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绿江河口区沉积特征及其环境记录
发布时间:2021-07-07 20:42
本文通过在鸭绿江口进行的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调查,获得了大量沉积物样品和实测数据。通过对表层和剖面沉积物的粒度、碎屑矿物、重金属元素和生源要素的实验室分析,结合剖面沉积物210Pb沉积速率测定。研究粒度、碎屑矿物、重金属元素和生源要素在沉积物中的横向和垂向变化特征,探讨了鸭绿江口沉积物的沉积特征、来源及输运过程,分析评价了鸭绿江口环境污染现状、污染物来源及环境演变过程。本文研究主要得到以下几方面成果:对河口不同地区表层沉积中的粒度、碎屑矿物的分布特征的研究,探讨了河口不同地区表层沉积物的来源及输运过程;对重金属元素在不同地区的分布情况及其与粒度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探讨了重金属的来源和沉积环境;采用不同评价方法对重金属污染评价的研究,分析了河口不同地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及主要污染因子;对剖面沉积物中的粒度、碎屑矿物、重金属元素和生源要素的研究,得到近百年尺度的河口地区沉积环境变化过程及环境污染的演变过程。本文研究主要得出以下几方面的结论:粒度研究结果显示鸭绿江河口地区表层沉积物来源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具有多元性和空间差异性,其表层沉积物底质类型主要为砂、粉砂质砂...
【文章来源】: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9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意义与研究背景
1.1.1 鸭绿江是国际界河,河口沉积状况复杂,且河道变化剧烈,国土流失严重
1.1.2 鸭绿江河口地区开发历史悠久,污染日益严重
1.1.3 河口地区沉积物是沉积环境的纪录载体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3.1 鸭绿江河口地区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响应关系
1.3.2 鸭绿江河口地区沉积物的碎屑矿物特征及其物源辨识
1.3.3 鸭绿江河口地区重金属元素在沉积物中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1.3.4 鸭绿江河口地区生源要素的沉积记录
1.4 技术路线与实验方案
1.4.1 技术路线
1.4.2 实验方案
1.5 主要创新点
2 研究区域概况
2.1 区域自然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象气候特征
2.1.3 水文泥沙性状
2.2 地质地貌状况
2.2.1 地质特征
2.2.2 地貌特征
2.3 鸭绿江河口地区的开发利用
3 样品来源和分析方法
3.1 样品来源
3.1.1 表层沉积物站位设置
3.1.2 表层沉积物样品的采集与前期处理
3.1.3 沉积物柱状样的采集与前期处理
3.2 样品的实验室分析
3.2.1 测年分析
3.2.2 沉积物的粒度分析
3.2.3 沉积物的矿物分析
3.2.4 沉积物样品重金属分析
3.2.5 生源要素的测定
4 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响应关系
4.1 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物源分析
4.1.1 表层沉积物粒度研究的断面组合
4.1.2 鸭绿江河口表层沉积物组成成分和粒度参数的沿程变化
4.1.3 沉积物来源分析
4.2 柱状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响应关系
4.2.1 柱状沉积物的年代序列
4.2.2 柱状沉积物的粒度特征
4.2.3 人类活动的粒度响应
4.3 小结
5 鸭绿江河口区碎屑矿物的时空分布及物源辨识
5.1 鸭绿江河口地区碎屑矿物采样点位及其组合
5.1.1 表层沉积物采样断面组合
5.1.2 剖面沉积物采样点位
5.2 碎屑矿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物源辨识
5.2.1 表层沉积物中碎屑矿物的组成与沿程变化
5.2.1.1 表层沉积物中碎屑轻矿物的组成及沿程变化
5.2.1.2 表层沉积物中碎屑重矿物的组成及沿程变化
5.2.2 表层沉积物中碎屑矿物的物源辨识
5.3 碎屑矿物的垂向分布特征及其物源辨识
5.3.1 剖面沉积物中碎屑矿物的组成与垂向变化
5.3.1.1 剖面沉积物中碎屑轻矿物的组成及沿程变化
5.3.1.2 剖面沉积物中碎屑重矿物的组成及沿程变化
5.3.2 基于沉积记录的鸭绿江河口河床演变过程
5.3.2.1 指示性矿物、矿物特征指数及其垂向分布
5.3.2.2 鸭绿江河口河床演变过程
5.4 小结
6 重金属元素在沉积物中的时空分布和污染状况评价
6.1 鸭绿江河口地区重金属研究采样点位及其组合
6.1.1 表层沉积物采样断面组合
6.1.2 剖面沉积物采样点位
6.2 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6.2.1 表层样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沿程变化
6.2.2 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与粒度的相关分析
6.2.3 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
6.2.4 重金属污染的沿程变化
6.2.5 不同评价结果的相互响应
6.3 重金属的垂向分布特征与评价
6.3.1 重金属元素的垂向分布特征
6.3.2 剖面沉积物中重金属与粒度的相关性研究
6.3.3 重金属元素的聚类分析及意义
6.3.4 垂向重金属元素的污染评价
6.5 小结
7 鸭绿江河口地区生源要素的沉积记录
7.1 鸭绿江河口地区生源要素研究采样点位及其组合
7.1.1 表层沉积物采样断面组合
7.1.2 剖面沉积物采样点位
7.2 生源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7.2.1 表层样生源要素分布特征及沿程变化
7.2.2 表层样生源要素污染评价
7.3 生源要素在垂向沉积物中的分布特征
7.3.1 生源要素在垂向沉积物中的分布
7.3.2 重金属之间以及重金属与生源要素的相关性
7.4 小结
8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J]. 白有成,高生泉,金海燕,孙向卫,李宏亮,卢勇,王奎,陈建芳. 海洋学研究. 2011(04)
[2]南海北部外陆架表层沉积物粒度参数特征及物源分析[J]. 李泽文,栾振东,阎军,庄丽华. 海洋科学. 2011(12)
[3]黄河口潮间带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和营养元素的分布特征[J]. 罗先香,田静,杨建强,张娟. 生态环境学报. 2011(05)
[4]鸭绿江口及邻近浅海碎屑矿物特征与物源辨识[J]. 程岩,刘月,李富祥,刘敬伟,张亮,高建华. 地理研究. 2010(11)
[5]基于三角模糊数的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评价模型[J]. 樊梦佳,袁兴中,祝慧娜,黄华军,曾光明,梁运姗,江洪炜. 环境科学学报. 2010(08)
[6]北黄海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及其沉积环境分析[J]. 王伟,李安春,徐方建,黄鹏,李艳. 海洋与湖沼. 2009(05)
[7]鸭绿江河口段河道演变分析[J]. 张嘉军,潘琼芝. 东北水利水电. 2009(06)
[8]涠洲岛潮滩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及其环境质量评价[J]. 唐璐璐,陈志华,印萍,张军强. 海洋湖沼通报. 2009(02)
[9]鸭绿江河口及近岸海域沉积物中重矿物组成、分布及其沉积动力学意义[J]. 高建华,李军,汪亚平,白风龙,李家胜,程岩.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9(03)
[10]鸭绿江河口及近岸地区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J]. 高建华,李军,王珍岩,汪亚平,白凤龙,程岩. 地球化学. 2008(05)
硕士论文
[1]鸭绿江流域森林资源与安东县木材中心市场的形成(1876—1928)[D]. 姜丽.东北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70335
【文章来源】: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9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意义与研究背景
1.1.1 鸭绿江是国际界河,河口沉积状况复杂,且河道变化剧烈,国土流失严重
1.1.2 鸭绿江河口地区开发历史悠久,污染日益严重
1.1.3 河口地区沉积物是沉积环境的纪录载体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3.1 鸭绿江河口地区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响应关系
1.3.2 鸭绿江河口地区沉积物的碎屑矿物特征及其物源辨识
1.3.3 鸭绿江河口地区重金属元素在沉积物中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1.3.4 鸭绿江河口地区生源要素的沉积记录
1.4 技术路线与实验方案
1.4.1 技术路线
1.4.2 实验方案
1.5 主要创新点
2 研究区域概况
2.1 区域自然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象气候特征
2.1.3 水文泥沙性状
2.2 地质地貌状况
2.2.1 地质特征
2.2.2 地貌特征
2.3 鸭绿江河口地区的开发利用
3 样品来源和分析方法
3.1 样品来源
3.1.1 表层沉积物站位设置
3.1.2 表层沉积物样品的采集与前期处理
3.1.3 沉积物柱状样的采集与前期处理
3.2 样品的实验室分析
3.2.1 测年分析
3.2.2 沉积物的粒度分析
3.2.3 沉积物的矿物分析
3.2.4 沉积物样品重金属分析
3.2.5 生源要素的测定
4 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响应关系
4.1 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物源分析
4.1.1 表层沉积物粒度研究的断面组合
4.1.2 鸭绿江河口表层沉积物组成成分和粒度参数的沿程变化
4.1.3 沉积物来源分析
4.2 柱状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响应关系
4.2.1 柱状沉积物的年代序列
4.2.2 柱状沉积物的粒度特征
4.2.3 人类活动的粒度响应
4.3 小结
5 鸭绿江河口区碎屑矿物的时空分布及物源辨识
5.1 鸭绿江河口地区碎屑矿物采样点位及其组合
5.1.1 表层沉积物采样断面组合
5.1.2 剖面沉积物采样点位
5.2 碎屑矿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物源辨识
5.2.1 表层沉积物中碎屑矿物的组成与沿程变化
5.2.1.1 表层沉积物中碎屑轻矿物的组成及沿程变化
5.2.1.2 表层沉积物中碎屑重矿物的组成及沿程变化
5.2.2 表层沉积物中碎屑矿物的物源辨识
5.3 碎屑矿物的垂向分布特征及其物源辨识
5.3.1 剖面沉积物中碎屑矿物的组成与垂向变化
5.3.1.1 剖面沉积物中碎屑轻矿物的组成及沿程变化
5.3.1.2 剖面沉积物中碎屑重矿物的组成及沿程变化
5.3.2 基于沉积记录的鸭绿江河口河床演变过程
5.3.2.1 指示性矿物、矿物特征指数及其垂向分布
5.3.2.2 鸭绿江河口河床演变过程
5.4 小结
6 重金属元素在沉积物中的时空分布和污染状况评价
6.1 鸭绿江河口地区重金属研究采样点位及其组合
6.1.1 表层沉积物采样断面组合
6.1.2 剖面沉积物采样点位
6.2 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6.2.1 表层样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沿程变化
6.2.2 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与粒度的相关分析
6.2.3 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
6.2.4 重金属污染的沿程变化
6.2.5 不同评价结果的相互响应
6.3 重金属的垂向分布特征与评价
6.3.1 重金属元素的垂向分布特征
6.3.2 剖面沉积物中重金属与粒度的相关性研究
6.3.3 重金属元素的聚类分析及意义
6.3.4 垂向重金属元素的污染评价
6.5 小结
7 鸭绿江河口地区生源要素的沉积记录
7.1 鸭绿江河口地区生源要素研究采样点位及其组合
7.1.1 表层沉积物采样断面组合
7.1.2 剖面沉积物采样点位
7.2 生源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7.2.1 表层样生源要素分布特征及沿程变化
7.2.2 表层样生源要素污染评价
7.3 生源要素在垂向沉积物中的分布特征
7.3.1 生源要素在垂向沉积物中的分布
7.3.2 重金属之间以及重金属与生源要素的相关性
7.4 小结
8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J]. 白有成,高生泉,金海燕,孙向卫,李宏亮,卢勇,王奎,陈建芳. 海洋学研究. 2011(04)
[2]南海北部外陆架表层沉积物粒度参数特征及物源分析[J]. 李泽文,栾振东,阎军,庄丽华. 海洋科学. 2011(12)
[3]黄河口潮间带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和营养元素的分布特征[J]. 罗先香,田静,杨建强,张娟. 生态环境学报. 2011(05)
[4]鸭绿江口及邻近浅海碎屑矿物特征与物源辨识[J]. 程岩,刘月,李富祥,刘敬伟,张亮,高建华. 地理研究. 2010(11)
[5]基于三角模糊数的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评价模型[J]. 樊梦佳,袁兴中,祝慧娜,黄华军,曾光明,梁运姗,江洪炜. 环境科学学报. 2010(08)
[6]北黄海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及其沉积环境分析[J]. 王伟,李安春,徐方建,黄鹏,李艳. 海洋与湖沼. 2009(05)
[7]鸭绿江河口段河道演变分析[J]. 张嘉军,潘琼芝. 东北水利水电. 2009(06)
[8]涠洲岛潮滩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及其环境质量评价[J]. 唐璐璐,陈志华,印萍,张军强. 海洋湖沼通报. 2009(02)
[9]鸭绿江河口及近岸海域沉积物中重矿物组成、分布及其沉积动力学意义[J]. 高建华,李军,汪亚平,白风龙,李家胜,程岩.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9(03)
[10]鸭绿江河口及近岸地区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J]. 高建华,李军,王珍岩,汪亚平,白凤龙,程岩. 地球化学. 2008(05)
硕士论文
[1]鸭绿江流域森林资源与安东县木材中心市场的形成(1876—1928)[D]. 姜丽.东北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703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270335.html