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外来植物南美蟛蜞菊非结构性抗病机制及对其成功入侵的贡献

发布时间:2021-06-30 20:08
  生物入侵为当下全球变化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重要的国际环境生态问题,威胁着全球的环境生态和经济发展。虽然关于生物入侵的机制研究已有不少报道,却极少见系统研究入侵植物的抗病性机制的报道。本研究从群落学、次生代谢产物、植物抗病基因(R-gene)、植物内生菌等四个方面首次对入侵植物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 (L.) Hitchc)非结构性抗病机制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其对南美蟛蜞菊成功入侵的可能贡献,具体如下:1.通过传统的群落学调查方法,确定了入侵植物南美蟛蜞菊在野外很少染病的情况,南美蟛蜞菊的入侵会显著降低其入侵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并且,经济活动加剧了南美蟛蜞菊的入侵。2.从生化水平探讨南美蟛蜞菊抗病的机制,确定了南美蟛蜞菊不同组织的次生代谢产物既能够抑制立枯丝核及香蕉枯萎病等植物病原真菌,亦能够促进丁香假单胞等植物病原细菌的能动性与细胞膜生成。3.通过对南美蟛蜞菊抗病基因同源序列NBS-LRR RGAs的克隆及分析,获得了2类(tir-NBS-LRR和non-tir-NBS-LRR)3条NBS-LRR RGAs序列WTRGA1(基因库登录号JX566690), WT... 

【文章来源】:江苏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13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生物污染
        1.1.1 生物污染简介
        1.1.2 生物污染的分类
        1.1.3 生物污染的危害
    1.2 生物入侵
        1.2.1 生物入侵简介
        1.2.2 生物入侵的研究现状
        1.2.3 生物入侵的抗病性相关研究
    1.3 植物抗病性
        1.3.1 植物抗病性简介
        1.3.2 植物抗病性研究的发展
        1.3.3 植物抗病性的分类
        1.3.4 植物抗病性的机制
        1.3.5 影响植物抗病性的因素
    1.4 研究对象
    1.5 研究内容和意义
    1.6 研究方案
第二章 外来植物南美蟛蜞菊病害调查及其入侵对植物群落的影响
    2.1 前言
    2.2 研究方法
        2.2.1 野外调查
        2.2.2 生物多样性分析
        2.2.3 数据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南美蟛蜞菊入侵群落病害情况
        2.3.2 南美蟛蜞菊入侵群落各组分分布
        2.3.3 南美蟛蜞菊对其入侵群落本地植物盖度的影响
        2.3.4 南美蟛蜞菊入侵群落物种组成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2.3.5 环境异质性对南美蟛蜞菊入侵群落植物物种组成的影响
        2.3.6 经济活动对南美蟛蜞菊入侵的影响
        2.3.7 群落物种组成对南美蟛蜞菊入侵群落里每种植物的影响
    2.4 讨论
        2.4.1 南美蟛蜞菊极少染病的可能原因及其意义
        2.4.2 南美蟛蜞菊入侵对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物种分布的影响
        2.4.3 人类干扰促进了南美蟛蜞菊的入侵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南美蟛蜞菊次生代谢产物对其抗病性的作用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研究材料
        3.2.2 南美蟛蜞菊次生代谢产物的制备
        3.2.3 微生物培养及菌种保藏
        3.2.4 对病原真菌的影响
        3.2.5 对病原细菌的影响
        3.2.6 南美蟛蜞菊代谢物对其抗病性贡献
        3.2.7 数据分析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南美蟛蜞菊浸提液对病原真菌的影响
        3.3.2 南美蟛蜞菊叶片浸提液对病原细菌的影响
        3.3.3 南美蟛蜞菊根系分泌物对其抗病性的贡献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南美蟛蜞菊NBS类抗病基因及其对抗病性的作用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供试材料
        4.2.2 南美蟛蜞菊NBS类RGAs的获得
        4.2.3 入侵植物NBS类RGAs的进化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南美蟛蜞菊NBS类RGA的特征
        4.3.2 南美蟛蜞菊NBS-RGAs的系统发育分析
        4.3.3 入侵植物及非入侵植物NBS类抗病基因的进化
    4.4 讨论与小结
        4.4.1 南美蟛蜞菊NBS抗病基因的特征及其系统进化
        4.4.2 入侵植物NBS抗病基因的进化及对入侵的意义
第五章 南美蟛蜞菊内生细菌与抗病性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供试材料
        5.2.2 内生细菌的分离方法
        5.2.3 南美蟛蜞菊内生细菌的鉴定
        5.2.4 南美蟛蜞菊内生细菌对植物病原真菌的影响
        5.2.5 南美蟛蜞菊内生细菌对植物病原细菌的影响
        5.2.6 南美蟛蜞菊内生细菌代谢产物对病原菌的影响
        5.2.7 南美蟛蜞菊内生细菌的促生作用
        5.2.8 南美蟛蜞菊内生细菌对其抗病性影响
        5.2.9 统计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南美蟛蜞菊内生细菌的多样性
        5.3.2 南美蟛蜞菊内生细菌的促生作用
        5.3.3 南美蟛蜞菊内生细菌与抗病性
        5.3.4 内生细菌对南美蟛蜞菊抗病性的贡献
    5.4 讨论与小结
        5.4.1 南美蟛蜞菊内生细菌的多样性
        5.4.2 南美蟛蜞菊内生细菌的抗病性
        5.4.3 内生细菌的对南美蟛蜞菊的促生作用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1.1 主要结论
        6.1.2 入侵植物新的潜在入侵机制
    6.2 论文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博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附表
附录(一) 溶液配方
附录(二) 实验仪器
附录(三) 化学试剂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次生代谢产物与植物抗病防御反应[J]. 郭艳玲,张鹏英,郭默然,陈靠山.  植物生理学报. 2012(05)
[2]细菌群集运动与生物被膜和耐药性的关系[J]. 赵龙华,杨维青.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1(17)
[3]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治[J]. 孔令圆.  现代农业科技. 2011(11)
[4]灯台树内生放线菌多样性及抗菌活性评价[J]. 黄海玉,李洁,赵国振,朱文勇,段学伟,李秀萍,赵立兴,徐丽华.  微生物学通报. 2011(05)
[5]生物入侵:中国学者面临的转化生态学机遇与挑战[J]. 李博,马克平.  生物多样性. 2010(06)
[6]广东省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调查[J]. 宋小玲,曹飞,何云核,强胜,秦卫华,蒋明康.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9(04)
[7]用扫描仪及Image J软件精确测量叶片形态数量特征的方法[J]. 戴志聪,杜道林,司春灿,林英,郝建良,孙凤.  广西植物. 2009(03)
[8]6种植物提取物对非洲菊疫病病菌的抑菌活性筛选[J]. 李玲,宋旭敏,李凡,赵瑞荣,王天祥,孟坤权,龙亚芹,张星,陈海如.  农药. 2009(05)
[9]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sp.1128自体诱导物合成酶基因的克隆及对生理功能的影响[J]. 曲媛,杨梦华,郑会明,钟增涛,朱军.  微生物学报. 2008(10)
[10]紫茎泽兰根际土壤中优势细菌的筛选鉴定及拮抗性能评价[J]. 牛红榜,刘万学,万方浩,刘波.  应用生态学报. 2007(12)

硕士论文
[1]海南岛破碎森林斑块中的青皮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D]. 戴志聪.海南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584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2584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b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