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地资源利用的碳排放及减排政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5 21:46
碳排放导致的全球气候变化已给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带来了显著的不利影响,并由此成为了各国政治、经济、社会以及科学研究等诸多领域关注的重点。实施碳减排以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共识。2009年我国已确定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温室气体排放较2005年减少40-45%的目标。推进农地利用的碳减排是实现我国减排目标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推进我国农地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此外,农地利用碳减排较之其它生产活动具有更大的正外部效应,除了减少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外,有助于提高土壤营、改良土壤结构以及改善土壤环境品质等,而由农地资源环境的改善又能带来较大的环境正外部效应。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其它国民经济部门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农地资源环境的优化利用,又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基于环境经济学视角来定量测算并分析农地利用碳排放的增长规律及经济动因,进而科学提出促进碳减排的对策建议,对于现实中我国农地碳减排政策制定与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参考意义。本论文基于农户行为、环境外部性等重要理论,利用调查分析法、logit模型、EKC、脱钩理论、Kaya恒等式等多种统计与计量分析方法对农地利...
【文章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7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全国1949一2008年农地面积变化情况
士学位论文:我国农地资源利用的碳排放及减排政策研究外,我国农地后备资源也严重不足,耕地资源总体质量不高,高产田比重小,中低产田比重大。并且近年来,我国耕地总量呈现分阶段的下降态势(见图2一2)。1949年以来我国耕地面积变化大致经过以下几个阶段:1949一1957年,大规模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到1957年全国耕地面积达16.77亿亩,比1949年净增加约2亿亩,新增耕地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新疆和云南等地区,3省合计占全国新增耕地面积的近 1/4;1958一1963年,尤其是1958年是历史上占用耕地最多的一年,我国经济出现“大跃进”,大型的工业企业、城乡建设和大型水利工程等全面快速展开,耕地占用严重
2.1.2园地利用现状2008年园地面积 1.769亿亩,占农地总面积的1.80%。从发展趋势来看,近年来我国园地面积变化经历了2000一2006年的增长和2007一2008年的减少态势(图2一3),2000一2008年园地面积年均增长 1.37%。从各地区来看,按照园地面积大小排在前巧位的依次为广东、山东、云南、四川、陕西、河北、浙江、福建、辽宁、广西、海南、湖北、湖南、新疆、安徽,15个省份园地面积占全国园地总面积的81.06%。庵庵架砰刊 刊刊刊 刊刊刊 刊霸霸蒸阶黔阶除 除除除 除 除 除 除 除 除除霸霸蒸阶黔 黔黔黔黔黔黔黔 黔 黔 黔 黔 黔 黔 黔 黔 黔 黔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 :;!::::::::::::::::::::::::::::::::::::月月于昆弃汗 汗汗汗 汗 汗 汗 汗 汗 汗 汗 汗 汗 汗 汗 汗汗几几几几 几 几 几 几 几 几 几 几 几 几 几 几 几 几 几 几几一一 一 一 一 一 一一一 一 一 一 一 一 111111111lllllll 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口园地面积亿亩图2一 32000一2008年我国园地面积变化情况FigureZ一 3Theehangeofgardernareafrom2000to2008inChina 2.1.3草地利用现状草地具有重要的碳汇功能,而结果表明:草地生态系统的开垦和过度放牧是导致草原固碳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从1949一1999年开垦的草地约为0.193亿公顷,占我国现有草地面积的4.8%,开垦年份主要集中在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中期和70年代前期。草地开垦为农田后,土壤碳库总量的损失可达30%一50%4(李胜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现代农业生产的碳排放变动趋势研究[J]. 冉光和,王建洪,王定祥. 农业经济问题. 2011(02)
[2]稻田管理措施对土壤碳排放的影响[J]. 曹凑贵,李成芳,展茗,汪金平. 中国农业科学. 2011(01)
[3]碳关税对我国经济影响评价[J]. 朱永彬,王铮. 中国软科学. 2010(12)
[4]碳税和碳交易哪一个更适合中国[J]. 晏琴. 经济研究参考. 2010(70)
[5]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对甲烷排放影响的研究进展[J]. 李茂柏,曹黎明,程灿,张建明,吕卫光. 作物杂志. 2010(06)
[6]低碳农业发展模式探析[J]. 罗吉文. 生态经济. 2010(12)
[7]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及低碳农业发展模式研究[J]. 姚延婷,陈万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22)
[8]中国农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因素分解实证分析——基于LMDI模型[J]. 李国志,李宗植. 农业技术经济. 2010(10)
[9]我国循环农业发展时空差异及制约因素分析[J]. 李波,张俊飚,徐卫涛.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10]低碳农业背景下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技术途径[J]. 朱筱婧,李晓明,张雪. 江苏农业科学. 2010(04)
博士论文
[1]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经济分析与政策研究[D]. 李海鹏.华中农业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基于经济增长的耕地非农化收敛性研究[D]. 刘丽军.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7
本文编号:3249987
【文章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7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全国1949一2008年农地面积变化情况
士学位论文:我国农地资源利用的碳排放及减排政策研究外,我国农地后备资源也严重不足,耕地资源总体质量不高,高产田比重小,中低产田比重大。并且近年来,我国耕地总量呈现分阶段的下降态势(见图2一2)。1949年以来我国耕地面积变化大致经过以下几个阶段:1949一1957年,大规模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到1957年全国耕地面积达16.77亿亩,比1949年净增加约2亿亩,新增耕地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新疆和云南等地区,3省合计占全国新增耕地面积的近 1/4;1958一1963年,尤其是1958年是历史上占用耕地最多的一年,我国经济出现“大跃进”,大型的工业企业、城乡建设和大型水利工程等全面快速展开,耕地占用严重
2.1.2园地利用现状2008年园地面积 1.769亿亩,占农地总面积的1.80%。从发展趋势来看,近年来我国园地面积变化经历了2000一2006年的增长和2007一2008年的减少态势(图2一3),2000一2008年园地面积年均增长 1.37%。从各地区来看,按照园地面积大小排在前巧位的依次为广东、山东、云南、四川、陕西、河北、浙江、福建、辽宁、广西、海南、湖北、湖南、新疆、安徽,15个省份园地面积占全国园地总面积的81.06%。庵庵架砰刊 刊刊刊 刊刊刊 刊霸霸蒸阶黔阶除 除除除 除 除 除 除 除 除除霸霸蒸阶黔 黔黔黔黔黔黔黔 黔 黔 黔 黔 黔 黔 黔 黔 黔 黔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 :;!::::::::::::::::::::::::::::::::::::月月于昆弃汗 汗汗汗 汗 汗 汗 汗 汗 汗 汗 汗 汗 汗 汗 汗汗几几几几 几 几 几 几 几 几 几 几 几 几 几 几 几 几 几 几几一一 一 一 一 一 一一一 一 一 一 一 一 111111111lllllll 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口园地面积亿亩图2一 32000一2008年我国园地面积变化情况FigureZ一 3Theehangeofgardernareafrom2000to2008inChina 2.1.3草地利用现状草地具有重要的碳汇功能,而结果表明:草地生态系统的开垦和过度放牧是导致草原固碳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从1949一1999年开垦的草地约为0.193亿公顷,占我国现有草地面积的4.8%,开垦年份主要集中在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中期和70年代前期。草地开垦为农田后,土壤碳库总量的损失可达30%一50%4(李胜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现代农业生产的碳排放变动趋势研究[J]. 冉光和,王建洪,王定祥. 农业经济问题. 2011(02)
[2]稻田管理措施对土壤碳排放的影响[J]. 曹凑贵,李成芳,展茗,汪金平. 中国农业科学. 2011(01)
[3]碳关税对我国经济影响评价[J]. 朱永彬,王铮. 中国软科学. 2010(12)
[4]碳税和碳交易哪一个更适合中国[J]. 晏琴. 经济研究参考. 2010(70)
[5]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对甲烷排放影响的研究进展[J]. 李茂柏,曹黎明,程灿,张建明,吕卫光. 作物杂志. 2010(06)
[6]低碳农业发展模式探析[J]. 罗吉文. 生态经济. 2010(12)
[7]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及低碳农业发展模式研究[J]. 姚延婷,陈万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22)
[8]中国农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因素分解实证分析——基于LMDI模型[J]. 李国志,李宗植. 农业技术经济. 2010(10)
[9]我国循环农业发展时空差异及制约因素分析[J]. 李波,张俊飚,徐卫涛.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10]低碳农业背景下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技术途径[J]. 朱筱婧,李晓明,张雪. 江苏农业科学. 2010(04)
博士论文
[1]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经济分析与政策研究[D]. 李海鹏.华中农业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基于经济增长的耕地非农化收敛性研究[D]. 刘丽军.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7
本文编号:32499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249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