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微波和γ射线联合照射对造血和神经系统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6-30 20:44
  目的:在细胞和机体水平研究不同剂量微波和γ射线联合照射对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的生物学效应以及低剂量微波辐射对γ射线引起的造血损伤的防护效应及机理,初步分析微波辐射对人群神经行为的影响,为探讨微波和γ射线联合作用的分子机制、微波通讯对神经系统的健康影响及低剂量微波对其他有害因素的防护效应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原代培养的骨髓细胞分别接受单独的微波辐射、单独γ射线辐射以及微波和γ射线的联合照射,分析细胞增殖活性变化、细胞周期的变化。昆明种小鼠分别接受单独的微波辐射、单独γ射线辐射以及微波和Υ射线的联合照射,根据动物存活率、存活时间、外周血计数等客观指标的变化,建立能够有效减轻电离辐射危害的微波辐射的动物模型;采用骨髓有核细胞计数、造血干/祖细胞数量和增殖能力检测、骨髓组织病理变化观察,分析微波对电离辐射造血损伤的拮抗效应及其规律。神经胶质瘤细胞分为对照组、单独微波组、单独γ射线组以及联合暴露组。对照组不接受任何照射,单独微波组接受2mW/cm2、4mW/cm2和6mW/cm2微波辐射,联合组在微波照射后再接受5Gyγ射线照射,单独电离组只接受5Gyγ射线照射。分析不同组别细胞的生长增殖情况、细胞...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9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微波和γ射线联合照射对造血和神经系统的影响


-7可以看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独微波组ATP酶活性没有显著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电磁辐照对海马病理形态学及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J]. 陈娟,王德文,左红艳,彭瑞云,王水明,高亚兵,胡文华,马俊杰.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07(02)
[2]电磁辐射生物效应研究综述[J]. 曹毅,童建.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07(02)
[3]高功率微波辐射后下丘脑神经元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与Ca2+的变化[J]. 孟丽,彭瑞云,高亚兵,王水明,马俊杰,胡文华,王德文,苏镇涛,董波,徐天昊.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06(12)
[4]三羟异黄酮对正常和辐射损伤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周期的影响[J]. 周永,糜漫天,杨镇洲,朱俊东,许红霞.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6(05)
[5]1800MHz电磁波辐射对大鼠海马细胞DNA的损伤作用[J]. 武慧欣,刘苹,黄春桃,靳大力,吴锡南.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6(05)
[6]不同类型辐射的联合毒效应[J]. 曹毅,童建.  毒理学杂志. 2006(03)
[7]旋转恒定磁场对化疗损伤小鼠造血功能保护作用的研究[J]. 宋国丽,季百苗,张小云.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6(03)
[8]大豆异黄酮抗辐射效果的观察[J]. 宋立华,蔡东联,颜宏利,马莉,陈小莉,胡同杰,李雅慧.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5(04)
[9]湖南省GSM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分析[J]. 金侃,张亮.  环境保护. 2005(08)
[10]900MHz微波电磁辐射对原代培养的大鼠脑皮质神经元的谷氨酸AMPA受体2及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J]. 王强,曹兆进,白雪涛.  卫生研究. 2005(02)

博士论文
[1]三羟异黄酮对放射性造血损伤的防护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 周永.第三军医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584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2584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6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