大学 2011
[2]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哲学意蕴及现代意义[D]. 解保军.黑龙江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研究[D]. 李晓敏.安徽农业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143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214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